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生于1930年,为英国当代圣经权威教师。毕生研究的结果有「新旧约纵览」系列,大卫鲍森牧师的理念,是介于福音派和灵恩派之间的平衡教导,对于一切所具争议的主题,都坚持以圣经真理为依归。

大卫鲍森第一次到中国台北,就讲解了如何读圣经。他说宇宙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圣经》,在他所到之处,他都会问那里的基督徒五个问题:

一、你是否相信《圣经》是神的话?

二、你相信《圣经》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一本书吗?

三、你完整地读过《圣经》吗?

四、你有没有读过其他的书是整本读完的?

五、现在主正在看著你,你会开始好好地来读《圣经》吗?

如何读圣经 (1)世上最重要的一本书

「当我们在英国吉尔福德这个地方开始我们的新教堂,我们要整个的乡镇知道我们是完全相信圣经的。所以我就建议我们把整本书读完。是大声地读完,没有任何地间断,二十四小时地诵读圣经。当你这样做的话,大概差不多需要八十四个小时,我们就在墙上挂上这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就会来填,他们可以参与在读十五分钟的时段。」他们就建议姐妹在白天来读。年轻人晚上来读,弟兄就是晚上来读,每一个人都答应提前十五分钟来,然后当他们读完之后再停留十五分钟。这样就有人留在教堂里面听神的话。

大卫.鲍森牧师说,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他们也在想,这样的一个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最后令他们非常意外的是,两千个人来到,几乎半吨的圣经被买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经历改变。

大卫.鲍森牧师分享了其中的两个典型的故事。吉尔福德市的市长听到读圣经的这件事,他也请求参加。他是一个天主教徒,可是他平常不去教会,他说他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人大声地诵读圣经,而且一次从头到尾。他说,「我身为市长,我也想参与在这个事情当中。」他愿意穿著市长服带著他的妻子一起来参加圣经诵读。「我们唯一留下有空的时段就是礼拜二的下午,是三点半的时候。他真的三点半来了,可是他的妻子没有跟他一起来。他说,『我们临时有一个访客,要来拜访我们,我的妻子清晨就起来,就在那里打扫家里,预备食物来款待这位访客。所以她真的很抱歉,她不能够一起来。』当他问,『我现在从哪里开始来读呢?』我跟他说,『我也不知道会读到哪里,但是三点半的时候,你就起来接下去读就可以了。』你知道他读什么吗?「就是《箴言》31章。这里讲的就是那才德的妇人,就是清晨起来的那个妇人。她打扫家里,为家里摆上,付出。他一边读的时候,他就开始在一边微笑。然后他后来就这样读,他说,『她的丈夫为众人所认识,他坐在城门与本地的长老同坐。『然后他读完之后坐在我旁边,他说,『我刚才读的就是我自己啊。我可不可以买一本圣经带回去给我的妻子?』我们就送他一本圣经。」

他的身高不是很高大,他的名字叫做史派罗。他就非常高兴地带著圣经回家,回家读圣经给他的妻子听。

「有另外一位姐妹,她就来填写要来读圣经。她并没有告诉我她为什么选择了那个时段。其实那个时段是她要见一个律师之前的时间,是要跟律师来谈跟她丈夫离婚。「你知道她读了哪一段经文吗?」玛拉基书第二章。『我憎恶离婚。』所以她后来就没有去找律师了。她仍然享受在她的婚姻里面。」

晚上有人来读圣经,来聆听圣经的,他们一整个晚上听到早晨。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用这样的方式读圣经。然后用耳朵就可以听见。他们只是礼拜天的时候听到一点点的圣经,现在他们听到的是整本圣经。他们会看著他们的手表,他说,「我还有时间再听一卷书。」他听完那卷书之后,可能再多听一卷好了。他们整晚都在那边。

如何读圣经 (2)该怎么读圣经

每个人读经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选择随机性地读,翻到哪读哪;有人有规律的每天新旧约各读几章等等。但怎样的方式更好,更容易帮助我们认识上帝给我们的旨意呢?大卫鲍森建议基督徒读圣经的时候,一次读一卷。

很多基督徒曾立志要读完整本《圣经》,然而《圣经》要整本读下来并非易事。

首先 整本《圣经》内容很多,将近一百万字,而且有些地方的经文,比如说历代志有很多谁生谁,谁生谁的章节,读起来比较乏味,但是连这个也很有意义,满有神恩典的祝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圣经》像一个图书馆,里面有不同类型的66本书,包括诗歌、历史书、律法书、书信、预言等,像一个大合集。很多一开始决定整本读完的人,大概到了利未记就卡住了,因为突然在利未记的时候,好像之前的故事都停滞了,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面。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故事,孩子也能理解,出埃及还令人满兴奋的,但是到了利未记的时候,这里都在讲献祭,对我们来说非常遥远。所以当我们决定要整本读完的时候,思想要做些调整。

你是怎么读圣经的呢?一次读完吗?或者是,你像吃药一样,一天读一点点吗?从医疗的角度读的人,是带著什么样的想法读呢?一天读10节,就不用看医生;或者稍微属灵一些,一天读10节,魔鬼会远离你。你是这样读的吗?

这不是我们最好读圣经的方式,最好的读圣经的方式是什么呢?一次读一卷,就像你读任何其他书籍一样,就是一次把它读完。假设你去图书馆借一本小说,而且是我们很熟悉的侦探性小说,你会在第13章停下来读几段,又回到第五章,然后又读20章读一点点吗?读小说是这样读的吗?当然不是。

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圣经呢?听起来很不符合逻辑啊。你应当从这本书的开始读,到结束的时候才结束。可是很少的基督徒会这样做的。所以大卫鲍森建议大家,当你读圣经的时候,按照神给你的方式读。他是怎样给我们的呢?是一卷一卷给我们的,所以建议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一卷一卷读,一次读一卷书。

如何读圣经 (3)圣经起初没有章节

读过一本没有章节的圣经吗?想必大多数人没有读过,但是上帝给我们圣经的时候确实没有章节,这并不是上帝所默示的。大卫鲍森列举了几个因章节分段不合理的地方,这成为我们正确、完整地认识圣经的障碍,强烈建议基督徒能读一本没有章节的圣经。

起初神给我们圣经的时候没有给我们章节,章节不是圣灵默示的。你会不会喜欢一本圣经没有章节呢?因为如果你有一本圣经没有章节的话,你就真的很需要熟悉它。因为你没有办法用章节的方式找到那个经文,除非你知道那个经文的上下文。

你真的需要认识圣经,你要知道,有几千年的时间,当基督徒读圣经的时候没有所谓章节的。甚至当时很多人是没有圣经的,可是那些有圣经的必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那处经文。

其实那时一个英国的坎特伯大主教,他决定要把圣经章节化,但是有很多的章节分段是错误的。举例来讲,在创世纪7天的创造,前面的六天是在第一章,第七天是在创世纪第二章,这是一个很怪的分章的方式。

那我们很熟悉以赛亚书53章呢?讲的是受苦的仆人,是为神百姓受苦的那一位,可是这是从以赛亚书52章就开始的。因为这个故事的开始是从52章,所以这个起头大家都不太读到,但通常一首诗歌的开始讲的都是诗歌的核心主题。

在新约的时候,使徒行传19章里面,他到一个地方叫以弗所,讲到里面跟随耶稣的百姓,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关于圣灵的事。那他们怎么可能成为跟随基督的人,却不认识圣灵呢?答案其实是在18章的后面,告诉你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发生的。经文告诉我们说,因为教师亚波罗在他们中间,他认识基督,但是不认识圣灵,所以他在他们当中讲给他们一半的福音。如果没有18章,你不能了解19章的内容。

最糟糕的例子在启示录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7,我们知道在神的眼中,7是一个完美的数字。所以,信的开始就是给7个教会的7封信,每封信里面有7个部分,后面出来7印,7个号角,7个碗,最后的7是7个异象。可是大部分人都错过了7个异象,因为这7个异象是分开在19-21章。因为这个分章的原因,当我们一起读下来,很少看见是7个异象,所以我们会错过这个重要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一个分章的方式,造成在基督徒当中有很多的争论,特别是其中一个异象的争论。有没有听过一些基督徒谈论,你是前千禧年派,还是后千禧年派,或者无千禧年。因为这些章节把7个异象切割了,如果19-21章一起读下来的话,就不会有任何争论。

如果你有一本没有章节的圣经,你就会像是读一本书的方式来读这本圣经,就是一次读完它。


如何读圣经(四)—认识每卷书写作目的是关键

圣经的每一卷书都是跟其他经卷是完全不同的。66卷书,每一卷书写作的目的都不一样。因此当我们读圣经这本书的时候,那能够打开每一卷书奥秘的关键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就是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本书。当你明白写作的原因的时候,这卷书就会向你敞开,前所未有地展开。

这是为什么在其《新旧约纵览》中,大卫鲍森就尝试帮助人用这种方式认识圣经。圣经每一卷书跟写作的目的是有关系的,所以除非你知道为什么写这本书,否则你不能明白这本书。

大卫鲍森举了一个例子,在圣经里面有一卷书叫做箴言。箴言就是箴言,它里面就是给我们很多箴言,它并不是一本关于应许的书。但是我常常听道人引用箴言的时候好像是神给他们的应许。箴言写作的目的不是作为应许,只是作为箴言。也就是说,箴言大部分的时候是适用的,可并不是百分之百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用的。它是对人生的观察中下的结论,大部分的时候是对的,但不总是对的,而应许总是对的。

我引用两处箴言;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祂必指引你的道路。这是一个箴言,大部分的时候是对的,但不总是对的。

另外一处经文,「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到老也不偏离,可是我看到在很多基督徒父母亲,他们在一个很深的挣扎当中,因为他们的儿女远离了他们成长的道路。这个是箴言,不是应许,大部分的时候是对的,但不总是对的,所以箴言书充满了许多箴言,不是应许。

我们在平常的用途当中也会使用箴言,可是有的时候,箴言有的时候会彼此抵触的。那我可以想到,在英语当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箴言。有的话说,不要太快的做一些事,但是另外一些会告诉你说,有机会的时候要把握机会。

在箴言中也会发现有些经文是抵触的。智慧就是知道哪一节经文用在哪一种情况当中,学会在特殊的环境中应用箴言。而不是把它当作应许,应用在每个环境里面,这是箴言书告诉我们的。

或者我们来看圣经里面的一些书信,大部分的书信是在新约里面。当你在读书信的时候,你要知道,你只能读到它一半的书信内容,你只能听到一方在讲话。就像你听到一个人打手机一样,你只能听到一方的声音,而你会开始想像那一方是怎样的回应。因为你听不到那一方的声音。

大卫鲍森举了一个例子(接电话的场景),「hello,来了吗?恭喜你啊,多重啊?什么颜色?是柴油是汽油?」这样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吗?大卫鲍森牧师笑著说到,「刚开始你会以为是一个婴孩,因为你只听到我这一边的讲话而已。」

同样的方式,你读保罗书信的时候,要想像另外一边在说什么话。大部分保罗书信,在针对那个教会的问题而写的。他有时候不是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在处理的那个问题是什么,所以你必须使用你的想像力,想像当时他们中间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当你读书信的时候,要知道那是来回的书信,你会问自己说,到底在当时那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以至于保罗要说这样的话。如此,我们才能更准确的认识圣经。


如何读圣经 (5)圣经像一面镜子

很多的时候,圣经的每一卷书著作的目的其实跟作者当时面对的光景是有关系的。大卫.鲍森牧师在第五场的讲座中,特别分享到,读圣经其实就像看一面镜子,在看的时候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样子,然后发现神是怎么样的一位神。

大卫.鲍森牧师以旧约中的雅歌、箴言和传道书三卷书为例。这三卷书有同一位作者,就是所罗门。但是是所罗门在不同年纪阶段的时候写的。

大卫.鲍森牧师介绍说,当你读《雅歌》的时候,所罗门是一个年轻男人,那时候正在恋爱中。他非常迷恋他最新的爱人。他从来都没有在这卷书里面提过神。在《雅歌》里面,没有提到救恩,也没有讲到祷告,也没有讲到任何的敬拜。这其实是充满爱情的,是他在跟这个女子表达对彼此深深的吸引。

很多人都讲《雅歌》其实有秘密的涵义在当中。但是,大卫.鲍森牧师说在每一本他所读的注释书里面,每一本注释书最后所下的结论都不太一样。他举《雅歌》第一章的例子,那个新娘这样说,「我的良人常在我怀中。」有注释书里说,新娘的两乳,其中一个是旧约,一个是新约。其实,他后来发现,神当这样写出来的时候,他的意思就是这样子的。雅歌就成为非常美丽的情歌。但是因为人的爱其实是神的爱的「类比」。「我可以把良人当作我的主。我是属他的,他是属我的。」但是它里面没有那些隐藏的含义,它是象征。因此不需要从这些的东西当中去找它背后的涵义。

「那我们现在进入到《箴言》的里面。」现在写作箴言的所罗门王年纪多大了呢?「他现在说,『我儿啊,要小心淫妇。』他现在中年了。他是要避免他的儿子们重蹈覆辙。」

「当你翻到传道书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他的年纪有多大了。『你趁著年幼,当记念造你的主。到你眼目昏花,当你的牙齿越来越少,在你的脚不断地抖动的时候,你趁著年幼,当纪念造你的主。』他现在快要走了。所以他建议年轻人年幼的时候不要忘记神。因为他年幼的时候是这这样的。」

「当明白这三卷书的写作背景的时候,在读它们的时候会很不一样。传道书有一句话,『看那,在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是没有任何的女人。』你有没有听过人引用这个经文呢?『我会很想用这个经文来讲一篇道。因为这是真理啊。你知道吗?一个拥有七百个妻子三百个嫔妃的人,在他的眼中对女人不会有任何的尊敬。因为他把她们当作物品。所以他已经失去了对异性的尊敬。这是真的。所以今天我们当中有很多的年轻人,如果你玩弄异性,你会很快地失去你对异性的尊敬。」

「我告诉你,圣经其实很合乎我们这个世代的。而且圣经真的都是充满了真理。我们知道神的话语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但是也合乎我们这个时空背景的。如果耶稣在这未来的一百年当中没有回来,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会觉得这本圣经是合乎时空背景的。」

有一位姐妹说到读圣经时说,「我不是在读圣经,是神的话语在读我。」另外一个人说,「圣经的每一个信息里面有我的名字跟我家的地址。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什么。」圣经它描述自己像是一面镜子,「所以你看圣经好像是看镜子一样。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样子,然后发现神是怎么样的一位神。问题是当我们看镜子的时候我们不喜欢在镜子里面所看见的自己。」


如何读圣经 (6)新旧约纵览写作背景

很多基督徒都知道要读圣经,因为圣经是神的话。但是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对读圣经有很强烈的兴趣。那么,如何对圣经产生兴趣呢?大卫.鲍森牧师根据自己亲历的经验分享了对圣经产生兴趣的方法。

大卫鲍森,生于1930年,为英国当代圣经权威教师。毕生研究的结果有「新旧约纵览」系列,大卫鲍森牧师的理念,是介于福音派和灵恩派之间的平衡教导,对于一切所具争议的主题,都坚持以圣经真理为依归。

「在英国的泰晤士河畔有个小城镇,那边有一位牧师。那个牧师来找我说,『我们的弟兄姐妹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来研读神的话。他们听圣经教师的分享,他们会买一些基督徒的音乐,可是他们却不愿意自己来研读圣经。』他说,『你能不能够帮助我们?』我说,『我来尝试看看。』我说,『我四个礼拜天到你们教会,一个月一次,一次来三个小时。中间有休息的时间,可是我还是需要三个小时。每一个月我会来分享一卷书。』」那我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来上课的人,在上课之前,他要先把那一卷书读过一遍。然后上完课之后要再读一遍。然后,所有的牧师下一个月要从这一卷书里面讲道,在未来的一个月中间所有的小组在小组分享当中都要谈论这本书。这样,一个月之后,弟兄姐妹都会熟悉这本书。

「我有两个目标,让他们想到那本书就非常地兴奋,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面读那本书。给予他们足够的背景,当他们读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可以明白这卷书在讲什么。之后当他们读的时候更兴奋地来读。」所以,大卫.鲍森牧师四个月到他们中间带他们读圣经。

这四个月结束的时候,那位牧师恳请他继续带他们读圣经,「大卫牧师,您可不可以未来的六年都这样为我们做?」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后来每一个月大卫牧师还是会回到那个教会分享另外一卷书。他使用任何他可以使用的教材让他们对这卷书有兴趣,例如他使用图片、图画和地图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当时用录音带录下来,很多人都拿去。

后来因为很多人写信反应只能听声音,却看不见图片和地图。所以他们就从头做了一次,把它做成了DVD。后来有一位年轻人把这些内容听打出来。大卫.鲍森牧师看到很多人对圣经有兴趣,这令他很兴奋。


如何读圣经(七)——为何四福音是重复的?

圣经中四福音书为何是重复的呢?很多慕道友和基督徒都会问这个问题。大卫.鲍森牧师曾在一次台北研经会上系列地讲到了读圣经的方法。在第七部分的讲座中,他特别分享到了四部福音书重复的原因。

大卫鲍森牧师介绍说,「至少在马太、马可、路加前面三个福音书中,有很多东西是有重复的。我们称之为『符类福音』。」因为马太、马可、路加看耶稣都是从非常相同性的眼光看。甚至可以说马太福音跟路加福音都好像是用马可福音作为根基,把很多耶稣的教导放在那个架构里面。

所以,大卫.鲍森牧师说,可以说我们有四个画出来耶稣的图像。但是有些人尝试著把耶稣的这四个图像变成一个图像。那当然,如果我们可以读一个耶稣的生平,我们可以省很多的时间。但是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失去了它的不同的角度和眼光。

那么,四部福音书的角度和眼光有什么不同呢?

大卫.鲍森牧师一一作了解释,我们从最简单的方面来看,从耶稣是犹太人君王的角度来看,这是在马太福音的角度。我们从人子的角度来看,这是马可福音的角度。在路加福音,他是世界的救主;在约翰福音,他是神的儿子。

而这个重要的角度和眼光帮助我们认识主耶稣。但是大卫牧师用更深地角度分析了这四卷福音书。他说,当一个伟人死去的时候,大家对这个伟人的兴趣首先在于他做了什么丰功伟业。马可福音是第一卷福音书,就讲到耶稣作了什么。当他死去越来越久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回溯他过去所说的。那新的传记就会写出来关于他讲的话。在更久之后会有一个新的类型的传记会讲到,他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里面的想法是什么,他里面的动机是什么,他里面的内心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马太、马可、路加所讲到的是他外在的服事,他所做的事,还有他口里所说的话。但是约翰福音讲到的是,「他是谁?」

在四部福音书里,有记载传记的记录法,但是其实,这四卷福音书还有更深的含义。马可福音在写的时候,耶稣就好像是所谓的高铁一样,就是很快速的车,然后慢慢又慢下来。前面的几页就讲到他几十年的人生,很快地耶稣就过了约旦河。然后很快地他就从湖的这一边过到了那一边,所以耶稣的服事也很快地描述。然后故事慢慢地慢下来,就专注在耶稣后来的几个礼拜的时间。然后又慢下来,集中在那几天。后来更慢下来,到最后的几个小时。最后在十架那里停止。这是很好的新闻写作的一个手法。

然后,马可就把自己投入这个故事里。不是透过他的名字写在这个故事里,而是告诉我们他是跟随耶稣到客西马尼园的那位。他躲在树的后面,当门徒在睡觉的时候,他听见了耶稣所说的。后来当罗马兵丁抓耶稣的时候,他也被抓了。当后来离开的时候,他是赤裸著离开的。因为之前他披在上面的麻布被兵丁拿走,他这样描述的意思是他当时在场。他说,那个跑回家的年轻的男孩就是他。

所有这些的细节让圣经变得非常有趣,每一卷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要讲。大卫.鲍森鼓励弟兄姐妹,读圣经的时候一卷一卷地来读。每一卷从头到尾,直到明白为什么作者写这卷书。用这个真理来打开这本书的奥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