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改變的勇氣,是國人的天性(黑白先生)  我幾乎天天收到這樣的評論,「你幹嘛黑國人?」「你幹嘛否定中華文化?」在他們看來,你身為中國人,就只能誇獎,不能批判,否則你就是美狗漢奸賣國賊。我覺得中國文化下的自我如同一個被各種禁止、不允許否定裹得嚴嚴實實的大粽子。或者說一種思維長期封閉下形成的醬缸性格,主要表現在:不分是非,漠視他人,逃避現實,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習慣頌揚,不願覺醒,喜歡糊塗,聽不得批評,容不下異議,維護皇帝,滿腦子的叢林鬥爭哲學。國人也許不是不想改變自己,但身上缺乏一種勇氣,勇於正視自我的勇氣。而國人從來都不缺乏埋怨別人的勇氣,並在他人身上為自己的錯誤尋找「正確」的理由!  就像魯迅說的,「自大與好古」的土性,總使我們「把國里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那就會窒息、扼殺改革、改良的機遇,陷於不求進步、創新。看看我們學校學的東西,代數、幾何、物理、化學、政治等等,哪個不是西方的東西,西方文化就是在不斷質疑、批判、否定、求證中形成的真理。而中華文化只有在語文課本的古文里,那麼一點點。(就到這份上了,還在自誇)我們為何走不出世界?我認為中國文化,永遠是要一團和氣,誰也不敢叛逆、僭越,誰也不敢批評指責,大家都在混,但是大家都很和諧。文化的優劣,決定民族的未來。  魯迅說:「中國是一個搬動桌子就要流血的國家。」想想真是觸目驚心。桌子、椅子、窗子、房子,從來不是物,它們組合了森嚴的次序、釐清的界限、升降的空間、凝固的結構、覬覦的方位。固化、板結和堅硬的權力無處不在,你搬張桌子試試看?拋開文化不說,就拿人來說,精神世界的貧瘠荒涼,多數人並不自知,他們是快活的。有意識的一小部分人,通過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改變達到精神富有。還剩下一部分人,雖有自知卻無能力,要麼用物慾填補空缺,要麼沉溺在理想和現實的溝壑之中不能自拔,這種人最可憐。  所以說,人只有不斷挑戰自我,跟自己「過不去」,才能不斷進步,向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不怕自行揭短、自我否定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他人案例中來反思自己,舉一反三找問題,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沒有自我否定,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拙劣。沒有自我批判,就會在自我淫意中忘乎所以,然後掉入前進道路上遍布的泥濘陷阱中爬不起來。  為什麼中華文化永遠需要魯迅?魯迅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他思想中那種深深的懺悔精神,以及那種極為敏銳的自我批判精神。魯迅筆下的群眾是看客,麻木、馴順、消極冷漠,讓我想到了大街老人跌倒沒人扶,看見小偷裝側目,路見不平笑呵呵...魯迅先生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切開那些虛偽的表皮,讓腐朽的臭肉在熾熱的無影燈下消融。龍應台說過,一場歡宴之後總需要有幾個清醒的人把其他朋友送回家。一個社會也需要清醒的人。就像魯迅比喻的鐵屋子,需要一聲吶喊。驚醒那些愚昧的麻木的沉睡的靈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