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三期文章中,作者介紹了BIM構件屬性分類的方法、應用案例與行業現狀。

參見:

第六期|標準化BIM構件屬性的新方法

第七期|BIM屬性命名:一級分類及其用途

第八期|BIM信息分類前沿應用資訊

在本期文章中,以一個木結構房屋生產商為例,來介紹其BIM和SOI在建築全生命期中的落地應用。

作者在與一家挪威木結構房屋製造商合作,實施一套信息集(SOI)BIM方法,在其運營的國際工廠建立BIM信息管理通道。該案例非常明顯地說明了,當在整個建築的生命周期中恰當的時間為每個參與者提供所需的優化後的信息時,BIM所表現出的巨大收益與優勢。

作者選擇這個公司的案例有兩個原因。

首先,公司的經營活動涵蓋整個建築生命周期:從銷售前期到項目移交,以及一些後期維護環節。其次,它剛剛轉向BIM工作模式,因此它有機會從一開始就「正確」設置一切。

該工廠每年生產40-50所房屋。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所涉及的過程:

如圖所示,銷售團隊找到客戶,他們從木框架單戶住宅的預定義設計中進行選擇,請求定製,然後簽訂房屋合同。此時,完整的項目管理活動啟動。

思考下,在應用BIM之前,數據流(Data Flow)如何在工廠中運行:

簡而言之,他們原來在ArchiCAD中進行3D建模,通過Excel和DWG文件進行大量手動導出和導入,以獲取需要的信息。還有很多紙質文件來指導所有的生產、包裝、運輸和裝配活動。

我們的目標是為這家工廠建立一個通用數據環境(CDE)單個建築信息管理通道連接所有內容,並根據需要自動向每個管理功能單元和生產/裝配點提供正確的信息。

潛在的收益是巨大的,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

那麼,對於我們正在研究的木結構房屋製造商,正確的BIM設置計劃是怎麼樣的呢?

作者注意到,他們正在投資到應用Revit和Navisworks,來控制BIM應用的過程,從ArchiCAD一步一步地移動到完整的Revit環境。後來工廠還計劃用CNC機器代替手動切割。但關鍵是獲得高效率的數據流。

我們的目標是一個集成的解決方案,不再需要手動導出/導入,不再需要重複數據輸入或建模工作,也不再需要依賴靜態紙質文檔。這將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並大大減少人為錯誤的空間。

回想一下,在此之前工廠的數據流是如何工作的。

作為對比,數據交換在新的BIM環境中的工作方式如下:

簡而言之,我們有一個單一的建築信息管理管道(BIM CDE),可以為每個管理功能單元和生產/裝配點提供所需的信息。

每個工作站都是信息的落地點(Drop Point),並在圖中標記為:DP1、DP2、DP3等。對於每個工作站,都有一組非常具體的信息集(SOI),在適當的時候,它需要通過公共數據管道,自動從BIM模型中獲取。

為了實現這種數據流效率——為每個工作站正確設置SOI信息集,並完全自動化這種精確的數據交換——材料和屬性的分類至關重要。

作者已在前文通過案例介紹了屬性分類的方法,將在後續文章中進一步詳細介紹。


參考資料:

(1)bimaxon.com/a-wood-fram

(2)bimaxon.com/a-wood-fram

經過翻譯和適當改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