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斌(ID:ityubin)

隨着上個月315晚會中“智能騷擾電話亂象”被曝光,這種披着AI外殼卻行着騷擾用戶之實的新型電話騷擾手段陷入了衆矢之的。一天撥出五千個電話、一年撥出超過四十億個電話、騷擾設備日活躍量五千臺、使用設備數量三萬臺、手握六億條個人信息數據......這僅僅是被爆出的其中一家做智能騷擾電話業務的所謂“科技公司”的數據,由此放眼整個行業,不由讓我們細思極恐。

從人工到智能騷擾,電話營銷之罪

“需要貸款嗎”、“要賣房或者租房嗎”、“需要代賬嗎”......想必很多人每天都面臨着這樣的持續打擾,在電話營銷氾濫的時代,人們往往不堪其擾卻又無可奈何。這麼多年過去了,監管部門的打擊力度不可謂不強,電話運營商的關注不可謂不多,各種防騷擾軟件也不可謂不強。但電話騷擾始終屢禁不絕、愈演愈烈,騷擾電話已成爲社會肌膚上的一塊牛皮癬。

隨着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不僅人工騷擾無法杜絕,它反而在某種程度上進化了——新的智能騷擾方式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相比於傳統方式,這種通過AI、語音識別技術的呼叫手段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難監控。現代社會,不被推銷電話打擾越來越成爲一種奢望。

就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智能騷擾電話”產業鏈得以被曝光,包括中科智聯、壹鴿科技、秒嘀科技、聲牙科技、易龍芯科、璧合科技、薩摩耶金服等15家公司被點名。它們是整個智能騷擾產業鏈中的代表企業,運用AI人工智能技術模仿真人語音,向商業用戶提供智能廣告外呼服務。

而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這些涉事企業大多都是高新企業,融資金額動輒逾千萬。其中,中科智聯號稱擁有科大訊飛、阿里雲、中科院等第三方技術支撐;璧合科技爲新三板上市企業,股東名單中有著名的“中國公關第一股”藍色光標。

這些智能騷擾電話企業的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在它們的服務中,一個外呼機器人售價在三千元左右。而對比傳統人工客服每人每月至少三千+的成本,人工客服每人每天最多能打三百到五百個電話,而一個外呼機器人,每天最多能打五千個電話,足足是前者的十倍。就是靠着“科技改變電話營銷”的力量,這些公司得到快速發展。

智能騷擾產業鏈讓大衆如此震驚,除了因爲這個灰色產業鏈如此龐大之外,還因爲我們驟然發現,隨着AI技術的發展,大衆甚至已經不能鑑別平時聽到的騷擾電話是不是真人,這些公司可以做到隨時搜索用戶信息,利用大數據將個人隱私完整滲透,並針對性地推出“以假亂真”的垃圾信息。它們可以模仿比如像林志玲聲音的真人語音,來智能地與你對話、聊天、推銷產品或服務。

這種智能騷擾電話還擁有完整的服務鏈路。比如,爲了防止被運營商監控到,這些產品會使用硬件穿透技術來保證你看到的號碼並不是真實的,電信運營商也無法進行監測,從而保證絕對“安全”。

它們會通過名叫探針盒子的產品來獲取用戶信息。只要盒子附近的手機用戶通過WiFi搜尋可用網絡,這些盒子就會獲得用戶的手機號碼等信息。當然,通過用戶安裝的APP來獲得電話、短信、聯繫人等信息也是智能騷擾電話企業的常規套路。

目前,這些探針盒子多被房地產、汽車、金融和整形、培訓等行業營銷人員利用,一些公司甚至將這種小盒子放在商場、超市、便利店、寫字樓等地,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蒐集個人信息。

蒐集到用戶信息之後,智能騷擾產業鏈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將用戶的各種信息如年齡、性別、收入等個人隱私統計出來,幫助營銷公司做到精準定位投放。

最新的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成爲這些智能騷擾電話企業的“外皮”,甚至讓它們成爲科技行業中的明星企業,但它們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讓廣大網民生活更美好,而是通過商業營銷、惡意騷擾的手段,不斷透支大衆的耐心。

被曝光一個月之後,智能騷擾依然猖獗

那麼智能騷擾亂象被央視曝光了之後,情況就會有所好轉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發現315曝光一個多月之後,依然有大量商家開展“狂轟濫炸”,騷擾電話不僅沒有胎死腹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大量網民在網上表示,即使智能騷擾亂象被央視報道,即使自己的手機設置了手機軟件攔截,他們仍然要每天被迫接聽至少3個陌生來電的推銷。

這些來電內容無外乎是買房賣房、理財貸款炒股、考研考證、投資商鋪、原油期貨黃金比特幣投資、出國留學移民買保險、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等等,不論你是開會加班還是午休用餐,騷擾電話總能不分時段地精準打給你。

而面對這種完全無所顧忌的騷擾,就算用戶氣不過想回撥罵幾句都不行,因爲對方往往採用了虛擬主叫技術,回撥根本撥不通。我們眼看着騷擾電話一個個地撥進來,除了加劇生活不斷被打擾的憤怒,卻連罵對方几句泄憤都做不到,因爲對面壓根不是人,而是一臺臺AI機器人。

被曝光的大量提供智能騷擾服務的企業們也並沒有完全得到該有的處罰,那些沒有被報道出來的更是未見收斂。

好消息是,目前被央視曝光的易龍芯科已被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匯同公安部門的執法人員查處。易龍芯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也就利用智能機器人外乎撥打騷擾電話的事實,向全國消費者道歉,並承諾停止這一些列的所有業務。

但其他的更多企業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懲罰或整改。比如中科智聯就直接表達了否認的態度。

中科智聯相關負責人迴應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並不生產或者銷售此類機器人,其公司生產的產品也不用於此類場景。但我們在315晚會暗訪視頻中很明顯地看到,中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用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中科智聯王經理還在視頻中表示,他們的機器人很受電話營銷公司的歡迎。

薩摩耶金服也是一口否認。315晚會曝光了深圳薩摩耶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將“探針盒子”放在便利店、超市、寫字樓、商場等地,偷偷收集周邊用戶手機號碼的行爲,但薩摩耶金服迴應稱,經對公司內部的所有商務協議檔案、財務往來記錄等文件調查,薩摩耶金服從未向聲牙科技購買過探針盒子產品,薩摩耶金服從未向使用過類似產品的第三方公司違規獲取用戶信息,薩摩耶金服也從未偷偷將這種探針盒子放置在便利店或商超等場所。

秒嘀科技雖然承認自己確有“智能語音機器人”服務,但否認抓取用戶信息。秒嘀科技迴應稱:“我公司確有‘智能語音機器人’服務,但非公司主營業務。我公司沒有探測、獲取用戶手機MAC地址的技術、產品及服務,請各界切勿混淆新聞報道中的兩個事件。”秒嘀科技表示,公司已經啓動了內部覈查,並在第一時間公佈覈查結果。

藍色光標則直接甩鍋“不佔璧合科技董事席位”,佔據璧合科技19.79%股份的藍色光標被曝出是璧合科技第三大股東後,藍色光標顯然並不覺得這件事和自己有關,當然其背後也不止藍標一家大咖,持股3.66%的科大訊飛也名列其中。

對此,藍色光標發佈聲明稱:公司關注到央視“315晚會”對璧合科技“涉嫌通過探針盒子獲取用戶信息”一事進行了報道,璧合科技是公司早年參與財務投資的企業,公司不佔有其董事席位,也未參與其日常運營決策。

爲什麼騷擾電話長久不衰

如此種種人們不禁心生疑惑,手機實名制推動已有數年之久,網絡安全也逐年受到重視,爲何騷擾電話這一灰色產業不僅禁而不絕,反而愈演愈烈?背後究竟牽涉哪些利益鏈條,究竟是治不了,還是不想治?

根治騷擾電話,無論是靠用戶自力救濟,還是互聯網公司完善攔截黑名單這種非官方行爲,顯然都難以治本。追根溯源,無論是撥打騷擾電話的語音專線,還是違規碼號的透傳,從事騷擾電話行業的無良企業,其實都繞不開運營商這一關。

在攔截騷擾電話這件事上,運營商不應該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完全可以主動出擊,構建起攔截騷擾電話的天羅地網。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超過13個國家和地區都引入了“謝絕來電註冊”機制,根據相關法律的要求,營銷公司不得向加入該服務的用戶撥打銷售電話,如若違規撥打,撥打最高將會被處以每次1.6萬美元的罰款。

當然,運營商只是外因,騷擾電話長久不衰更大的內因在於其背後有着非常龐大的利益產業鏈。

近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針對互聯網上發現的騷擾電話軟件銷售推廣信息的問題,集中約談了百度、奇虎360、搜狗等搜索服務提供商,並要求三家企業整改。三家企業均表示,將深化騷擾電話源頭治理工作,全面排查存在的問題,立即進行整改。

可是我們在搜索“電話軟件”、“電話營銷”等關鍵詞時,依然有相關軟件在做搜索引擎廣告。其中不乏支持電話機器人、外呼系統、智能CRM等電話營銷的關鍵字眼。

在此之前,工信部曾明確規定,各互聯網企業要全面清理網上“改號APP”等騷擾電話軟件、設備的變體詞、關聯詞組及相關問題。要建立動態監測和屏蔽機制,對騷擾電話軟件和設備信息要發現一起屏蔽一起。

工業和信息化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工作情況月報顯示,2019年1月份共收到舉報涉嫌騷擾電話7.2萬件次,其中貸款理財類、房產中介類和違規催收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總計佔比高達67%。2018年第四季度,12321舉報受理中心受理用戶關於騷擾電話的投訴舉報230694件次。其中,電話轟炸類型的投訴舉報量9187件次,增速明顯,環比上升171.9%。

如今,騷擾電話已經涉及到多個領域,而且有繼續增長的態勢,其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電話營銷灰色產業鏈。產業鏈上的需求方、提供方、搜索引擎平臺三方各取所需,共同推動灰色產業鏈發展。

站在商家角度,自己有很強的需求。以往電話營銷主要通過銷售人員點對點的撥打,效率並不高,商家要支付較高的人力成本。近幾年,通過營銷機器人大大提高了騷擾電話的效率,相比人力推銷,營銷機器人一天能呼出五千個以上的電話,而人力每人只能撥打幾百個電話。

由於商家效率提高,這就會促使他們大肆應用電話營銷機器人,助推市場總需求增長。從電話營銷軟件提供商角度來看,自身主要是爲了賺錢。既然市場有需求,他們當然願意提供電話機器人,只要有商家願意購買就能獲得利潤。雖然價格不高,幾百元到幾千元就可以搞定,但是需求量大,這樣也能獲得比較豐厚的回報。

站在互聯網平臺方角度,通過爲電話機器人提供商做推廣,也能獲得收益。無論是百度,還是360搜索、搜狗等搜索引擎平臺,廣告是它們的主要收入之一,它們也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塊肥肉。

雖然相關部門約談搜索引擎企業,希望它們整改,但是它們並不願意輕易放棄電話機器人的營銷廣告收入,所以很難杜絕。平臺方往往容易出現睜一隻閉一隻眼的情況。

智能騷擾電話治理難度頗大

從3G時代開始,電話營銷已成爲商家推廣業務、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到了4G時代,網絡用戶迅猛增長,幾乎使用各種APP都需要用到個人手機號註冊以及填寫個人信息。隨之而來的是,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爲常態,

由於個人信息非常容易被網絡平臺採集,也容易流入黑市。商家爲了獲客,去購買一些個人信息,或者通過自有設備獲取大量個人信息,然後再利用電話機器人來開展業務,這樣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對於商家而言,騷擾用戶的成本極低,只要有極少一部分用戶願意“上鉤”,那他們就能賺取豐厚的利潤。

通常大多數用戶在被電話騷擾時,會選擇掛電話,或者禮貌的拒絕,真正去投訴的人很少,而且存在着用戶維權難的問題,這就讓智能騷擾電話的治理上面臨先天缺陷。

此外,對騷擾電話的監管也比較困難。2018年發佈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指出,要嚴格規範金融、售房租房、醫療保健等行業電話等營銷行爲,研究完善行業內電話營銷管理規則,嚴禁在用戶明確表示拒絕後仍向其撥打營銷電話。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從業人員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或予以行政處罰,從源頭上杜絕營銷電話擾民。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於“騷擾電話”仍缺乏統一的界定,對電話營銷的合法性以及如何規範仍待達成共識,問題方主體責任不明晰,在管理落地執行層面存在面臨着比較大的困難。

同時,騷擾電話多,運營商也有一定的責任。各基礎電信企業、移動轉售企業應該爲國內手機用戶提供涉嫌騷擾電話、來電號碼標註提醒和風險防控警示的能力。

作爲個人用戶,可以採取軟件攔截和舉報的方法,減少電話騷擾。目前的蘋果和安卓系統,都有相關的APP可以做來電管理和騷擾電話舉報。

那麼以假亂真的AI騷擾電話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當然有一些方法,而且是以牙還牙,用AI治AI,最新的例子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的一套反騷擾電話解決方案,它暫定名爲“二哈智能防騷擾電話”應用程序,該計劃的邏輯主要是:AI首先確定它是否是一個令人討厭的電話,如果是主動幫助用戶回答並使用數據庫中的大量數據來處理銷售,讓手機認爲它是一個真實的人直到對方崩潰,失去信心騷擾。不過這種方法目前還處於實驗、小衆階段,未來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還需要長期觀望。

於是有安全專家建議:“爲避免個人隱私泄露,用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對APP索取手機權限要多加警惕,儘量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不要瀏覽不安全的網站,不在小網站留電話號碼及敏感信息,以防個人信息被竊取。”,可能這樣纔是儘量免於智能電話騷擾的實際可操作辦法。

綜合來看,目前智能騷擾電話涉及的方面和因素太多,難以杜絕,治理起來也比較困難。要想真正杜絕這些騷擾電話,任重而道遠。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