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 1688 篇文章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其特點爲突然爆發,迅速擴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節性,發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在過去300年中,全球至少有6次流感大流行,包括20世紀的4次大流行,其中3次均起源於我國。

流感病毒來源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至發病的急性期均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出黏膜直接或間接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感染後有哪些表現

1.單純型流感

最常見,突然起病,高熱,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頭痛、全身肌肉痛及關節痠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及乾咳,可有鼻塞、流涕及胸骨後不適。

2.中毒型流感

極少見,表現爲高熱,休克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病死率高。

3.胃腸型流感

除發熱外,以嘔吐、腹瀉爲顯著特點,兒童多於成人。2-3天即可恢復。

如何治療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和扎那米偉,最近日本等部分國家被批准靜脈使用帕那米偉和那尼米偉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上市。

2.M2離子通道阻滯劑: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

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療程相同。

如何預防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峯避免去人羣聚集場所。

2.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

3.經常徹底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

4.流行期間如出現流感樣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儘量居家休息。

接種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種方能獲有效保護,疫苗毒株的更換由WHO根據全球檢測結果決定。

抗病毒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爲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高合併症風險人羣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應選擇對流行病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藥物作爲預防藥物,療程應由醫生決定,一般爲1-2周。

*以上內容參考自《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

作者:市六東院急診科 韓超 醫生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