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育龄夫妇不同程度受不孕症困扰,在中国,每100个新生儿中有2个得益于辅助生殖技术。

有着68年历史的国际生殖协会联盟(IFFS)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

4月11日,第23届国际生殖协会联盟(IFFS)大会暨第五届浦江生殖医学论坛在上海开幕。全球70多个国家、35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相聚上海,就人类生殖健康、生殖衰老、生殖遗传、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干细胞与基因工程、生殖伦理等话题开展热烈讨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致辞

大会为期四天,此次大会是IFFS成立68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

“近年来,中国生殖医学的迅速发展惊艳了世界,不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经常有卓越的学术成果轰动全球,让我吃惊。所以IFFS选择中国是必然的!上海是一座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大都市,是IFFS在中国的首选,我爱上海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 IFFS主席、大会共同主席、英国华威大学理查德·肯尼迪(Richard Kennedy)教授谈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吴干渝致辞

当前由于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原因,人类生育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家庭面临生育难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不孕不育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年龄是影响生育力的最主要生理因素之一。截至2018年底,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率已经从30年前的1%-2%,攀升至目前的15%-20%,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夫妇存在不孕不育问题,且这一人群还在不断扩大。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致辞

近年来,全国普遍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辅助生殖技术(ART)总计突破100万个周期数,新生儿ART出生率达1%-2%,换言之,每100个新生儿中,有1-2个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该比例已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很接近。

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致辞

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孙赟教授称,近年来,为保障母婴安全,在“国标”基础上,上海还率先在国际上设立妇幼生命救治网,结合上海实际,并制订《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上海的这份规范比国家的更严格,尤其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适应症的把握更严格,对机构的能力、人员管理更为严谨。”孙赟教授介绍,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是上海市唯一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并成为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这也是上海为规范全市辅助生殖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Joe Leigh Simpson致辞

虽然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不少进展,与会专家们呼吁:减少不孕不育要重在预防,要做到适龄生育,从优生学来讲,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0-30岁,30岁以后优质卵子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要降低不避孕不育发生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育龄期人群婚育观念,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科学,提高人群主动保护自我生殖功能的意识。对生命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预防和保健服务,采取适宜的人群防控策略,比如加强婚前检查等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吴干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由IFFS主席Richard Kennedy和IFFS秘书长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教授共同主持。中方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代表中方主办单位致欢迎词。

据悉,1951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成立了国际生育协会(IFA),1968年第六届世界大会上更名为“国际生殖协会联盟(IFFS)”,至今已有65个会员国家五万多名会员,是最权威国际生殖医学联盟组织,也是WHO合作的非政府组织。IFFS每三年定期在不同国家召开一次,此次本次会议由国际生殖协会联盟(IFFS)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主办。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展现中国在生殖医学领域基础科研和临床诊治水平。

媒体聚焦

摄影、编辑:叶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