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平均每兩個國人就有一個爲基金持有人,“基金理財不再只是口號,已成爲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A股市場機構化、國際化加速,現在全市場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超過140家,管理各類基金產品5000多隻,總規模超過了13萬億,產品類型包括:股票、混合、債券、貨幣、QDII,近兩年也不斷出現創新產品。在機構投資者已佔據資本市場絕對話語權的大時代背景下,個人投資者更需要理解前沿的家庭理財觀。全景網帶領投資者《走進基金》,各家基金公司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基金經理爲您分享最新宏觀經濟與股市走勢,助力您家庭理財和資產配置、把脈基金投資這點事。

以下爲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關於“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的觀點。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專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及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有經濟學界“女神”的稱號。

1、外部環境穩中趨緊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應該來說中國的經濟,美國的經濟,所有的經濟它本身都不是分割的,因此我們要看宏觀,首先要看國運,其次要看時運。

2019年全年的來看的話,流動性應該是穩中趨緊。爲什麼?首先是特朗普的財政問題,特朗普去年轟轟烈烈的2008年減稅減的轟轟烈烈的,然後2019年他遇到了第一個問題,減稅之後的問題就是一個財政壓力。其次美元的加息應該在2019年也會終結,所以說美元從2015年啓動它的加息週期,到2018年底三年多,美元加息週期的終結,對全球的宏觀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再其次是鮑威爾雖然不情願,但畢竟也勉爲其難地面對現實,宣佈8月份停止縮表,這個實際上都是美國從2015年以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所有政策措施的逆轉。再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歐盟和日本的量化寬鬆也趨於結束,這些所有的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它的一個債務問題,減稅將會造成1.1萬億的財政赤字,那麼赤字怎麼解決,只有用國債來攤平。增發國債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實行的一個選擇,可是一邊在增發國債,一邊鮑威爾要縮表,縮表和增發國債兩頭一擠壓,就會推動美元的市場利率不斷上行。但是到了今年,到了2018年12月底,我們看到了上行週期結束的徵兆,這個徵兆是什麼?就是短期利率跟長期利率的倒掛。其實最近30年來倒掛出現過三次,1989年、2000年、2006年,都出現過倒掛,倒掛之後通常是兩個月到六個月之內利息利率上行的週期就戛然而止,果然了,今年美元加息應該來說趨於終結。其次,比這個更大的影響是什麼?其實前面三次加息,利率上行週期終止之後是經濟的衰退。也就是說利率上行週期的終止,實際上接下來意味着整個經濟上行的週期也會結束,大家都知道美股牛了多久,牛了十年,從2008年一直牛到2018年,樹不會長到天上去,對吧?

2019年隨着美國加息週期的結束,其實也是意味着美元上行週期的結束,再就是美國還有2萬多億的資產負債表,只能擱淺,就到今年8月份,他的縮表暫停,暫停不等於這2萬多億的債券國債和抵押債券可以消失,沒有消失,所謂的暫停其實都是把問題擱到未來。

2、減稅短期已經到位,降費效應杯水車薪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中國會怎麼樣?中國去年打雷打得最響的什麼?就減稅,今年雨點落下來了,增值稅下調三個百分點,從16減到13,減稅幅度應該說三個點還可以,符合預期,但在這符合預期後面我們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減稅減到位了,但是降費怎麼樣?降費好像出了一個新的政策,就是社保繳費的從19到21調到16。但是大家知道嗎?直到目前爲止,合規的企業只有27%,這什麼意思呢?就是原來按照這個規定來繳納社保、養老社保、醫療,就是醫療、養老、失業,各種社保基金的企業只佔27%。接下來要歸稅務局來管,只有27的企業合規,這個問題肯定不會持續下去了。那也就是說明面上,你的社保這一塊養老的費率可以從19降到16,但是有很多本來不繳的,現在都要清繳,因爲是稅務叫清繳,你是逃不掉,因爲你的工資單在它的稅務系統裏面。總體的社保繳納額,我剛算出來的結果只佔62%,也就是說我們發放的工資裏面,只有62%的企業,它是按照規定繳納了社保這一塊,還有38%的企業根本就沒有繳,接下來改成稅務以後,你那38%就入表了,就沒辦法逃了以後,所以接下來企業在稅收這一塊,它是減輕了負擔,但是在社保這一塊是一下多出來,所以說可能就是企業人工成本將隨着社保基金繳納的規範化,人工成本會大幅的上升,所以說減稅是減了,但是降費沒有降,這可能是未來企業所面臨的一個實際的政策環境。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原來預期的減稅降降費這麼一個欣欣向榮,非常令人興奮的局面,應該是打了很大的一個折扣。因爲只要勞工成本上升,特別是社保繳費這一塊上升的話,實際上對企業的用人成本影響很大,企業裁員將來會愈演愈烈,很多政治家都說我們要保障弱勢羣體,我們要規定最低的工資額,我們要給這些弱勢羣體社保養老,給你醫療,給你失業各種保障,但是你知道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最低工資的制度的話,很多弱勢羣體包括缺胳膊少腿的,只要他能幹活,可能都有機會被應聘。但是有了最低工資的保障以後,大家就不願意拿這樣的薪水去聘那些最弱勢的人,他們就失去工資機會,工作的機會就沒有了。同樣的,我們一直覺得,我要求你按規範來繳納社保這一塊,社保現在佔工資的30%左右,加30%的成本上去,我保證你勞工的利益,但是你看看這些裁員潮,你可以讓他多交錢,但是你攔不住他裁人,所以他就把人裁掉,他裁掉20%的人或者裁掉30%的,讓剩下的人多幹活,這有他的對策。所以說現在繳費制度的調整,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在這裏我講一個題外話,我今天剛剛算出一個數據,社保這一塊還能減嗎?不能減了,我今天算下來的數據是什麼?從2014年開始,我們現收現付的這一塊社保基金的收入一直是入不敷出的,每年收來的比付出去的都是少,財政一直在補貼,從2014年到2018年財政補貼是年年攀升,到了2018年總共補貼了多少?補貼了1.68萬億,這是財政補貼社保這一塊,2019年可能要達到2萬億左右。財政持續的擴大它的補貼的佔比,這不是個辦法,現在財政補貼佔到社保收入的1/4左右,也就是說目前社保除了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這一塊,它可以盈虧平衡,養老這一塊,城市居民的養老,還有城鄉居民的醫療全部靠政府財政補貼,75%都是靠財政補貼,所以財政這一塊不可能接受這個無底洞。接下來會怎麼樣?接下來很可能第一個政策就是延遲退休,所以你們大家都做好思想準備,65歲能退休已經很不錯了,這個是我們這一代人,包括你們這一代人所要面對的就是一個人口的問題。

減稅有空間嗎?可能還有,但是降費有空間嗎?沒有了,一直是入不敷出的。那麼而且越往後入不敷出是越嚴重。

再講講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話,今年會不會降息,會不會很寬鬆?我個人認爲不太會,爲什麼?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解決的是不一樣的問題,減稅是獎勵好孩子,企業經營越好的,它增值稅少交了是吧?降息誰受益最大,債務最重的那個,獎金熊孩子,熊孩子就還不起錢了,我再無負債,可以講就降息實際上是減輕債務的,或者是鼓勵你負債,但我們現在是一個去槓桿時代,如果說你降息降的多了,實際上你是讓熊孩子受益的,但是好孩子沒有得到激勵,因爲你放鬆財政,積極的財政和寬鬆的貨幣,這裏面效果可能是不同的,受益者是不一樣。

3、 中國資本市場指數位於歷史底部

當我們去年經歷過一個全球性的暴跌之後,我們來看不同資本市場的一個估值,大家看到這張圖就很熟悉了,其實這個三角是什麼?綠色的這點就指的是中位數。滬深中位數在歷史上應該在15到16左右,但是現在應該是滬深300應該13左右,上證50現在的PE,就是平均的市盈率只有多少?我今天看了一下萬得,只有9.7,它的歷史的中位數,最近十年的中位數應該是11到12左右,中證500和創業板應該更高一些。大家在坐的各位,如果是學過金融常識的都知道,中值迴歸,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中值迴歸意味着什麼?無論是滬深還是創業板,它都是往上走的。現在在中值以上的只有美國的股市,經歷過十年以後,你看納斯達克,納斯達克現在的點位遠遠高於它的中值,還有就是標普和道指。除了美國以外就是印度,其他的國家基本上都低於它的中值,在中值以下就意味着賺錢的概率比較大,資本市場沒有絕對的,我們講的都是一個概率。也就是說現在權益類資產相對來說是便宜的,去年那麼一場暴跌,全球也跌,中國也跌,就把整個空間跌出來,就把資產價值跌出來了,這是二級市場。

實際上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泡沫破滅之後,一地狼藉當中你去尋找投資的價值點。其實我們投資者跟專業的投資人有最大的一個區別在哪裏?就是投資者都喜歡在人聲鼎沸的時候,在烈日炎炎的時候進去,一到冬天大家都不進去了。其實冬天來了,春天不會太遠,同樣夏天來了,秋冬也不遠了,但是大家都喜歡追高,這就是專業思維跟投資人的大衆思維的一個區別,但是我一直認爲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