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三问 三不

——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基层是最活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师、以民为先理念,一言一行尊重群众、一心一意为了群众、一举一动造福群众,在饱含真情、善觅真知、倾力真帮中赢民心、集民智、助民富。

  饱含真情,群众冷暖挂心头。「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方能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对群众的酸甜苦辣、安危冷暖感同身受,时刻怀揣三心。一是常怀敬畏之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认真学习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法,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找准人生坐标,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做到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二是常怀感恩之心。充满赤诚之情、赤子之心,对群众重情重义、感激感恩,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爱民、亲民、便民、利民内化为人生追求、外化为具体行动,做到在感恩中为民、在为民中感恩。三是常怀尽责之心。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责任、以夙兴夜寐的干劲抓好落实、以敢于担当的勇气攻坚破难,从大处著眼、从小处著手,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在工作中,做到职为民尽、无私奉献,责为民守、殚精竭虑。

  善觅真知,沉身基层接地气。「基层天地宽,群众是英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真答好三问。一是问政于民察得失。要有虚怀若谷的境界、从谏如流的胸襟,政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执行过程存在什么漏洞,都要用实践来检验、请群众来评判,第一时间集纳民智修正过来、提高上去,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工作合乎民意。二是问需于民明方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心倾听民声,用脚丈量民情,问实问细群众「柴米油盐醋,衣食住行学」等情况,确保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需、必有所为。三是问计于民定良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俯下身子、扎下根子,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带著问题下基层、装著答案回机关,确保寻得真知灼见、找到锦囊妙计。

  倾力真帮,排忧解难惠民生。「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真抓实干求实效,自觉做到三不。一是不搞花拳绣腿。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来去匆匆,绝不走过场、绝不搞形式、绝不一阵风,多解民忧、善纾民困、温暖民心,帮到群众心坎上、扶在群众急需处,实现扶贫解困从「送资输血」到「送智造血」的转变。二是不避艰难险阻。遇到困难不绕道、破解难题敢较真,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事情紧迫就办什么事情,不拈轻怕重、不避实就虚,主动深入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想尽办法、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解开制约发展的「结」、破除群众闹心的「难」、化解基层工作的「忧」。三是不贪一时之功。细水长流打基础、坚持不懈利长远,甘当发展「铺路石」、乐做群众「开路人」,不急功近利、不劳民伤财,创惠民业绩、留满意口碑,实现党得民心、民得实惠。(四川省大竹县委书记许国斌)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