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奇葩說》辯手劉楠嗎?當年她憑藉出色的辯論技巧收穫了不少粉絲,如今同樣因爲個人言論遭到了網友的猛烈抨擊。

  此事發生在前幾日的木蘭年會上,劉楠作爲某母嬰平臺創始人兼CEO被邀請參加並發表演講。演講中她提到了中國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問題,鼓勵女性多生孩子發展經濟。這段100秒左右的演講視頻一經公佈便引發強烈爭議。

  劉楠先引用數據,力證出生率在逐年下降,新增人口中還有不少是二胎寶寶。這也意味着新手媽媽的數量在減少,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在降低。

  同時,由於80年代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90後女性比80後少,00後女性比90後的少”,作爲生育主力軍的女性儼然已經“不夠了”,更糟的是,如今很多女性連婚也不想結了。

  劉楠再次引用數據,告訴大家近五年來離婚率一直在上漲,結婚率卻在跌。也就是說,別說生娃了,連維持穩定婚姻關係都成了社會難題。

  最後她給出建議,希望大家能早結婚多生孩子,這也是爲了支持經濟發展做貢獻。

  就是最後這句話讓她成爲了衆矢之的,網友斥責她物化女性、不顧個體生育壓力。考慮到劉楠的職業屬性,她說這番話可能也是爲了發展個人事業,但居然說出用生娃來發展經濟這番話,還是非常令人咋舌。

  先不說人口紅利與經濟發展這類宏大問題,生育本身也應該屬於個人私事,女性有決定是否生育的權力,而孩子的人生也不應該被隨便綁架,他們生來擁有廣闊無限的人生可能,不應該在未出生時就被賦予某種使命。

  另外,除了我國以外,很多發達國家也面臨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比如日本,不但少子化嚴重,連終生未婚的比例也在逐年遞增,下圖是50歲以前從未結過婚的男女比例

  到2015年時,男性不婚的比例已經達到23.37%,也就是說,差不個4個日本男人裏就有將近1個是終生不結婚的,更別提生孩子了。

  爲了提高出生率,很多發達國家想出各種鼓勵生育的措施,比如延長產假,讓孩子免費入讀幼兒園、發放補貼等等。但目前來看,效果未必盡如人意,畢竟不想生娃或者不想多生的女性們都有不得不面對的客觀因素。

  生育成本大

  女性爲了生育至少要付出兩件事,第一是時間,主要是指養育孩子的時間,每天忙着照顧娃,可能連續幾個月連個整覺都睡不好。即使孩子長大了,母親依然要面對孩子學業培養、家庭教育的問題,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多了,就很難開展自己的事業。

  第二是金錢。這個就不必說了,孩子自帶燒錢屬性,才藝培養、學區房什麼的更是銷金窟般的存在。

  人生困惑

  除了客觀因素外,也有一些主觀因素存在。無論女性男性,都會忍不住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生娃?生娃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哪些影響?如果我沒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且深受童年折磨,我會不會把這種痛苦傳遞給下一代?

  無論生或不生,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每一個小寶寶都不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樣的爸媽和童年。但願每一位“小天使”問家長爲什麼要生自己時,都能得到一個溫暖的答案,而不是告訴他:“你是爲了經濟建設而出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