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江蘇省政府近日公佈了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122處,其中,擴展項目4處、調整公佈2處。南京市有13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包括古遺址的江寧區樑臺遺址、古建築秦淮區九龍橋、六合萬壽宮,南京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部分成爲亮點,共有8處獲批,包括中央通訊社舊址、中山陵紀念建築羣、利濟巷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道勝堂舊址、魏源故居、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陸軍炮兵學校舊址、六合縣竹鎮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擴展項目有沐英家族墓羣;調整公佈中有秦淮區江寧府學。

中山陵紀念建築羣是中山陵園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南京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又有8處獲批省級文保單位,主要分佈於玄武區、鼓樓區以及江寧區、六合區。包括中央通訊社舊址、中山陵紀念建築羣、利濟巷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道勝堂舊址、魏源故居、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陸軍炮兵學校舊址、六合縣竹鎮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中央通訊社舊址在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長江路社區中山東路75號,該樓由楊廷寶先生於1948年設計,作爲中央通訊社辦公樓使用。中央通訊社舊址是20世紀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築,也是南京乃至江蘇境內較早的鋼混結構多層框架現代建築,對研究南京城市變遷和民國時期至解放初的建築風格、技術發展有重要價值。

中山陵紀念建築羣本體爲:音樂臺、流徽榭、藏經樓(主樓)、光化亭、仰止亭、正氣亭。孫中山奉安中山陵前後,國民政府先後成立了陵園計劃委員會、園林設計委員會,對陵園的建設做了縝密細緻的規劃,擬在陵園內建造一批紀念性建築。到抗戰前夕,共建成音樂臺、仰止亭、流徽榭、光化亭、藏經樓、正氣亭等一批紀念性建築。音樂臺位於中山陵博愛廣場東南,由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華僑與遼寧省政府合資捐建,關頌聲、楊廷寶設計,1933年落成。正氣亭位於中山陵西側紫霞湖北,爲蔣介石自選墓址,1947年建成。藏經樓位於中山陵東側登山道上,仿清喇嘛寺建築風格,由中國佛教會捐建,盧樹森設計,1936年落成。流徽榭位於音樂臺以東流徽湖西,顧文鈺設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建,1932年落成。“流徽榭”匾額由黃埔一期學員徐向前題寫。仰止亭位於流徽榭以北梅嶺之上,由葉恭綽個人捐建、命名並題額,劉敦楨設計,1932年落成。中山陵紀念建築羣是中山陵園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尊崇和敬意,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利濟巷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是亞洲最大的日軍“慰安所”舊址

利濟巷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利濟巷,由利濟巷2號“東雲慰安所”舊址和利濟巷18號“故鄉樓慰安所”舊址組成,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軍“慰安所”舊址。

道勝堂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408號,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園內,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曾在此居住並傳教。道勝堂舊址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重要歷史見證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

魏源故居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烏龍潭公園北側。魏源是中國近代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對晚清“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重大歷史事件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山西路124號。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是國民政府行政院下屬的負責保管、分配和監督使用英國退回庚子賠款的專門機構,1931年4月8日在南京成立。1934年(一說1937年),用庚子賠款建造的中英庚款董事會辦公樓落成。

陸軍炮兵學校舊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作廠社區以南至高莊社區以北及湯山社區範圍內。1931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創辦“陸軍炮兵學校”,1933年4月批准在湯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擊場。1933年6月湯山炮兵射擊場竣工,號稱“亞洲第一靶場”。陸軍炮兵學校爲國民政府的第一所兵種學校,新中國成立以後也長期承擔軍事教育訓練任務,是中國軍校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校址,爲國共兩軍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具有極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六合縣竹鎮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於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市府街19號。現被闢爲“竹鎮市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爲南京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九龍橋是明代秦淮河上重要橋樑之一

古遺址中,樑臺遺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195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呈臺型,傳舊有樑昭明太子蕭統的讀書樓,故名。現存遺址文化層較厚,遺物豐富。

古建築九龍橋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龍蟠中路通濟門橋西側秦淮河上,明南京京城通濟門遺址外。橋始建於明,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因與通濟門毗連,又稱通濟橋。九龍橋爲無鉸五孔石拱橋,長約51米,寬13米,五拱分別坐落在四隻棱形分水橋墩上。抗戰初,九龍橋中部大拱毀於戰火,後一直用木板架搭通行,1966年由市政建設部門修復,增設水泥橋欄。現九龍橋東側爲龍蟠中路,東南臨節制閘,西與東水關遺址公園和明城牆連爲一體。九龍橋是明代秦淮河上重要橋樑之一,是研究明代南京城市格局、水系格局及城市歷史的重要實物遺存。

六合萬壽宮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荷花社區長江路116號-1,與六合文廟隔街相望。萬壽宮爲清道光年間在元真觀二郎廟舊址上改建,咸豐八年(1858年)毀於戰火,光緒九年(1883年)爲迎接慈禧五十壽辰重建。六合萬壽宮作爲清末爲慈禧太后壽辰所建生祠建築,是研究清代萬壽宮形制的重要案例,對研究清代六合地區民間信仰的發展也有一定價值。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常芬

編輯 麥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