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文藝青年的心底

都有一個開書店、咖啡館的夢想

書架上全是自己喜歡的書

店裏飄着好聞的咖啡香氣

精心挑選的裝修陳設

一起默默構成了書店獨一無二的“靈魂”

在廣州

有一家獨立書店

相信是不少人心中

理想書店的樣子


1200bookshop

創辦僅一年便登上

CNN2015年“17家全球最酷書店”榜單

透明的玻璃門上

印着書店的自白

爲一座城市點燃一盞深夜的燈



▲ 龍應臺在1200bookshop


這家書店24小時不打烊

在這裏

城市的黑夜不再孤單



店裏一角設有免費的民宿

開放給需要它的人



它還是首個聘請了

聽障女生做服務員的書店

讓她們有尊嚴地

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店內設有二手書捐贈區

定期將收集到的閒置二手書捐贈到

缺乏閱讀資源的地區

讓每本二手書都能發揮餘熱

照亮更多人的心靈


▲圖片:藝術森


1200bookshop從開業以來

主要賣建築人文類、旅行類書籍

堅持不售賣勵志書、商業書

在這個追求“速食”與利益的時代

依然堅守着自己的標準

不誇張的說

很多人是因爲1200bookshop

開始愛上了廣州



但對書店創辦者劉二囍來說

這絕不止是一份情懷與理想

而是一份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業



01

徒步臺灣1200KM

他決定開一家不打烊的書店


劉二囍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學霸出身

畢業後順利進入國企

成爲一名人人羨慕的建築師

他卻覺得

工作過於流程化

簡單說來就是:無趣

於是劉二囍拿出本該買房的首付

和同事合資開咖啡廳

一年內就開了2家


正當咖啡廳的生意如火如荼

劉二囍卻跑去臺灣東海大學

讀建築系研究生

咖啡廳的生意

直接扔給了小夥伴

原因仍舊是爲了

尋找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2013年,29歲生日

在臺灣的劉二囍想

青春,必須幹一件牛逼的事

幹什麼呢

還沒有大陸學生環臺灣島徒步行過

那就由我來做第一人吧!

打包好行李,說走就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徒步揹包客的窘狀

劉二囍都經歷過

大晚上找不到住處

之前準備的食物也不知道丟在哪裏了

獨自在空蕩蕩的山路上瀕臨奔潰




但他同樣也遇到了很多很棒的人和事

只要敲開學校或教會大門

學校教會就會提供喫住

萍水相逢的當地民衆

甚至熱情德邀請他到家中做客

第二天還往他鼓鼓的背囊裏

努力塞喫的、喝的還有藥物

他們是真誠地希望

這個陌生人能順利完成旅程


Day42 #徒步環島臺灣#


那年

劉二囍用51天時間

走完1200公里的旅程

第一次去臺北誠品書店的

24小時店——敦南店時

就被深深震撼了


“24小時營業的書店

在黑暗襲來後

爲這個城市提供了一盞燈

一個落腳點

也是一種安慰

一種庇護

一個城市具有一個精神燈塔

這是我所豔羨臺北的地方”


▲誠品書店敦南店,1995年搬遷至現址


進入下半夜

店裏依然有許多讀書人

門口等客的出租車排成一條長龍

回想起廣州

深夜裏出租車會在哪裏排隊?

只有夜店、大排檔

兩個場景對比太強烈

劉二囍暗下決心

“我要在廣州開一家不打烊的書店”

至於店名?

既然是徒步1200km得來的想法

那就叫1200bookshop吧




02

一週衆籌100萬

只爲開一家有情懷的書店


1200km的磨鍊讓劉二囍

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臺灣無處不在的淳樸人情味

在大陸還能找到嗎



環島遊後,劉二囍用書收錄下對臺灣的記憶


2014年5月

劉二囍發了一條朋友圈

徵集合作夥伴

打算在廣州

開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複合型書店

書店還長期免費留宿揹包客

那些諮詢“投資回報率”的

通通被劉二囍回絕



好在還是有不少人願意和劉二囍一起

做一件有意思、有意義的事

一個星期內

劉二囍就順利衆籌到100萬啓動資金


多年建築師的專業技能

在這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1200bookshop在他的裝潢下

很快就有模有樣起來

空間不大,卻充滿情調

店裏有從建築材料垃圾堆裏

撿回來的椅子

舊木門改造成的大書桌

破椅子拼接改造成的個性吊燈

...


2個月後

第一家1200bookshop

便在廣州中心地段的

體育東路開張了


▲店裏有不少二手傢俱


劉二囍爲這家書店立下了

不少“虧錢”原則:

不賣武俠、勵志、商業類書目

爲揹包客提供免費住宿

凌晨一起聊故事



最重要的是

本店堅決不打烊



無論你是喜歡熬夜的“夜貓子”

還是無處可去的獨行者

只要你來

這盞燈永遠爲你亮着


書店的公號和微博一直在做一個小欄目

#人在書店#

堅持每天分享一個

到店讀者的真實小故事

在這裏能看到社會百態:

有不想再做家教的華師小姐姐

有喜歡來買紙膠帶做手賬的小學生

有親眼目睹女票被警察抓走的小哥哥

……

目前已經做到第1731期


▲圖/藝術森


在早期的#人在書店#欄目裏分享過

兩個女生因聽障而失業的故事

(那時候叫一人一事)




這讓劉二囍回想起在臺灣的見聞

臺灣殘障人士比例相對大陸偏低

那些弱勢羣體出入公衆場合的頻率

卻高得令他詫異

他們可以如此平等地生活

就像他在《亞細亞的好孩子》裏寫的那樣

“那些不健全的人在

享有尊嚴,迴避乞討

而我曾經生活的那裏

越來越多健全的人正在

放棄尊重,選擇乞討”


劉二囍心想

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書店給部分

聽障人羣提供工作的機會

終於有一次在永生花作坊

和一些幾乎全聾啞人員工

有了工作的接觸後

1200bookshop僱傭了部分聽力障礙員工

並且專門設立展區

售賣他們的手工藝品


▲天河北店的展臺


曾有聽障員工問劉二囍

“你爲什麼會要我們這樣的人做店員?

通常其它地方都不會要我們。”


他在個人公衆號裏說

這個社會已經很壞了

如果我們多些這樣的舉手之勞發生

我想我們會更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書店不僅要有人文更要有人情

所以歡迎聾啞人和普通人一樣

在這裏擁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03

從一家書店到六家書店

比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有意義


雖說種種事蹟讓1200bookshop

收穫好評無數

也賺足了噱頭和關注度

但這也讓很多人把

1200bookshop當做烏託邦

書店怎麼能收費呢?

翻閱書籍應當免費

閱讀座位應當免費

基礎的茶水也應當免費


可劉二囍明白空有一腔情懷

是不能長久支撐夢想的

畢竟有這麼多員工要養活呢



劉二囍和他的小夥伴們

“我並不認爲我是在做慈善

只是儘自己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

就像在路上撿到錢包給回主人

給問路的人指路

或者扶老人家過馬路

自己開心,對方開心

看到的人也開心。”


比如體育東的這家店

由於租金高昂

雖然開業五年了

從沒實現盈利

但作爲1200bookshop的起點

它承載了書店的信念和精神

劉二囍覺得就算虧本也要把它留住

夢想不是空想

於是1200bookshop逐漸

開出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

到現在已經有6家分店

其中有些分店已經順利盈利


▲北京路店


有些老顧客會質疑說

現在的1200bookshop好像變成連鎖店了

不再是小衆文藝的代名詞

但在劉二囍心裏

它們雖然店名相同

卻絕不是批量生產的連鎖店

每家1200bookshop

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第二家天河北店

有軟磨硬泡纔買到的

80年代的實木長椅

從大理淘回來的老木梯改造的書架

兼具年代感與實用主義的美感



到了第三家中信后街店

店裏居然搞了個深夜食堂

賣起了水餃



但要說益美君最喜歡的店

要數最新開張的

以音樂爲主題的北京路店

這裏的白天看起來

和普通書店沒什麼兩樣



但每週末和節假日21點後

這裏將變身爲livehouse

書店的舞臺上會有各路音樂人

獻上精彩的現場演出

書桌上不但可以有書

還可以有美酒


▲北京路店


每間獨立書店都有一種“主人性”

就像民宿與標準化連鎖酒店的區別

他們各有各的受衆羣

完全可以和諧共處,互補互長




最近的劉二囍

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開業的“喜喜水餃”上

書店提供精神食糧

餃子店提供物質食糧

作爲書店樓下24小時營業的水餃店

它被譽爲“讀書人喫的餃子”

不看點書可能都看不懂菜名



到店做文化水平測試題

五題裏答對三題

將得到一份精美小喫

店裏還有滿滿一面書牆

開業不到一個月就喜提某點評網

“廣州小喫環境”排行榜第一名

晚上10點後

它將變身酒吧

洗洗睡覺前

不如來一杯雞尾酒配餃子吧



“喜喜水餃”的廚師說:


在二三線城市,你很少見到不打烊的書店,再加上現在社會發達,很少人會看書,更別提紙質書了。


所以一開始我還在想,這家書店的老闆是不是腦子不好使。來餃子館工作後,我覺得挺好的,只要保證不虧本,這就是一種理想。



其實隨着時代發展

書店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賣書的地方

它是更像是城市裏的一個獨特空間

把各種美好的事物聚集起來

僅僅身在其中

就能讓人汲取一種力量


這幾年劉二囍帶領着1200bookshop

不斷地打破固有思維

拓展書店定義的邊界

在接受採訪時他說:

這一生我可能有更多選擇

但是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創辦1200bookshop

剛開始

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

後來

覺得很有意義


“有意義”比“有意思”沉重

它是一種責任

有意思的事情久了可能會膩

有意義的事

纔可能堅持下去

希望這裏的創意與傳統

情懷與包容

可以永遠不打烊


- End -

本文由益美君原創

歡迎分享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推薦閱讀 /


 遭舅舅性侵、母親家暴,她絕地反擊,當上軍官後,決定去幫更多受虐的孩子!


 一百年前,中國也有一羣90後


 “22歲,北大畢業,我決定去大山支教。”今天,青年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最硬核的101歲瑜伽奶奶,拿800多個冠軍,每天還在學習:想做的事太多,可時間太少


目前益美傳媒正在招聘

可點擊查閱,歡迎分享

益美傳媒2019年招聘

資深文案、新媒體編輯、實習生,等你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