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為什麼殺胡亥而立子嬰原因在於:趙高在章邯約盟項羽後,面對關中空虛無兵承認六國合法性以保存秦國

承認六國以保秦國,這是趙高殺胡亥(胡亥不同意)而立子嬰的原因。

趙高承認六國以保秦國的依據有:

1、秦國兵力都在章邯手裡,趙高手中無兵可調: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章邯在和項羽約盟時有秦軍20萬且糧食充足:

《史記 秦楚之際月表》十月:

「項羽將諸侯兵四十餘萬,行略地,西至於河南」

「羽詐阬殺秦降卒二十萬人於新安」

這兩點足以表明,在章邯約盟時,章邯軍20萬,項羽和其他諸侯軍20萬,雙方人數相等——這還是王離軍敗後的情形。可以說鉅鹿之戰秦軍對項羽等諸侯軍有優勢。

章邯軍糧食充足: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

項羽軍糧食緊缺,雖然取得幾次勝利,但堅持不了多久。相比之下,章邯軍沒有出現缺糧的記錄。

在章邯和項羽約盟後,項羽軍就解決了缺糧問題而率領40萬人西進,說明章邯軍的糧草足以供給40萬人。

項羽在約盟前缺糧,但約盟後不再缺糧而是直接西進,足以說明章邯糧草的豐厚儲備。


2、趙高立子嬰為秦王而非皇帝。

「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這是趙高以退為進承認現實的策略。皇帝的位置空出,東方的諸侯王必然有意爭奪。趙高只需要把守函谷關固守即可,靜待山東局勢變化。


3、趙高約降劉邦,收攏山東人才來保障秦國。

子嬰的話:「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

「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

以當時劉邦追求聲色的性格,如果趙高不死,不會放著一個穩當的王不做,而堅持做沛公。


4、胡亥不同意趙高承認山東諸侯的建議:

「上不聽諫,今事急」

綜述

趙高殺胡亥,是因為在有劉邦攻打武關、項羽和章邯共同率軍攻打而胡亥堅持不肯降皇帝稱號為王、承認六國的緊急情況下而進行的。

自稱秦王、約降劉邦都是趙高為保秦國所做出的努力。但趙高的死,讓趙高的計劃落空。否則,即便是劉邦不接受約降,堅持入關中,秦國還有巴蜀和隴西兩個地方。從項羽燒殺鹹陽來看,項羽在燒殺鹹陽後就會退軍,讓章邯等人繼續留在關中。

趙高要從章邯手裡奪取關中,輕而易舉。

劉邦能夠輕鬆奪取關中,除了軍事上的原因,還是另外一個重大原因:

蕭何繼續沿用秦法治理。這得到了巴蜀、隴西、關中等地長期熟悉秦法的人民的支持。

趙高不死,秦國未必亡!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纔是動力!


當初趙高殺秦二世,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當皇帝。而且他不顧羣臣的反對,還真的選擇了登基大典。

按理說要當皇帝,選擇的應該是一個良辰吉日。

但是,趙高選擇的這一天,實在是太不吉利了。按照《史記》上的記錄說,在趙高向皇帝龍椅上走去的時候。突然之間天旋地轉,趙高根本就沒有機會走向龍椅。

他就從臺階上滾了下來。

再加上古人本來就很迷信,這時候的趙高也害怕急了,他以為是上天震怒了,不讓他當皇帝,所以,在他去坐龍椅的時候,才會發生震動的。

殊不知正是那一刻發生了地震,正好被趙高這個倒黴催的給趕上了。

那時候趙高那裡懂這個呀,既然自己當不了皇帝,那就繼續找秦始皇的後人吧。但是,在秦二世當上皇帝之後,他選擇把自己的兄弟姐們,全部給殺了。

所以,秦始皇的兒子,在秦二世去世之後,當然了也就一個沒有了。

這時候趙高只好找到了子嬰。

關於子嬰的身份,一直都是一個歷史之謎,有的人說他是秦始皇的弟弟,有的人說他是秦始皇的孫子。

事實上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行性最大,之前我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這裡就不多說了。

總之,不管怎麼說,子嬰絕對是和秦始皇血緣關係最近的一個。

就這樣子嬰被趙高選來當秦王了。

趙高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子嬰豈能不知。所以,為了怕趙高迫害自己,子嬰選擇拒不上任。

子嬰不上任,趙高當然不願意了。

所以,他就告訴子嬰,你不來也不行。我先給你選定一個良辰吉日,到時候你必須來接受朝拜。

子嬰一看,既然躲不過了,又不願意去上任,那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把趙高給殺了。

所以,子嬰就把自己的兒子和心腹,叫到了一起,然後商量了一個計策。

這個計策就是等到讓他繼承秦王登基的那一天,他選擇不去。這樣的話,趙高勢必就會自己親自前來迎接子嬰。

只要趙高敢來子嬰的家,那麼就讓他有來無去。

所以,到了登基那一天,子嬰就在家裡埋伏好了刀斧手,等著趙高的到來。

你還別說,等到了那一天,趙高不見子嬰的蹤影,他還真的來到了子嬰的家裡,而且他還是孤身一人前來的。

因為是他力保子嬰為秦王的,所以,他沒有懷疑子嬰會殺他。

但是,等趙高進了子嬰的家裡,他就再也沒有出來,而是被子嬰的刀斧手給殺了。

趙高去世之後,子嬰還是當了秦王。

這時候大秦就完全掌握在子嬰的手裡了。

但是,比較悲催的是,這時候的大秦已經走到尾聲。因為幾十天之後,劉邦就帶著兵打到了鹹陽城。

子嬰不得不投降劉邦。子嬰的投降,標誌著大秦帝國的覆滅。


趙高是秦二世的老師,秦始皇在沙丘病故的時候,是趙高聯合了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把立扶蘇為皇帝,變為了立胡亥為皇帝。然後,李斯又擬了一道假的詔書,讓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重臣蒙毅自殺了。

胡亥在公子扶蘇死後,就登基稱帝了,胡亥就是秦二世。

可以說趙高在立秦二世之前,他就布好了局,想要在秦二世當皇帝的時候操縱他,畢竟他是二世的老師,他對二世的一切所作所為還是很瞭解的。

趙高在秦二世當皇帝後,還讓秦二世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因為秦二世沒有了兄弟姐妹後,他才能更好的替秦二世掌管朝政。為了讓秦二世放權,他還告訴秦二世人生苦難,一定要好好享受。

秦二世一想自己的父皇,連死的時候,都是死在了全國巡遊的路上,可以說秦始皇確實沒有享過太多的福。秦二世纔不像想父皇一樣勞累呢,所以他被趙高說的話給打動了。

想到這裡,秦二世就真的開始喫喝玩樂了起來,他把朝政大權交給了趙高。

趙高在掌權的時候,拉黨結派,排除異己。宰相李斯就是被他給陷害而死的。

他把李斯害死之後,覺得自己當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在朝廷之上導演了一處指鹿為馬的事件。

這次事件讓荒淫無度的秦二世,誤以為自己真的昏庸到連鹿和馬都分不清了。

他不得不聽從趙高的意見,去人比較少的望夷宮休生養息去了。

其實趙高之所以讓秦二世去望夷宮,目的就是好在那裡動手殺了他

在這件事後,趙高就是派了自己的女婿閻樂殺了秦二世是。

秦二世死後,趙高宣佈當皇帝了。

但是,在他宣佈當皇帝的時候,所有的臣子竟然都不同意他,趙高只有硬著頭皮去登皇帝的龍椅。

他想霸王硬上弓,他想先斬在奏。

可是,就在他要登皇帝的龍椅的時候,發生了地震,趙高屁股還是沒有座到龍椅上,就被晃動的大地給搖到了地下。

趙高害怕了,他以為是老天震怒了。所以,也就打消了當皇帝的念頭。

既然自己不能當皇帝了,他只能找一個和秦始皇血緣比較近的人來繼承大秦的王位了。

可是,這時候秦始皇的所有兒子,在秦二世當皇帝的任上,全部都被殺死了。

趙高不得不找到子嬰,讓子嬰當皇帝。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

子嬰當然明白趙高找他就是想讓他繼續當傀儡了,就像趙高操控秦二世一樣操控他。

所以,子嬰拒絕了趙高的這一要求。

但是,趙高不容許,他非要讓子嬰來當秦王。

到了繼承大位的那一天,子嬰遲遲沒有去,趙高就去子嬰家去請他趕緊來。

就是在趙高叫子嬰的時候,子嬰在家裡埋伏了刀斧手,把趙高給捉住,然後趙高就這樣被殺害了。

所以,趙高選子嬰為秦王是逼不得已而為之,他真實的想法其實就是想自己當皇帝,無奈的是,他當皇帝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所以,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選擇。


趙高讓自己的女婿殺掉秦二世胡亥之後,想要自己稱帝,結果羣臣不同意,趙高就選了子嬰。選子嬰有兩層意思,一是覺得子嬰好控制,二是為自己稱帝當一個踏腳石。

自秦始皇在沙丘死之後,趙高一手策劃了沙丘政變,讓本來呼聲最高的秦太子扶蘇自殺身亡,接著又讓胡亥賜死了蒙恬蒙毅兩兄弟。等胡亥坐穩了皇位之後,趙高就開始了在朝堂上血雨腥風的大屠殺。

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而且是法家出身,就蠱惑胡亥殺光殺凈自己的兄弟姐妹,只要是能夠對皇位構成威脅的,都在清除之列。子嬰作為皇室子弟沒有被殺至今都是一個迷,不知道為什麼子嬰身為扶蘇的兒子而沒有被殺。

趙高在朝堂上也是排除異己,當初被蠱惑跟他一起發動沙丘政變的丞相李斯也被趙高給謀害致死。至此,朝堂上下都被趙高的威脅所籠罩,沒有人敢對趙高的命令提出質疑,就出現了「指鹿為馬」這一荒唐鬧劇。

朝堂上趙高的血雨腥風直接導致了剛統一沒有幾年的秦帝國瞬間分崩離析,各諸侯國紛紛開始反對秦朝的統治。而趙高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對於外界的信息紛紛置之不理,一心想要當皇帝。

在趙高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就讓自己的女婿逼死了秦二世胡亥,並且把胡亥的罪狀公佈了出來。在胡亥死了之後,趙高就直接坐上了龍椅,等待朝臣禮拜的時候,情況跟他想像的不一樣。

朝中大臣雖然被趙高的淫威所屈服,但是對於趙高篡位還是持反對態度的。趙高沒辦法,知道如果硬上的話估計會落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於是就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先扶持一個皇室子弟當一個傀儡,然後再找機會上位。

但是這個時候的秦氏子弟已經被胡亥殺得的差不多了,就算有漏網之魚也被嚇跑了,只能找到一個子嬰。趙高知道子嬰跟自己有殺父之仇,但是為了自己的大局著想也沒有辦法了,只能選子嬰。

趙高同時也認為子嬰也是一個軟柿子,手裡沒兵沒權,就算有再大的能耐,自己還是能掌控得住的。就這樣趙高立了子嬰為繼承人,沒成想子嬰也是把趙高恨得牙根疼,就利用這次機會假裝討好趙高,讓趙高放鬆警惕,在登基大典當天託病不去。

這最重要的日子主角不在可就急壞了趙高了,心想你要是死等你登基之後把皇位禪讓給我你再死,到時候你就算不死我也送你一程,於是就火急火燎的去子嬰的住處想把子嬰抓來,好完成典禮,結果去了以後就被子嬰給殺死了。

總的來說,趙高之所以立子嬰為繼承人,是因為實在是找不到秦氏子弟了,而且趙高立子嬰是為了讓子嬰上位後把位置禪讓給自己,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當上皇帝,滿足自己的慾望。


很多人可能對趙高殺掉秦二世立子嬰很不理解。要知道,趙高已經完全控制了秦二世,而子嬰卻是個清醒睿智的人。趙高殺掉一個糊塗的傀儡,立一個清醒睿智的人,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嗎?

事實正是如此,子嬰被趙高扶起來僅5天,就把趙高給誅殺了。那麼,趙高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趙高劇照)

有人說,趙高可能並不清楚子嬰是個清醒睿智的人。

這是不對的。子嬰在《史記》中的記載不多,但是當秦二世準備殺蒙恬、蒙毅兄弟的時候,子嬰說了一長段話勸說秦二世。結果秦二世不聽他的,還是把蒙恬、蒙毅兄弟殺了。這件事,趙高不可能不清楚。也就是說,他是知道子嬰是清醒睿智的人的。

既然知道,趙高為什麼還要殺掉秦二世扶立子嬰呢?

我認為,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秦二世是不是已經完全成為了趙高的傀儡?

顯然不是。

趙高讓秦二世殺李斯,殺蒙恬、蒙毅兄弟,殺秦二世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是採用欺騙的手段,騙秦二世說這些人要造反。而秦二世很在乎他的皇位,相信了這些人確實是想造反,才把他們給殺掉的。而且包括「指鹿為馬」,秦二世也只是覺得可能自己糊塗了,認不得馬和鹿,不明白趙高這麼做,是做給滿朝文武看的,是要搞一言堂。如果秦二世明白趙高是想搞一言堂,是讓滿朝文武都以他趙高的馬首是瞻。也就是說,秦二世要是發現了趙高的目的是奪取他的皇位,他顯然是不會容忍趙高存在的。

(秦二世劇照)

我們從趙高發動「望夷宮之變」,趙高的女婿閻樂衝進去要秦二世自行了斷,而秦二世還口口聲聲說要見丞相(趙高),希望丞相出來救他,就可以看出,秦二世一直認為趙高是最忠誠於他,不會害他的。

當農民起義及六國造反風起雲湧,秦朝軍隊節節敗退的時候,趙高非常害怕這樣的消息被秦二世瞭解到了。因為秦二世瞭解了,便意味著他趙高的無能。秦二世一旦知道趙高無能,肯定會毫不客氣殺掉他。從秦二世毫不客氣殺掉李斯、蒙恬以及他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看出,秦二世是一個多麼兇狠殘忍的人。所以,趙高完全是害怕真相暴露,才趕緊搶先殺掉秦二世的。

殺掉秦二世後,趙高本來要自稱皇帝的,畢竟他本身也有嬴姓的血統。他自稱皇帝,也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在把文武百官召集起來,商討這件事的時候,文武百官都低著頭,不開腔。也就是說,如果他貿然稱帝的話,沒有一個人支持他。沒人支持他,他的皇帝也就當不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纔想先扶持一個秦始皇的後人起來,過渡一下,緩衝一下,再想辦法殺掉那個後人(比如說讓他「暴病而死」等等),那時候自己再名正言順稱帝。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要緩一下,也沒有必要扶立睿智清醒的子嬰啊!

(子嬰劇照)

問題是,當時趙高除了子嬰可以扶立,他實在已經找不到別的可以扶立的人了。因為秦二世已經把他的兄弟姐妹,甚至包括一些子侄輩的人都殺光了。歷史上的子嬰,雖然我們並不清楚他是秦二世的弟弟還是侄兒還是叔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秦二世的關係不錯(從他敢於向秦二世進諫就可看出來),所以秦二世並沒有殺他。

在趙高看來,把子嬰扶立起來,再把他給殺掉也有好處,這樣的話,秦始皇的子孫就全部絕種了。絕種了,他當皇帝就順理成章,沒人再說什麼了。

而且,趙高還留了一步緩手。他只讓子嬰稱王,不讓他稱帝。稱王,不管能不能搞掉子嬰,將來他自己稱帝的時候,也顯得順理成章。

可是趙高千算萬算,還是沒想到子嬰下手下麼快。子嬰一直不去宗廟稱王,等著趙高來請他。趙高一來,子嬰就乾淨利落地把他殺掉了。

當然了,其實趙高那樣的玩法,就算他殺掉子嬰,是不是就能稱帝成功呢?天下人都反了,王離被抓,章邯投降,趙佗不回來。他就算活過了5天,顯然也活不過40天。可能劉邦進入鹹陽的時候就把他給殺了,不用等項羽來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

(參考資料:《史記》)


趙高的人生理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為了爬上最高的權力巔峯,他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大逆不道篡改詔書發動沙丘政變,立秦二世為帝;他可以捏造偽證,殺丞相李斯,取而代之;他可以朝堂之上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排除異己;他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二次政變殺胡亥立子嬰……然而子嬰卻不是胡亥任由趙高擺布,他先發制人,甕中捉鱉,殺了趙高,那麼趙高為什麼要殺了秦二世,而立殺了自己的子嬰呢?

有書君認為陰險狡詐的趙高絕不會愚蠢到作繭自縛,自毀長城,自掘墳墓的地步,那是他權衡利弊之後的策略,也是他無奈的選擇。他見反秦風暴席捲而來,審時度勢後,以胡亥之命換取一時安寧。他自恃權傾朝野,秦國朝堂上下都懼怕他,殺了傀儡胡亥,便可以自立為帝,做上真正的帝王。然而世事難以預料,他沒法掌控秦國的將來,也沒法預判自己的未來,退而求其次,選擇立與秦有血緣關係的子嬰為王,以圖未來,具體原因容有書君娓娓道來:

一、趙高用殺胡亥保秦國一時安寧。

在趙高的字典裏寫滿利益二字,扶胡亥上位,是因為利益,讓胡亥下臺受死,仍因為利益。

趙高認為秦末農民起義,六國復國,罪在胡亥荒淫無道,殘暴統治,只要獻上胡亥頭顱,一切又會秩序井然,他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是丟了一顆棋子而己。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們以「伐無道,誅暴秦」為由,趙高在權衡利弊之後,於是把胡亥這個傀儡皇帝推出來,同意殺了暴君,保全秦國。他自以為農民起義是為了討伐的是秦二世這個無道昏君,要誅殺的是秦二世這個暴君,只要秦二世一死,他們便會偃旗息鼓,六國便會各就各位。

趙高的如意算盤打得噹噹響,殺了秦二世胡亥,秦國可以換得一時的安寧,他也可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變成人上人,在秦國可以為所欲為,大權在握,享受帝王的榮耀,一舉兩得。趙高便決定由兄弟郎中令趙成和女婿鹹陽令閻樂實施望夷宮政變,先發制人,發動政變,廢黜胡亥,閻樂親自闖入望夷宮逼胡亥自殺。

趙高以求利益最大化,殺了胡亥,秦國的老百姓沒理由造反了。而趙高實際上成了秦的最高統治者了。

二、趙高殺胡亥為的是自立為帝,實現野心。

趙高的野心不是權傾朝野,而是整個大秦,他扶秦二世胡亥為帝,只想讓胡亥做他手中的牽線木偶,一切對他言聽計從,無論是逼死扶蘇蒙恬蒙毅,還是陷害丞相李斯,甚至殺害秦始皇三十多個子女,都是趙高教唆下,由昏庸無道的胡亥實施,他需要的是個傀儡替他發聲而已。

然而各地起義軍如吹枯拉朽般攻城掠地,連大將章邯也倒戈了,秦王朝搖搖欲墜,秦二世終於清醒過來,趙高彙報給他的奏章都是假像,他震驚憤怒,責問趙高:「丞相不是總說關東盜賊不能成氣候嗎,今日怎麼會到了這種地步!」

趙高見紙包不住火,秦二世突然清醒,擔心他不但不再聽他的話,而且還會秋後算賬,揪出他胡作非為的過往,他知道秦二世的心狠手辣,兇殘暴虐,連兄弟姐妹說殺就殺,不用找理由,何況是自己一個丞相而已,他害怕步了前丞相李斯的後塵。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於是趙高另一個陰謀在心中誕生,既然秦二世不再聽話,已無利用價值,還有可能危及自己性命,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趕快行動起來,在秦二世徹底清醒前,先動手為強,只有逼死秦二世,趙高才能把心放肚子裏。

趙高終於搬走了頭頂的最後一個攔路虎,他要問鼎天下,自立為帝。

哪知道他穿戴了皇帝的行頭,佩著皇帝的玉璽,登上了殿堂,剛坐上皇帝的寶座,就發現宮殿劇烈震動,好像馬上就要塌下來一樣,嚇得趙高從龍椅上跳起來。

再看看殿下的文武百官,一個個沉默不語,瞪大雙眼,直勾勾地盯著他,哪怕以前指鹿為馬時第一個呼應的臣子也默不作聲,進行無聲的抵抗。

趙高見老天不答應,朝臣也不答應,在這樣的困境面前他退縮了,不得不作罷。

趙高逼殺秦二世是要實現自己的野心,權傾天下,成為不可一世的帝王。

三、趙高立子嬰為王非心所願實屬無奈。

天下不可一日無主,趙高心裡雖十二分的不願意,但細細思忖,自己大權在握,誰當王也翻不過自己的手掌心。

既然自己當不了皇帝,那麼就找下一個傀儡,秦二世的兄弟們都被殺戮殆盡了,只剩下與始皇有血脈關係的子嬰可以作為繼位稱帝的人選。

趙高無奈地免為其難的要立子嬰,但他還留有後手,決定立子嬰為王,而非帝。

這樣將來找個碴讓子嬰灰飛煙滅,趙高還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之日,帝位空缺,那還是屬於自己的。

然而趙高如意算盤也有落空的時候,子嬰不是弱智秦二世,他自知答應趙高稱王,只是做趙高的提線木偶,他表面答應五日齋戒後接璽稱王,實際五日裏都在家排兵布陣,引君入甕,他料定趙高不可一世,會怒氣沖沖前來逼他稱王,於是與韓談做好安排,稱病不去祭祖,待趙高進房抓子嬰時,埋伏在內的韓談等人揮劍誅殺了趙高。

趙高殺人狂魔終也被子嬰設計殺死,他道德淪喪、邪惡囂張、指鹿為馬、殘害忠良、屠戮宗室、辱弄羣臣,最終落得三族、黨羽盡誅的下場。真可謂多行不義必自斃!

趙高殺秦二世立子嬰,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犧牲秦二世想保秦一時安寧,殺了開始清醒的秦二世,可以完成夢寐以求的野心,自己稱帝。當稱帝不成,只有無奈地立子嬰為王,以圖將來。趙高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殫精竭慮,可最後也難逃正義對他的懲罰。

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一個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一個嗜血如命的殺人狂魔,一個擅長陰謀權術的野心家,一個卑鄙無恥的下賤小人——趙高,他所做的事情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萬世唾罵。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趙高殺了秦二世,另立子嬰,他也沒有想到子嬰會殺了他,或者是那麼快的殺掉他。子嬰在平時應該為人比較低調,也不會輕易去顯示自己的聰明果斷,在趙高看來,子嬰是另一個胡亥,一個很好控制的人,加上他大權在握,飛揚跋扈慣了。而子嬰正是利用趙高跋扈不設防的機會,自己裝病,等趙高自投羅網,一舉擊殺。

趙高殺了二世另立子嬰,而不是自己稱帝,是因為趙高是個閹人,閹人怎麼能當皇帝呢,再說趙高也想再立一個傀儡,成為和東方六國談判的籌碼。至於子嬰的才幹,趙高是沒有看到的,就算是有,也不過是想立用子嬰的賢明聲望,給其他的大臣一絲秦國還有救的希望,而自己也有了廢昏立明的好名聲,殺掉一個混蛋,另立一個賢君,還可以以忠臣自居,最大的減少因殺二世引起的非議。

立一個有才幹的人雖能讓趙高有廢昏立明的好名聲,但有才幹的人也是不甘心被趙高擺布的,略施小計就把趙高給除掉了。趙高死的一點也不冤,死有餘辜。只是天下形勢已經沒有時間給子嬰收拾二世趙高留下的爛攤子了,劉邦兵臨鹹陽城下,子嬰只能出城投降,仍然沒有擺脫被別人掌握的命運。


我們先來看看趙高的身份,很多人存在一個誤解,認為趙高是個太監,但是這個是不對的,因為只有東漢開始,宦官纔是太監,而在先秦與西漢時期,有些宦官並不是太監,趙高正是這類人,他還是秦朝王族的,所以是趙氏,只是離秦始皇比較遠。

趙高不是太監的一個有利證據,就是他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婿是鹹陽令閻樂,正是他與閻樂共同殺死了秦二世胡亥。

趙高能直接稱帝嗎?這個很難,如果這個事情是發生在五代十國的話,那麼就簡單多了,他可以像趙匡胤那樣來個黃袍加身,但在先秦時候,為什麼諸侯國都是幾百年傳下來了,雖然諸侯國的國君被殺的事情時有發生。

但是,大臣們都會再立國君的弟弟或者兒子繼續成為新的國君,而沒有權臣直接成為國君,有些人會說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不正是如此嘛,田齊,魏趙韓他們也不是直接稱君的,而是經歷了幾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完成的。

趙高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到是想稱帝,但是天下人(這個時候恐怕只能算秦地之人)和羣臣都不支持呀,趙高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解決這個事情,當然留給趙高的時間也不多了,畢竟關東之地都重新歸屬於六國,手上的秦地也是岌岌可危。

那他只能在王族這一脈裡面尋找一個新的秦王,秦始皇的兒子都讓胡亥給殺光了,估計孫子們也都沒能留下來,那麼只能從秦始皇的弟弟們或者侄子們去找了,而子嬰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子嬰相比胡亥,當然是聰明多了,那麼趙高為什麼要還選他呢,原因也不難,子嬰雖然聰明,但是趙高是大權在握,就像漢獻帝,孫亮(吳國第二任皇帝),曹芳,曹髦也都聰明,但是他們都是傀儡皇帝,所以趙高並不擔心子嬰。

可是子嬰,做了周密的安排,擒賊先擒王,設計把趙高騙進來,然後讓韓談直接殺了趙高,這個是趙高萬萬沒想到的事情,這個事情有點像鰲拜,完全也沒料到,就讓康熙帶著幾個少年就搞定了。


秦朝晚期,寄人籬下的趙高是翻身農奴把歌唱,自己做了主人,把秦二世胡亥玩得團團轉,這還不過癮,還想爬到最高點,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選定的人反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平臺,立下遺囑要傳位給公子扶蘇,當時負責掌管玉璽和詔書的中車府令趙高與扶蘇和蒙恬兄弟有舊仇,他與李斯合謀,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改立公子胡亥為帝。

21歲的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年少的胡亥不諳國事,十分寵信趙高,大小國事都與趙高商議,趙高大權在握,他向胡亥進言殘殺其他無辜的皇族和功勛卓著的大臣來鞏固政權,胡亥昏庸就這樣任由趙高大肆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朝中棟樑。


之後趙高又藉機陷害併除掉了絆腳石丞相李斯,自己做了丞相,通過「指鹿為馬」把朝中與自己作對的大臣全部殺掉,一時間權傾朝野,無人敢與他作對。

雖然趙高能總攬全局,但還是沒有做皇帝舒服,野心膨脹的他想要篡位稱帝。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劉邦率領的起義軍一路攻城略地,殺進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逼近鹹陽,劉邦暗中派人傳話給秦丞相趙高,約他殺滅秦朝宗室,獻關歸隆,可使他在關中稱王,趙高壞事做絕,也擔心秦二世會誅殺他,便夥同他的女婿鹹陽令閻樂搶先在望夷宮逼迫胡亥自殺。


秦二世胡亥死後,趙高手持玉璽坐在龍椅上接受羣臣的參拜,可這些皇親和文武大臣都不跪拜,都不支持他稱帝,不得已之下趙高只好立秦二世哥哥是兒子子嬰為傀儡皇帝,雖然是秦三世,但趙國留了一手,他聲稱六國故地已紛紛起事,秦已失去了對整個六國的控制權,秦國本來是個諸侯,始皇帝統一天下,所以稱帝,現在六國各自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所以子嬰不能稱「皇帝」,皇帝的名號早已名不副實,只能稱「王」,於是子嬰降尊號為秦王,並將秦二世當做平民百姓來安葬。
趙高命子嬰齋戒五日,然後去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傳國玉璽。

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及貼身宦官韓談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了秦二世,害怕羣臣誅殺他,便假裝伸張正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來到鹹陽,要滅掉秦朝的宗族後在關中稱王,如今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在宗廟趁機殺掉我,到那時我只能裝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後就殺死他」。

子嬰齋戒五日後故意裝病,趙高几次派人來請,子嬰都假託生病不去,趙高只得親自過來勸說,被事先埋伏好的韓談殺死,之後子嬰滅了趙高三族,並在鹹陽城內示眾。


進入關中的劉邦起義軍到達霸上後,派人勸子嬰投降,並得到了子嬰的同意,子嬰用繩子綁縛自己,並攜同皇帝御用物品玉璽及兵符親自到劉邦的軍前投降,做了46天秦王的子嬰的投降表示著秦朝的正式滅亡。




因為秦二世是趙高手中的傀儡,任意唆擺,所以除掉秦二世是趙高的最終目的,用不上了,自然而然要廢掉他,另立為帝。在一些人看來,趙高是亂臣賊子,把秦朝帶向滅亡的肇事者,集一身罪惡的劊子手,可歷史終歸歷史,秦朝滅亡似乎成為定數,主要由於它的殘暴統治所致,而趙高的出現似乎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順應天意。

在趙高眼裡,他服侍了秦始皇多少年,提著腦袋像奴隸一樣小心辦事,他這種忍耐成了對皇權的仇視,總想坐到他們頭上,這種爆發也許是他多年積累下來的恩怨,讓一個下人登上歷史舞臺。他可以說陪秦始皇度過了輝煌的時期,從他身上學得了不少經驗,把他變成和秦始皇與眾不同的野心家,他恰恰愛鑽空子,明裡不來暗裡來,原因是秦始皇嬴政本來個性強,鐵腕手段統治大秦,在強勢的秦始皇面前,他只算作暗中的影子,背地裡唆使秦始皇搞大建設,打心裡就想拖死大秦。

縱觀他的一生,趙高這個人為什麼會和秦始皇及其家族過不去,把強盛的大秦很短時間帶向墳墓,除利益和榮譽以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為趙國報仇,趙高知道秦國曾怎樣血腥式的滅掉趙國,他也不曾忘記,小時候他作為嬴政的玩伴一同帶向秦國就註定他要這麼做。就像楚國項羽和韓國張良一樣。張良曾暗中指使暗殺東巡途中的秦始皇,命大力士投大鐵錐,可惜沒有砸中,最終惹怒了秦始皇,讓他記住了這個人的名字,下達全國搜捕令誅殺張良。項羽也一樣,時時不忘楚國亡國之恨,秦國滅亡一定程度是由於楚國復仇主義的所致,項羽坑殺秦軍主要還是在報曾被秦軍殘忍消滅六國之痛。秦始皇自然成了他們復仇的對象,在東巡路上就聽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話,這句話恰恰在後來應驗了。

可以看出這些六國憤青都在暗殺秦始皇,趙高怎麼能沒有持這種目的,肯定有這種因素在裡面,明裡不來可以暗裡來,他不學燕國荊軻近身攻擊,韓國張良遠程操控,而選擇暗地行事。秦始皇的死可能還與他有關,作為近侍,秦始皇由於服用大量的含汞丹藥中毒而亡,在半路上,秦始皇死肯定有個過程,可是沒有到鹹陽卻不行了,裡面肯定有原因。他後來假傳旨意讓扶蘇自殺,令立胡亥為帝,史書已將其說明,都指定是他所幹。

而趙高扶持胡亥登基成秦二世,是有他的目的,想以他為傀儡掌控大秦帝國的大權。他為了讓自己永享權位,清除了一些和他為敵的人還有放不下心的人,首先和他共事的李斯被腰斬,還有利用指鹿為馬乾掉違揹他意志的人。不知如此趙高還慫恿秦二世對皇室家族進行了血腥的屠殺,主要還是利用秦二世的手清除一些威脅的人物,就連公主也不放過。

所以有人會問了他為什麼會殺秦二世,而非要立殺了自己的子嬰為帝,我想他殺秦二世是有動機的,在這個時間點上恰恰是秦朝危機四伏,項羽和劉邦將大秦快帶入滅亡,大秦這個時候不再是統一的秦朝,而成了四分五裂的列國紛爭,所以趙高理所當然把秦朝的災難肇事者推到秦二世頭上,秦二世自然成了替罪羊,趙高殺了秦二世明擺著是以泄天下。這就有後來子嬰被立為帝,趙高當時還是看不出來子嬰的謀略的,他曾害怕和其他王子一樣被趙高殺掉,一直裝瘋賣傻才逃過一劫,等他登上帝位後,開始不裝了,目的想除掉這個亂社稷亂家族的賊子,趙高由於過於疏忽,最終導致被他處心積慮立的人殺掉,這也許是因果關係吧!誰怪他把大秦帝國搞垮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