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城 驚艷只在一瞬間

2011年09月22日

鳳凰,她是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眼中「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她「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譚盾的琴里,在羅洗河的棋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很多人認識鳳凰應該是從沈從文老先生那裡開始的,《邊城》里的描述使人開始嚮往這座藏於靈山流水間,美得如詩如畫的千年古城。大藝術家譚盾享譽國際的《水兵》,其靈感也是來自鳳凰古城的母親河—沱江。這座小城,美得秀麗雅緻。一彎清冽的沱江穿城而過,江邊坐落著民族風情的吊腳樓,穿街小巷鋪就的青石板小道,處處散發著古樸、寧靜的氣息,遊人浮躁的心緒也能得到平撫……這就是鳳凰—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無處不是景,秀麗的山水、古樸的建築,就讓我們一一尋覓。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古城老街

鳳凰古城以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機勃勃。在鳳凰古城的老街中漫步,街邊保留了古樸民居建築,隨處可見土家、苗族人販賣的民族工藝品,跨一步也許就有幾件風情酒吧出現在眼前,鳳凰古城老街,的確演示了現代和傳統的最佳契合。

虹橋魅影

虹橋是鳳凰古城的一座標誌性建築,似一條雨後彩虹橫卧在沱江河上,故原名「卧虹橋」。一位當今的橋樑專家除讚美它的建橋工藝外,還十分讚美它選橋位置的高明,說該橋南頭枕「南華滴翠」、「觀音坐蓮」。橋北手拉「奇峰挺秀」、「古剎鐘聲」。橋下是「沱江漁火」、「三潭映月」,對面是「東岑迎暉」,背後是「金鉤掛玉」,一座石橋把「鳳凰八景」景景相連,可謂橋景相融,情趣濃濃。尤其夜幕垂落,沱江兩岸燈火相映,虹橋魅影更似藝術品。白天的虹橋則是茶藝樓,是觀景、品茶、休閑好去處。

古城故居—沈從文故居

鳳凰古城內集中了多處名人故居及古建築,包括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崇德堂、東門城樓、北門城樓及萬壽宮等。很多人認為鳳凰因沈從文聞名。的確,鳳凰的美,被沈老先生描繪得淋漓盡致。即便沒去過鳳凰,也會在他的文字間感悟出那是一座怎樣美的小城。沈從文故居是典型的土家四合院,是他的祖父沈宏富留下來的,具有濃郁的湘西特色。

古城故居—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緻。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其環境幽靜安謐,建築古老質樸。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是鳳凰城內保存最為完好的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整體建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崇德堂

崇德堂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由江西豐城人裴守祿始建於一八四四年。古宅是兩層式,一層分布有展廳、會展廳、膳房以及後花園。第二層是主人與家屬的住房,分別有小姐的閨房、太太的房間及書房。陳列的木製傢具、院內的石刻,工藝精湛。

驚艷只在一瞬間

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是中國南方的唯一的長城,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徵,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歷史已成過去,南方長城將撩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古稱渭陽城,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裡曾經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古城座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牆所用石料皆採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餘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