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二 來源丨記者站

(ID:jizhezhan001)

神祕天體黑洞,果然吞噬一切。

人類史上首次“看到”了它,還沒過多久,後者便將一家名爲視覺中國的圖庫,給拖入到黑暗旋渦中。

緣由是視覺中國自己作妖。

這家業內知名的圖片上市公司,在黑洞照片面世不久,便將這張由13個合作機構、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的科學成果,給納入到自家版權圖片範圍,並表示,用作商業用途將被追究賠償。

此舉隨後便招致了來自外界的強烈批評,甚至還被網友扒出視覺中國將國旗、國徽等亦標爲其版權所有,以及將360、百度等多家公司LOGO都納入版權範圍中。

從昨日晚間開始,視覺中國的官方網站便顯示宕機狀態。這被不少網友形容爲心虛,以免被他們扒出更多不合規版權照片內容。

不過視覺中國官方解釋,是自願關閉網站開展整改。

同時迫於輿論壓力,以及來自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連夜約談,視覺中國先後發佈兩次致歉聲明。

只是其內容是針對網友舉報的視覺中國網站關於國旗、國徽等不合規圖片,作出致歉,稱這些圖片由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提供,視覺中國作爲平臺方負有審覈不嚴的責任等,而對黑洞照片等避而不談。

有業內人士認爲,視覺中國道歉的誠意未免有些不夠。一來,外界爭議的是視覺中國可能存在的將一些其根本沒有拿到版權的照片,卻聲稱佔有版權從而對外牟利的行爲,也就是涉嫌“盜圖欺詐”。而視覺中國只是迴應一些敏感信息類圖片標註上存在的問題。其次視覺中國將鍋甩給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自己只不過是沒有盡到審覈職責。

就在今天,視覺中國宣稱其從歐洲南方天文臺拿到的黑洞圖片版權,被強勢打臉。歐洲南方天文臺迴應稱,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繫過他們。這讓此前振振有辭的視覺中國,坐實了“盜圖”之名。

資本市場也給出最真實的迴應。

值得注意的是,黑洞圖片風波發酵的今天,也正值視覺中國有3.88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55.39%,以昨日收盤價28元/股算,解禁市值逾百億元,此次解禁是五年前視覺中國借殼遠東股份所定向增發的股份,當時定增發行價爲5.28元/股,五年期間未實施過股份送轉。

此次解禁涉及的視覺中國股東,分別是吳春紅、廖道訓、吳玉瑞、柴繼軍、姜海林、陳智華、袁闖、李學凌、高瑋、樑世平,他們是一致行動人,也是視覺中國的實際控制人。

今天視覺中國跌停開盤,目前已經有約50萬手封單。

且國家版權局也於今日發聲,稱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理合法維權,不得濫用權利。

好生意

2000年,柴繼軍在《中國青年報》已呆了五年,是攝影記者,李學凌已呆了三年,是文字記者。當年4月的某天,兩人當時正搭檔做一個關於張朝陽、王志東等互聯網英雄的選題,在報社食堂吃飯。

柴繼軍開始說作爲圖片編輯,負責處理全國各地的攝影師寄來的照片,每天差不多100多張,由於版面等原因,大多不會被選中使用,而許多媒體還大量缺少圖片。

李學凌對柴繼軍說:“咱們發現了一個好點子,互聯網這幫人就會燒錢,我們做一個不燒錢的、能賺錢的生意吧。”

就這樣,柴繼軍與李學凌開始了自己的圖片生意。這便是視覺中國的原型。

資料顯示,視覺中國創立於2000年6月,是一家視覺影像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其核心業務板塊爲“視覺內容與服務”、“視覺社區”和“視覺數字娛樂”,同時擁有中國最大的視覺內容互聯網版權交易平臺。

通過自行生產、代理、戰略合作及收購等方式,視覺中國整合了近乎壟斷的海量、全面、獨家的優質正版視覺內容資源,平臺提供的內容超過2/3爲自有或獨家內容。

2014年4月視覺中國借殼遠東股份上市,其主營收入來源便是視覺素材與增值服務,這一業務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的高水平之上。公司2018年年報尚未披露,從其2018年中報可見,視覺素材與增值服務實現營業收入3.98億元,佔總營收比例超過80%。

李學凌與柴繼軍等人確實找到了一個一點也不燒錢,卻很賺錢的生意。2014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共四年一期,視覺中國累積實現盈利高達10.25億元。

訴訟狂魔

明面上視覺中國打着版權圖片授權付費的旗號,暗地裏,卻是一條不少業內人士口中的" 維權獲客、維權創收 "的賣圖打劫。

2018 年 7 月,微博認證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發文批視覺中國,稱其有組織地大範圍搜索未授權疏忽使用他們圖片的各種企業,然後漫天開價的要求鉅額賠償。通常一個小疏忽一張圖片也不接受刪除,直接索取幾十萬人民幣的天價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

視覺中國有一套“鷹眼”系統,能在互聯網上大範圍搜索未經授權使用他們圖片的各種企業,一旦發現就先發律師函,按每張圖片2000到3000元索要賠償。如果對方拿不出錢,再出動銷售部門,兜售動輒上萬元的圖片套餐。多家自媒體都曾遭遇過與視覺中國法務部門鏖戰的過程,大都以掏錢數萬買套餐結束。

比如被視覺中國在2017年索賠的煎蛋網便還原了全套流程:煎蛋網按知識共享(CC)協議翻譯文章,轉載了原文中來自Getty Images的圖片,視覺中國正是Getty Images的中國代理商。

因爲這些圖片,煎蛋網被索賠25萬元。在視覺中國給出的“合作方案”裏,煎蛋網2017年以前侵權的584張圖片,按每張60元付費,另要求煎蛋網在2017年按每張80元購買1000張圖片,2018年按每張72元購買2000張圖片。

亦有過類似遭遇的公司負責人對外表示," 在我司的一個在線論壇上,有用戶上傳的圖片有視覺中國的水印,在接到投訴後已將圖片刪除。但視覺中國卻要求一定要購買相關的銷售套餐,不能只賠償單張圖片的費用,不然就向蘋果 App store 施壓去下架我們的 App。最終賠償了一筆超過單張圖片很多的費用。"

等等舉不勝舉。

工商信息上也反映了視覺中國這一訴訟狂魔的本質。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柴繼軍名下有一家名爲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的公司,視覺中國對其100%持股。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7月14日,註冊資本307.8818 萬人民幣,法人爲柴繼軍。

華蓋創意的立案信息高達4775條,開庭公告則更爲驚人,達到了1621條。在所有開庭公告中,華蓋創意公司作爲原告,涉及到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類案件,達到403條。佔到總數的近25%。

此外視覺中國的另一訴訟主體爲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與該公司有關的裁判文書數量高達3952條。在3952條判決文書中,這家公司作爲原告,與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有關的案件數量達到了1633條之多。

顯然,這或許纔是視覺中國真正來錢的主要商業模式。事實上,在視覺中國的利潤裏,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所有版權收入的)0.1%。而且,大部分判賠金額都比索賠金額小得多。

柴繼軍在採訪中曾提及," 絕大多數客戶都會在司法訴訟判決前與我們達成和解,併成爲長期合作客戶。"

2017年視覺中國年報提到,通過 " 鷹眼 " 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超過 84%的增長,通過 " 鷹眼 " 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 54%。

財報數字的越發增長,背後自然是天下媒體苦視覺中國越發久矣的血淚!

人人喊打

版權生意,並沒有錯。以維權行爲牟利,法理上也無過錯。問題就在於視覺中國在多年的經營中,難免不存在“盜圖”維權行爲,這就有點欺詐嫌疑了。

視覺中國柴繼軍總是對外大打版權牌:“所有的內容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廣泛傳播,而不是僅僅‘保護’起來,創作者獲得合理的授權回報是合理也是合法的。”“無論是授權許可費和賠償費,我們都根據協議分成約定分給對應的攝影師。”

但實際上,黑洞圖片、國旗、國徽、商業公司LOGO等事件,都證實了視覺中國並不是像其聲稱那樣佔有版權。

有業內人士稱,視覺中國對他們一些聲稱佔有版權的圖片,也壓根拿不出版權證明,只能是唬到一個是一個。這說明,視覺中國對某些聲稱佔有版權的圖片,同樣沒有版權。那麼,拿着沒有版權的照片向其他機構索賠,這當然是錯的。很多自媒體會被這個手段唬住,其實這個生意的基本原理是,以律師費的邊際成本與規模效應優勢,利用法律知識的不對稱性,去嚇唬人,去賺錢。

亦有人認爲,視覺中國在渾水摸魚,製造擁有更多圖片版權的假象,以在侵權賠償中拿到“不屬於它的錢”。在實際操作中,被索賠方並無視覺中國的搜索系統,無法查明“侵權圖片”視覺中國是否真有版權。

版權保護,理所當然。

但視覺中國這種走野路子甚至“盜圖”來吸費的平臺,則勢必成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有觀點認爲,視覺中國的生意本質是媒體屬性,但商業模式卻是將大小媒體做出做成盤中餐,這也就不難理解,風波之中,基本上沒有聲音替其喊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