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初寧陵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陵墓,位於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的麒麟鋪。矗立在荒野之中的孤獨神獸想必給初定居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取名「麒麟鎮」。

民國學者朱希祖在1935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中指出,這對麒麟,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初寧陵的神道石刻。此後,包括《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金陵古迹圖考》、《南京史話》、《南朝陵墓石刻》等在內的各種論著都沿襲了這個說法。1988年,南京的南朝石刻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這對麒麟被定為「初寧陵石刻」。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讚美劉裕的簡樸與武功時說:「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奇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被譽為南朝第一帝,說起來他是漢高祖劉邦弟楚王劉交的後代,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生於興寧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劉裕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413年,劉裕滅割據益州的譙縱。在朝廷內排除劉毅、司馬休等異已。於義熙十三年(417年)滅亡後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都建康,南朝開始,歷史輪迴,魏晉奪取的漢室江山,劉裕又從司馬氏手中拿回來。。元熙二年(420年),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改元永初。東晉滅亡,中國開始進入南北朝時期。劉宋初期,因劉裕在晉朝末期收復北方的青、兗、司三州,大致擁有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成為東晉南朝時期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的一個王朝。劉裕在位三年,在位期間,政治清明,頗有作為。劉裕於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終年60歲。廟號「高祖」,謚曰「武皇帝」,葬初寧陵。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前遺物,只存石獸一對,西為麒麟,獨角,身長3.18米,殘高2.56米,四足已失。新補的四足,我看,不如不補。

麒麟體態與天祿對稱,僅頭略向後仰,獨角尖已殘斷,雙翼的形狀與天祿相似。兩獸石雕造型凝重、古樸,與漢代石雕刻風格有脈息相通的聯繫。

清嘉慶十六年(1811)的《嘉慶江寧府志》卷十《古迹志》中,在1935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一書中,它們被朱希祖考定屬南朝宋武帝劉裕初寧陵神道前石刻。也有人為石刻屬於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

麒麟目瞪口張,昂首挺胸,脖子下長須垂胸,腹側浮雕雙翼,翼前部雕魚鱗紋,後部飾六根翎毛,極其精美。這翼乃是初寧陵石刻精華所在。

尾巴呢?

東側的天祿雙角,身長2.96米,高2.8米。雕刻粗獷,體態凝重,屬南朝陵墓石刻初期的風格。

天祿居東,已經殘缺不全,目嗔口張,昂首寬胸,五爪抓地,雙角已失,有須子和雙翼,翼呈鱗羽和長翎狀,捲曲如勾雲紋,極富裝飾意味。

地悴天荒丘陵平,難從野老問衰興。蒼煙落日低迷處,折足麒麟記壞陵。

仰天長嘯

短樊長塹起寒煙,知是何人古墓田。千載石腐相對立,肘鬃膊焰極依然。

天祿和麒麟作為鎮墓之獸始於漢代。天祿和麒麟指有翅膀的獅虎,僅用於皇陵。唐宋以後,鮮見這一類墓前石刻。天祿和麒麟亦通稱麒麟。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玄學稱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懷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