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後的心理救助  ——你也需要了解哦!  節選自《心理幹預訓練與作用》  作者不詳,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什麼是心理幹預?  心理幹預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它針對的問題經常比較的緊急。心理幹預的對象不是主動來求助的,甚至這些人都失去了主動求助的能力。心理幹預者要感覺對象的情況主動的進行介入,去幫助他去調整失衡的情感、認知和行為,阻止其自殺和殺人的行為。極端的應激事件經常導致人們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失去平衡,心理幹預是通過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危機,使人們失衡的認知和情緒反應趨於穩定。  誰需要接受心理幹預?  心理幹預的對象是那些認為自己遭遇了個人資源和應對機制無法解決的困難。  我們注意這個詞,有一些困難是大家普遍認為個人資源和應對機制是無法解決的,比如自然災害、社會突發事件、暴力事件、交通事故、親人意外死亡······等等。  但是還有一些問題是有一些人自己認為這個困難很大,我自己無法解決,陷入了一種驚慌無措的境地。  案例比如有一些人,他失去了工作,或者是說,他戀愛的對象離他而去。一般的人看到說這個問題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困難,根本無法解決。  這樣的兩種情況都可以使人陷入心理危機這樣一種狀態,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就會導致他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失調,甚至是嚴重的病態,傷害自己和他人。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心理處於崩潰邊緣,或者是已經崩潰的人。  心理幹預的基本技術  危機幹預六步法  危機幹預應該有六個步驟:  1第一步,我們要對問題進行確定。  確定問題的時候,要從被幹預者的角度確定和理解被幹預者本人所面對的問題,注意確定問題不是我們去確定問題,一定要從被幹預者本人所認為的發生了問題這個角度去出發。  比如,一個人要自殺,是因為她的男朋友離開他了。如果是從外人的角度說"那是何必呢,何必為了這麼一段已經都沒有的感情而賠上你的命呢?"但是作為被幹預者、這個自殺者來講,他認為這段感情就是高於生命的,愛情比生命還要重要。所以一定要從被幹預者的角度去確定,他現在就遇到了,對於他來講就是天大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先給他確定了,不要覺得這是一個小事,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在幹預開始的時候,使用的這個核心的技術,我們叫核心傾聽的技術,首先聽。核心傾聽的技術裏包括這樣幾個內容:首先是共情,然後是理解、真誠、接納、以及尊重。  那麼我們先把這幾個詞解釋一下。  什麼叫"共情"?共情和同情是不一樣的。同情是我們給對方物質上的幫助,或者是感情上一種撫慰。比如"最近你瘦成這樣,我是真為你難過。",我同情你這個意思。而共情是進入到對方個人的精神領域,理解精神世界,也可能會給對方物質上的幫助,或者是感情上的撫慰(也可能不給)。但是我充分的理解了對方。共情是理解和分擔對方精神世界中各種附和的能力,要求進行幹預的人,能夠進入到另一個人精神世界,就像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樣,來更好的理解需要幫助的個體。  正確比如這樣的話 "就是說,你把這個愛情當做自己的生命,甚至是重於生命。他離你而去,使你感到生活沒有意思,不想延續這種沒有希望的生活,所以你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段話其實就是一種共情,我理解你這樣做,你為了他想自殺,是因為這個。  錯誤 還有一些人,比如地震或者其他大災難後,對有一些情緒幹預人員這樣進行幹預,有的人是這麼說話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關鍵是你還活著。"那大家考慮考慮,這句話共情嗎?是屬於共情嗎?這句話就有些什麼問題呢?作為這個人來講,他覺得這個事情沒有過去,我活著是非常沒有意思的,因為我一家都已經死了。我一個人活著幹嗎?或者我已經都缺胳膊、缺腿,人死了,家也都塌了,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了,我活著幹嗎?他是這樣想的,但是你這樣說,只要你活著,你就應該好好活著。他就認為你沒有理解他,所以像這樣的話,我們認為,不是共情。  錯誤 大家在勸對方的時候很容易脫口而出的。比如別人準備自殺了,然後我們首先一句話說:"你可別幹傻事。"這句話也(很沒有共情)。因為這個人覺得自己做的事非常有道理,不是傻事。他覺得愛情重於生命,那麼沒有愛情我活著幹什麼?他認為一點都不傻,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那你就是說就是傻事,像這樣的事情都是屬於不太專業的勸告。  還有別人很難過的時候,說別難過了,或者是你要堅強等等,這樣的一些話說教的韻味多一點,而不是共情。  還有"接納"。就是被幹預對象具有和我們完全不同的一些價值觀、世界觀,所以他才做出很多外人看來是一種錯誤的這樣一種選擇和事情。我們做幹預的時候要表現出對於對方一種超乎尋常的一種理解和接受。比如這樣一段話:"因為他提出離婚,你現在就把他捆起來,拿刀對著他,讓他放棄自己的想法,重新跟你生活在一起,說明你還是在乎他,想與他繼續。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就是接納,在現場要表現出一些接納。而不是說,你這樣做是犯罪行為,你是怎麼樣。我們先對於對方有所接納,後面我們會有一些很具體的說法。  案例 比如這一次像楊佳在上海襲警的事件裏。我們說楊佳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非常的較真。我們從網上整個事件的記錄可以看出來,他對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特別的認真,非得把這個理較清楚。他認為他沒有偷車,警察等於是冤枉了他,那這口氣一定要出(而且可能還出了一些其他的一些事件)。他投訴,提出了索賠。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對於對和錯是非常認真的,所以他特別在乎你到底認不認錯,你承認不承認你錯了,你願不願意為這個錯做出賠償。他要求當時上海警方賠一萬元,意思就是:你賠這一萬元,是你認錯的一個表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特別重視這個。那麼我們說,當時楊佳這個人是需要心理幫助的,但是他並沒有主動求助。對於這個人,如果能多一些心理的分析,多一些心理的幹預,這個情況會不會是另外一個結局呢?這個事情很難說。我們確實發現在很多事情當中,心理幹預是需要的。  2第二步,要保證被幹預者的安全。  這是第二步,你不要著急做通他的思想。你先要看,他目前有沒有危險?看被幹預者自我和他人的危險現在到了一個什麼程度?要想辦法把這個危險性先降到最低的程度。我們首先會關注武器、地點這樣的危險的程度。對於那些遭遇巨大創傷性事件的人,首先評估他是否有自殺的意念,即使是對方表現出來的意思含糊不清,幹預者也需要進一步的澄清。  案例 比如在地震當中,如果這個人已經好幾天沒有喫飯了,甚至有了一些自殺的念頭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讓這個人喫飯,讓他維持這種生理基本生存需要能夠得到滿足。然後我們可以去問有關他想下一步想做什麼。  正確 有的人特別害怕問這個,其實在幹預活動當中,我們是不迴避的。也就是說一個人透露出他活著沒意思了,或者是怎麼樣了。那麼,我們下面要問的話:"就是說你認為沒意思了,你是下一步打算怎麼樣呢?"或者直接就問:"我想知道你是否因為目前這個狀況感到非常的絕望,你甚至想到自殺?"可以直接這樣問,看他怎麼回答。如果對方說:"我就是不想活了,我就是想要自殺。"我們可以再往下問一句:"你為自殺都做了一些什麼準備?你想怎麼去實施?"也許這個人就會回答了:"我就是這麼一想,下一步怎麼實施我還沒想到呢。"那麼,這個人的危險性稍微降低了一點。我們可以與他再繼續討論一些其他的問題。如果有一個人他說:"我都想好了,我都已經上到我們家的樓頂上七層上面,我就是打算從那上面跳下來。"那我們說這個人的危險程度就要大一點。我們要首先保證他不死,那麼我們要重新去了解。  或者有人是想傷害別人,說:"你剛才提到想殺了某某。那麼,我想問問你是否做了一些實施的準備?"(回答說):"我的刀已經磨好了,什麼時候拿出去……"。像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引起我們嚴重的關注。  所以,當一個人的安全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要關注何時、何地、具體措施怎樣,這幾條信息都要了解。當然如果說是這個人已經站到樓上了,或者是怎麼樣了,那我們馬上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正確有一個外地的人打電話給心理專家。是一個女孩子,一邊哭、一邊談,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她說:"我真的不想活了,因為我談了三次戀愛,都是男方甩我,我覺得我一點價值都沒有……我現在就已經上樓了"。然後這個心理專家馬上就問:"你現在在哪裡?"她說:"我現在在我們家的樓頂上,我正在向下看,我就想跳下去。"然後這個專家馬上就跟她說:"我想既然我們已經開始談話了,那我們應該首先做的事讓這個談話繼續做下去,你先要跟我把談話進行完。你現在先離開那個樓頂,離開幾步,先站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來,繼續我們的談話。我想了解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一邊談,專家就開始發簡訊給相關的部門,最後驚動了當地的警方,等到談到半小時之後,這個女孩的父母,還有當地的警方就已經在樓下,然後直接上來就把這個女孩給救了。所以說,在那個時候我們首先要讓她離開那個危險的地帶。把對她自己生命的危險性降到最低,我們再談別的。這個專家處理這個問題,就處理的很好。我們先要跟你繼續談話,瞭解你到底要幹什麼;你既然已經開始說了,我們要把這個談話繼續下去;你現在先離開,你能不能先後退幾步,站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我們好繼續談;然後,這邊趕快有一些緊急處理。  3第三步:給予支持  在這一階段要強調與被幹預者的溝通和交流,讓他知道幹預者是能夠給予關心和幫助的人。讓被幹預者相信,這裡有一個人確實很關心你。因為很多人在這種危機的時候,他是認為已經沒有人可以幫我了,已經沒有人能夠給予我所需要的。有的時候可以用這樣的話:"我相信你對所有的人都很失望,認為沒人能夠理解你、幫助你。但是我向你保證,你可以信賴我,我是願意幫助你的。  正確"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那個例子,那個孩子已經要跳樓了,但是這個心理專家一直在說,我非常希望我們這個談話能夠繼續下去。為什麼呢?因為我很關心你,我很想了解你到底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一種實際的東西,被幹預者表現出來的是非常願意聽。  4第四步:提出並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  一般被幹預者,就是危機狀態的人,多數屬於思維不靈活的狀態,他已經不能夠恰當的判斷什麼是最佳的選擇了,甚至認為已經無路可走了。這個時候幹預者要幫助他認識到有許多可以變通的方式供他選擇,有些選擇比現在你選擇這種方法更適合你。  案例比如,一個失戀的人,他認為他的生活已經完了,因為他最愛的人,他最珍惜的人已經離他而去了,所以他現在想自殺。那麼,我們可以幫助他再去找一找,生活中有什麼是他還重視的,誰還更需要他。  案例 比如有一個要自殺的人,他沒有了孩子。像有些人失去了孩子,(心理專家可以)說:"你的生活就沒有了意義和希望,但是就我所知,你的丈夫(你的妻子)卻認為他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你。"指出你的生活當中,並不是沒有人需要你,還有人很需要你。(還可以說)"你說到你已經無路可走,其實情況沒有那麼糟,所以我現在正要和你討論,你還有哪些路可以走。"你這個時候就要想123456了,幫他去想,讓他看,其實眼前還有很多的路,一般在處於危機當中的人,往往就是認為他已經是絕路了,已經是一片黑暗了,我們就給他再照進去幾縷陽光。這就是第四步。  5第五步,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是從第四步邏輯的直接的發展而來的。我們已經說了,你的丈夫更需要你,那我們下面來看一看,這個事情往下怎麼進行?一般來講,是幹預者與被幹預者共同制定行動步驟來校正他的失衡狀態。這個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制定行動步驟的時候,不要由幹預者自己來定,一起跟他商量。那現在你說孩子已經去了,家裡沒人需要你,我知道你的老公非常的需要你,你覺得你們兩個人在一起,可以怎麼樣來進行商量,怎麼樣來設計你們之後的生活。  第五步制定計劃裏,細則有這樣一些。  作為幹預者來講,有的時候我們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完全都是靠自己,特別是像政府機構、警察,其他一些組織團體和有關機構能夠提供及時的支持。比如,各地可能都會有一些心理危機幹預中心、心理援助機構、社會救助機構、民間團體,如果在政府部門,經常遇到這些心理幹預的工作,應該有一個聯絡圖,在這個聯絡圖上,你應該對當地這樣一些機構、電話、專業人士非常的瞭解,有問題的時候我該找誰。  第二,建議被幹預者做一些現在能夠採用積極的應對機制,而且要確定被幹預者能夠理解和把握一些行動步驟。比如地震災害以後,這個人已經很多天沒有喫飯了,那麼我們還不如首先要做的一個計劃就是按時喫飯,或者這個人已經出現了岔氣這樣一種狀況,讓他去看醫生,還要參加某些組織的一些活動。  這個計劃的制定要讓被幹預者感到這是他自己的計劃,而不是幹預者強加給他的,他的權利、獨立性和自尊沒有被剝奪。  正確"那你看,咱們剛才已經制定了一個,你首先第一步是要按時喫飯。那麼,你打算是在哪裡喫?"咱們把這個要具體化。  6第六步,要得到承諾。  得到承諾就是讓被幹預者複述一下剛才制定的一些具體的計劃,  正確比如你說:"這個星期將恢復正常的進食,那我們就不妨從這頓飯開始,你打算喫些什麼呢?"特別具體,現在就落實,你要喫些什麼?我們已經複述剛才制定的計劃,第一步,你首先應該從那裡走下來,比如在樓頂上,"你先從那個地方走下來。"像人質,"你是否先把那個孩子放下來,或者把刀交給我們?"就是馬上實行切實的計劃,實際上第二步就是他執行計劃的第一步。  一般來講,我們說心理幹預從技術來講,就是這樣六步了,當然這裡還有很多具體的東西。  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