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臨終,將大清國託付給了胤禛。

  皇帝的的一句話,還有那一道傳位詔書,的確可以決定皇位傳給誰。

  可是,其他皇子也有翻盤的機會。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八爺”,他在最緊要關頭做好了充分準備,宮裏宮外都做了準備。

  同樣,胤禛也是如此,他將自己的關防大印交給了鄔先生,一旦自己沒能及時回府,鄔先生就會拿着關防大印釋放十三爺,然後讓他拉起舊部,鄔先生說釋放十三爺的目的是保護胤禛,其實不是,目的是奪取皇位,只要沒有傳位給胤禛,胤禛就要動武。

  鍋還沒有揭開,誰都不清楚飯做的怎麼樣,準備也是必然。

  導致這種事情發生的原因是康熙帝廢掉太子之後沒有再立太子,他的傳位詔書隨時都有可能被更該。

  八爺自詡才智過人,準備的相當充分,雖然張廷玉與隆科多都向着胤禛,但他倆沒有多少兵馬,步兵統領衙門和御林軍可用,但都不是豐臺大營的對手,胤禩按照先前的準備奪取皇位,也不是難事。

  只是,八爺漏掉了一個人,十三皇子胤祥。

  胤祥,胤禛的忠實追隨者,在奪嫡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康熙帝駕崩那晚,若不是十三皇子胤祥拿下了豐臺大營,胤禛真有可能被八爺搞掉。

  百密一疏,八爺輸在了十三爺身上。

  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

  八爺呢?他吃一塹也沒有長一智,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再次輸在了十三爺身上。

  年羹堯被賜自盡,雍正帝新政也起到了作用,達官貴人們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舊貴族的代表八爺,開始藉機向雍正帝發難。

  他聯絡了旗主王爺,聯絡了隆科多等朝中重臣,準備恢復“八王議政”,且想把雍正攆下臺,讓弘時坐上皇帝的寶座。

  這次的發難,準備的比當初他奪嫡那晚還要充分,除去一個張廷玉和科考新中的進士之外,幾乎沒有再支持雍正帝的大臣了。

  不僅如此,旗主王爺們還共管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防務。

  內無太多大臣支持,外無軍隊可用,雍正帝危險了。

  此次,八爺可謂是穩操勝券了。

  可是,又敗在了十三爺的身上。

  當天,十三爺病的厲害,奴才們擡着他去上朝,弘晝突然出現,提到了旗主王爺們共管的事情,十三爺出了一身冷汗,立馬不去上朝了,去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將這兩處大營的指揮權拿了回來。

  就這樣,步兵統領衙門換防成了擺設,沒有御林軍,但有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兵力,誰都反不了。

  十三爺,再次以一人之力擊敗了八爺黨。

  兩次,都是十三爺,可見胤祥是胤禛的“命脈”,八爺卻看不出,真沒辱了那個“大王八”的稱號。

  爲何說八爺是“大王八”皇子呢?這與當初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十阿哥找來的“江湖術士”張明德道長有關。

  當時,八爺利用張明德,捏造一個神乎其神的故事來體現自己的衆望所歸。

  張道長利用八爺的乳名中的“美”字測字,說“美”是由八、王、大組成,也就是八大王。

  這意思很明顯了,說八爺是未來的皇帝。

  胤禛知道此事之後,很不高興,鄔先生知道後,去安慰胤禛,然後寫下了“八大王”,讓識不了幾個字的李衛從左到右念(古代從右到左寫),李衛念出了“大王八”。

  李衛話音剛落,胤禛、鄔先生捧腹大笑,李衛自己也大笑。

  大王八是罵人的話,張道長測來測去,成了罵八爺。

  這就是“大王八”皇子的由來了,書生可不是詆譭八爺,是電視劇給了他這樣的稱號。

  胤祥,胤禛的福星,說得胤祥者得大清,還真是不爲過啊。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