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许多媒体报导关于我晚年膝关节退化后重回田径场的故事,我才了解我带给他人的影响力,于是这一年暗自期许可以做更多,定下目标要在2017年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以80岁之姿夺得四金。「欧都纳梦想i CAN」圆梦奖助计划激励了我把比赛过程记录下来的想法,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么多热血的年轻人报名,却是80岁的我得到首奖,得以邀请摄影师纪录我出国比赛的过程,把我热爱的田径和场上的感动分享给大家。

DSCN7859.JPG

年纪越大,也把梦想做大。

电视、网路上的影片常常提到我出国比赛的成绩,但很少照片或影片可以描述我出国比赛的心情有多兴奋;过程有多享受。台湾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仍待加强,长青组的运动赛事更是只能靠自己,每次出国都考验我规划财务的能力,出国参加比赛对我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行成员中也没有媒体或记录人员,所以每次媒体请我分享参加国际赛事的照片或影片,我只能摇摇头。

63岁开始持续参加长青亚运到现在,我得到了不少回响,除了「喷射机阿嬷」、「田径魂」这样的封号之外,我想让大家知道,每一位专注在赛场上的选手都是值得尊重的,尤其是长青田径选手。田径比赛需要在短时间内、终点前展现身体极限,但事前的练习往往是非常漫长、没有尽头的,就跟人生一样。长青「老将」不只是在赛场上跟竞争者比赛,更是在和老天比赛。年龄增加免不了让体能下滑,想继续在操场上驰骋需要无比的意志力,除了不间断的练习,生活中随时得把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年龄越大越没有松懈的本钱,这一点,是平时媒体采访较难呈现出来的。

我不只要继续跑,还要跑到让更多人重视运动、督促银发族更要运动。

DSCN8010.JPG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阿嬷参赛,每日七公里。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的协助下,找到愿意以友情价协助的拍摄团队,否则一支5-10分钟的影片常常动辄10万的制作费用,且亚运比赛需要在大陆待上大约一周的时间,机加酒、餐费、劳务费、耗材、脚本设计、影片剪辑等成本计算下来,还是难以成行。

其实在80岁前,我已经5年没有参加国际田径赛,主要原因是当时爱上登山,大部分的时间、金钱都投入于登山,台湾的百岳、喜马拉雅山AC大环线、非洲吉力马札罗山都曾被我踏在脚下,其次是因为出国的费用甚高,光是出国挑战高山我已吃不消,参加国际田径赛无任何奖金或补助,实在是无法同时参加登山和田径。别人问起时,我常调皮的说:「田径拿太多奖了,没什么意思啦!玩点不一样的。」

因此这次刚进入80岁组的参赛(常青田径赛制5岁分为一组70-74岁、75-79岁、80-84岁……以此类推),我很兴奋可以挑战新的记录,但对5年没参赛的自己有所期许时,免不了有一点压力。「老将」参赛都得自主训练,只要台北没下雨,我每天都会保持慢跑7公里的体能练习。无论是需要耐力的登山,抑或是需要爆发力的田径(我主要报名:100米短跑、200米短跑、三级跳、跳远),「呼吸」都是关键,只要呼吸对了,就能掌握自己的节奏和状态。

「飞跃的羚羊」----纪政过去也曾持续参加长青田径,现在因膝关节不适,已不再参加田径。一次见面她曾对我说:「潘姐,我好羡慕妳啊!妳到现在还能跑,我是跑上半场的,下半场换妳继续跑了。」我58岁也曾面临膝关节退化要开刀的困境,但凭著对自我身体和训练方式的了解,医生建议我开刀,我则选择爬山练脚力,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代偿受损的膝盖功能。当时的人工膝关节使用十年左右就要再更换,当时的我认为虽然现在痛得无法走路,我更担心换了人工膝关节后,我的膝盖不只寿命变短了,还无法运用自如。

身体是自己的,不论是掌控呼吸节奏或身体运用,我都非常重视,或许这是我走得长远的原因。

DSCN7073.JPG

久违的运动盛会,争取每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参加亚运长青田径赛对我来说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刚进入80岁组,又有摄影团队跟拍还是头一遭。在机场看到中华台北代表队的选手各个神采奕奕,就已经让我大为振奋,我们这群老将总爱开玩笑地说,每相聚一次就又少一次见面机会。运动员定期参赛,比一般大众更常检视自己的体能状态,也更能体认到老化的影响,早已笑看年龄和老化。每次参赛看到伙伴健康并且对夺牌充满自信,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大家可以,我也一定可以。

许多的长青选手出身于体院,从年轻一路参加田径赛事到老,男性占了绝大多数,像我这样中断运动近40年又重回田径赛的算是异类。不论过去的经历有多么不同,现在的我们都是自爱自律的田径老将,只有把自己维持在最佳状态,才能一直运动下去。常有人问我这次比赛最担心什么?对手。如果日本选手参赛,那比赛就会紧张一点,但这样我的成绩反而更好。67岁那年参加亚运,一位男选手帮我领回100米短跑的奖状,还跟我说:「妳快要跑得比我还快啦!」那次比赛有一位日本选手,短短几秒钟里我们差距一直很小、谁也不让谁,其实我们在乎的不是第几名,而是看到对方的表现,运动员不放弃的斗志就会被燃起。虽然我最后拿到第二名,但15.14秒的成绩一样破了大会纪录。

田径锦标赛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准备多时的选手们在同一时刻挑战身体的极限,我们都需要在几秒钟里发挥最佳的协调性、爆发力等,有一位实力相当的对手一起挑战是很痛快的事!

领奖前潘姐、印度女将、印度尼西亚女将开心合影.jpg

超威!80岁潘秀云阿嬷大雨中破亚运田径记录

这次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9月25日进行女子80组跳远决赛,尽管下著大雨,我依然打破亚洲的大会纪录,以2米50的成绩获得金牌,比75岁组的大陆女将1.79米的成绩还优异。

那时我第一跳就跳出2米41的成绩,马上响起我打破大会纪录的广播,那使我精神抖擞地完成6次跳远,在最后一跳大会再度播报我的纪录,我又打破了自己第一次的成绩。在台湾,没有适合的场地可以练习,比赛的试跳是我仅有的练习,因此我坚持完成每一跳,把握练习机会!赛后全身湿答答、沾满了沙的我,被大陆的记者包围,我的故事和对运动的热忱令他们不可置信,我也很惊喜隔天台湾的朋友就能透过微信看到大陆记者对我的采访。看到采访就会知道,大陆那几天大雨不断,田径场地非常湿滑,我那天也特别专注,想办法克服湿滑可能的危险,全力冲刺、跳跃。

三级跳正规比赛同样有6跳,很多和我同龄的选手仅跳2-3次便心满意足,但裁判总是不断引导并鼓励我完成每一跳,并说我的动作有破纪录的潜力。虽然最后以2公分之差没能破记录,但裁判们都对我这位80岁的女将印象深刻,赛后纷纷和我合影。200公尺短跑、100公尺短跑等项目,我也皆以相当大的差距赢得金牌,还听到比赛现场的观众惊呼:「这真的是80岁组的比赛吗?她怎么跑这么快?」

「我好像很常对抗老天,这就是我的个性吧!」

地面非常湿滑仍全力以赴.jpg

媒体和讲座的发酵----「有一种倔强叫潘秀云」

80岁田径阿嬷于亚运夺4金这样的身份,让我越来越忙碌。

2017年亚运回台后,10月在记者会分享这次出国比赛的经历;11月中带领近20位高龄者登上3千公尺以的嘉明湖;11月底参加高雄全国常青田径赛再破80岁跳远、三级跳亚洲纪录;12月于公益讲座再度畅谈我的故事。我的母校----兰阳女中特别邀请我参加2018年80周年校庆的运动会,颁发荣誉校友奖状,81岁的我还跟18岁不到的学妹们一起比大队接力。

我的故事分享不完,要感谢的人更是感谢不完,一路上鼓励、相信我的朋友们,也包含支持这次圆梦计划的欧督纳。本来,这趟大陆亚运行,除了年龄级别的不同,和以往参赛没什么差别,但有了纪录团队随行,我的态度能够更真实地呈现给大家,这样的真实多了几分感动、多了几分影响,「年龄不是问题」非口号,我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态度认真生活的!要不是三天两头就被问:「潘姊妳到底几岁?」我大概只有要报名比赛的时候才会特别想到自己是80岁的人。

不停参与、不断分享,80岁依然可以继续成长。我最初只是希望透过回台后的记者会、演讲,贡献我的心得和体会,后来连新加坡电视台的摄影团队都特地飞来台湾记录我的故事。「Super Octogenarians」系列纪录片中,从亚洲不同国家挑选出8位80岁以上的主角,包含日本、泰国、新加坡、台湾等国的代表。他们制作了英文纪录片和英文报导,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我的故事。

IMG_6794.JPG

不管你现在几岁,出发就是起点

想著想著就老了,做著做著就会出现更多惊喜。

曾经,我膝盖退化带来的疼痛和行动不便就像是人生的山谷一样吧!那段时间,虽然觉得见不到天空、看不见阳光,我不愿停下脚步。运动场上,低点并不是终点,不必因此停下来,只是要调整呼吸和步伐,把身体的主控权拿回来。

于是,我借了拐杖的力和母亲那儿传承下来的坚毅,每周爬山练脚力,很痛但不必哭,就算无法预知未来膝盖复原的情况,也不必烦恼。因为我从不去想这儿是低点?终点?还是起点?我只是想要靠自己前进,膝盖坏了,那就把它们当新的膝盖练习。

因此,我出发了,走出膝关节退化的低谷,开始了不被年龄限制的运动家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