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圈兒中有一個詞挺火,就是996.ICU。

專門搜索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這樣解釋該詞條:

996.ICU指工作996,生病ICU。也就是工作從上午9點上班到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生病了就住進ICU。2019年3月27日,一個名爲996ICU的項目在GitHub上傳開。程序員們揭露"996ICU"互聯網公司,抵制互聯網公司的996工作制度。

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榜上有名”,而且據最新消息說,國內的幾大互聯網公司已經聯手封殺了這個網站。

我不是程序員,所以對這個996.ICU,也就當吃瓜羣衆看看熱鬧而已,遠沒有程序員對此感受那麼強烈,不會有切膚之痛。但所謂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幹什麼吆喝什麼。我是老師,當看到這個病毒式傳播的互聯網圈兒的信息之後,就不禁想到了教育圈兒。

看看我們在校的中小學生,差不多也996了吧,在初、高三畢業年級情況更爲嚴重,粗略計算一下,遠不止996。

常見的情形是早晨6點多睡眼朦朧地爬起來,胡亂扒拉幾口早飯,然後七點多到校,七點半開始上早讀,八點開始正式上課。

中午休息一個多小時,除了吃午飯的時間,甚至還會被安排上一節課的午自習。

下午連上課帶測驗,折騰到五點多。終於等到晚飯時間,但千萬別以爲一天的學習時間就結束了。校內學習結束了,課外班在那兒還等着呢。

晚上八九點鐘,終於回到家,還有大量家庭作業沒做呢,一般十一點前睡覺都算早的。

週一到週五如此,雙休日也閒不着。週六學校補課,週日可能還有一天的課外班。幸虧學生們還年輕,各個零部件磨損得沒那麼厲害,要不這樣連軸轉真撐不住。

互聯網公司長期996,涉嫌違反勞動法。但要求學生長期不止996的學習,違不違法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樣做一定“違規”。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出臺各種文件,要求保障中小學生睡眠的權利。“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不少於8個小時。(見最近的教育部文件《減負三十條》)”恐怕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這些睡眠時間都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規定而已,完全是水中花,鏡中月。

但我所說的違規,還不只是違反這個所謂的保證中小學生睡眠的規定,更重要的是違背學習的規律。

每天這樣的長時間學習,效果如何呢?不是不見得好,而是很不好。學習是需要動腦的活動,但腦子可不是汽車發動機,給了油就能跑起來。

經常看到有學生一大早來到學校就迷迷瞪瞪地沒睡醒,上課時眼睛勉強睜着,但腦子實在不跟着轉,實在不成,就只能不管老師講什麼,都要和周公去約會了。即使不和周公約會,注意力也很難高度集中起來,很難專注於所學內容。

當腦子太累不想動時,絕不是單純靠毅力就能克服,就能戰而勝之。因爲大腦是指揮人一切活動的中樞,當這個中樞都想撂挑子不幹的時候,其他部件想動也不可能,啥辦法都沒有。

我們太多人中了“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的毒,覺得“不怕慢,就怕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實際上龜兔賽跑是體育競賽,不是學習活動。把兩者從道理上,從認識上等同起來,屬於嚴重的邏輯謬誤。學習本身是一種腦力勞動,不能讓它淪爲體力勞動。

想起《論語》中的一段故事來。

魯哀公問孔子的弟子有若:“年成不好,國家用度不夠,應該怎麼辦?”

有若回答說:“爲什麼不實行十分抽一的稅率呢?”

哀公說:“十分抽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十分抽一呢?”

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又怎麼會夠?”

魯哀公的思維是典型的直線思維。年成不好,國家用度不夠,如果我抽取十分之二的稅率還不夠的話,那就乾脆再增加稅率,增加到十分之三,甚至更多。

有若卻不是這樣的直線思維,他的思維是逆向的。他覺得反而應該減少收稅,理由是如果百姓的用度夠了,那麼君主的用度沒有不夠的。

有若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的。不但能看到眼前,還能看到將來。設想,如果降低賦稅,激發百姓的生產熱情,共同把蛋糕做大,讓國家經濟強盛起來,基數大了,即使只是十稅一,也一定比基數小的時候十稅二要收得多。

魯哀公思維是前現代的,甚至可以說是動物性的。這種思維只看到眼前的利,看不到將來的害。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系統考慮問題,完全是在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但很遺憾,也很恐怖,我們現在中國的教育,從老師到家長,所採用的思維方式常常是魯哀公一樣的直線思維。

大多數人覺得既然學生(孩子)學得不夠好,沒有達到預期水平,那一定是學習時間不夠長,既然學習時間不夠長,那就要不斷增加學習時間。

這時,魯迅的名言就被派上用場了:“時間就像是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會有的。”這句話成爲教訓學生(孩子)的一把利器。

就這樣,學生就成了被壓榨的對象,從學生淪爲學奴。家長和老師不斷教訓他們要刻苦學習,又不斷地給他們畫餅充飢,告訴他們熬過某個階段就好了。結果學生髮現熬過某個階段,還有更恐怖的下一個階段再等着他。

慢慢地,很多學生不僅僅從精力上跟不上學習的節奏,從心理上更產生了對學習的厭倦感,這纔是更大的隱患。

我不反對刻苦學習,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過度擠壓學生時間,過度增加學習時長,最終效果只能會適得其反。

這個道理按說不難懂,但爲什麼大多數人理解不了,寧願受困於這個禁區,卻很少有人敢從中跳出來呢?我以爲有以下這樣幾點原因。

1. 民族的思維方式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人。我們更願意相信“頭懸樑,錐刺股”,更願意相信“三更燈火五更雞”,更願意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從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這1%的靈感遠遠比99%的汗水重要”被砍掉了後一半,只剩下前一半就可見一斑。

2. 受限於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水平,我們還沒有從工業時代的思維中走出來,走向信息時代。所以即使是代表着信息時代前沿的互聯網公司,仍舊採用的是工業時代的管理方式。對增加勞動時間可以榨取更多剩餘價值的判斷深信不疑。教育領域也跳不出這個思維的禁錮,也依然相信增加更多學習時間,一定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 無限度地增加學習時間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放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才看得出來。飲鴆止渴,剜肉補瘡,無論是誰,都能立刻察覺其危害。但慢性毒品的危害非但不容易被察覺,甚至短時間內還會產生精神上得到巨大滿足的幻覺。老師和家長逼一逼,學生就動一動,學生動一動,成績上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就會更好一些,這種幻覺很容易讓人上癮,讓急功近利者很容易愛上它。

4. 尊重學習規律,提高學習效率,不搞疲勞戰,保持學習興趣,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說起來似乎都挺容易,但這些都需要動腦,需要花時間慢慢來。老師,家長,孩子三方需要達成共識,形成聯動,纔能有效果,這不立竿見影的事兒。甚至在短期內,這樣做還不如簡單地增加學習時間,粗暴地提高學習強度更有效。在習慣於從衆,用從衆規避風險的社會風氣籠罩之下,非有心有力者所不能爲。

教育是智慧活動。只會做加法的教育非但不智,而且反智。有智慧的教育應該學會做減法。不但應該壓縮學習時長,而且要壓縮學習科目,還要壓縮學習內容。但這些壓縮,不會以犧牲教育質量爲代價,恰恰相反,這種有智慧的減法,一定會來帶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