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人還活着,錢沒了。”《不差錢》中,趙本山的經典臺詞在戲謔之餘卻透露了一個事實,都說長壽是福,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長壽其實也是一種風險。

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讓不少人捏了一把汗,因爲按照其測算,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2027年達到峯值後將迅速下降,到2035年,累計結餘有可能被耗盡。這也就意味着,80後還沒有開始退休,繳了大半輩子的社會養老保險,卻有可能已經沒錢可發。

嚴峻的形勢再度讓人們深刻意識到不能再單純依賴社會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應儘快發展,且國家應予以政策扶持,具體到保險行業,發展稅延養老保險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只不過,稅延養老險自2018年5月1日正式試點以來,已近一年時間,然而由於試點範圍小、客戶觀念不足等諸多原因,截至2018年底,該險種只錄得7000多萬元保費,且主要集中於頭部險企,表現不盡人意。

按照有關規定,稅延養老險試點期限只有一年時間,如今大限將至,稅延養老險會否進一步擴大試點,甚至徹底實現常規化,值得業內人士高度關注,畢竟,根據測算,這一業務可每年帶來近8000億元業務收入。

1、社科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到2035年有耗盡的可能性

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上海正式發佈《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以下簡稱“《報告》”),在考慮了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降費至16%以及延遲退休等各種因素之後,對於2019-2050年間的養老保險制度財務可持續性趨勢進行了預測。

根據《報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到2027年有望達到峯值6.99萬億元,然後開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餘的可能性。

《報告》預測,2019-2050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在勉強維持幾年的正數後便開始加速跳水,赤字規模越來越大。

具體來看,2019年當期結餘總額爲1062.9億元,短暫地增長到2022年,然後從2023年便開始下降,到2028年當期結餘首次出現負數-1181.3億元,最終到2050年當期結餘墜落到-11.28萬億元。

其實,上述的當期結餘是在“大口徑”(包括財政補助)情況下測算得到的。如果不考慮財政補助,即在“小口徑”情況下,當期結餘在2019年就已經是負值,而且下降的更快,到2050年爲-16.73萬億元。

雖然財政補助爲縮小當期收入缺口貢獻巨大(2050年貢獻了32.6%),但仍難以扭轉當期結餘的趨勢性變化。

2019-2050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預測

圖片來源:《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

在“大口徑”下,《報告》預測,2019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爲4.26萬億元,此後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峯值6.99萬億元,然後開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盡累計結餘。

2019-2050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預測

圖片來源:《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

這也就意味着,80後、90後等繳納大量養老保險之後,還沒有退休,卻有可能面臨養老保險無錢可取的境況(不考慮政策調整),正應了“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人還活着,錢沒了”那句話。

單純依賴社會養老保險已經不能爲人們帶來足夠安全感,80後、90後等新人類必須立體思考養老這一嚴肅問題,這是不是意味着商業養老保險的機會來了?

2、稅延養老險試點近一年,保費不足億元,面臨四大障礙

國家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的稅延養老保險曾被業界人士給予厚望。2018年4月12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蘇州工業園三地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個人投保,投保人每月最高可稅前抵扣1000元。

自2018年5月1日試點至今,稅延養老險試點已近一年,效果究竟如何?從目前透露出來的情況來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顯然問題也不少。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實際經營稅延養老保險機構共計16家,涉及保費收入7160萬元,出單件數3.9萬件。

從具體的公司來看,總部位於上海的太保壽險業務量最大,出單1.7萬件,實現保費收入3580萬元,市場份額50%;平安養老及中國人壽分別出單1.07萬件及5800萬件,實現保費收入分別爲1150萬元及790萬元,市場份額分別爲16.09%及11.06%。

這也就意味着,除三家頭部險企之外,其餘13家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640萬元,平均每家公司百萬餘元,市場份額也不過22.91%。

至於爲何發展不佳,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集團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就對稅延養老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曾進行深入分析,頗有代表性:

一是試點覆蓋面有限。本次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試點僅在上海、福建(含廈門)、蘇州工業園區實施,覆蓋人羣範圍有限,市場還在觀望狀態,政策效果未充分呈現。

二是稅收優惠力度不足。由於領取期稅率較高及稅收優惠額度較低,在新稅制下,政策優惠覆蓋人羣和政策吸引力進一步減少。

三是產品可選擇性不高。稅延優惠政策適用產品品種較爲有限,市場上有大量可解決客戶養老難題、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優秀年金保險產品,但並不能享受到稅延政策,導致稅收刺激效果未能達到預期。

四是操作流程複雜。稅延養老保險稅收抵扣申報流程較爲繁瑣,使投保人的節稅體驗大打折扣。因稅務申報需要,客戶投保時需錄入單位稅務號等相關信息,並需本人登錄中國保信平臺辦理賬戶激活手續。後續保信平臺逐月生成稅延養老險抵扣憑證,提交單位HR、財務人員按月辦理稅收抵扣事宜。運營流程需要保險公司、投保人及投保人所在單位之間配合,增加了操作難度。

3、約1.27億個稅納稅人、近8000億元稅延養老市場,保險公司不容錯過的大機會

縱然面臨種種問題,但稅延養老險市場依舊是保險公司不容錯過的大市場。

稅延養老險市場究竟有多大?這首先需要知道國內個稅納稅人的數量,此前,爲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一個數據是3000萬人左右。

根據這一數據,民生證券曾測算,假設稅延養老保險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在每月繳費額度1000元、繳納人數3000萬人、參與度50%的情景下,每年新增保費爲1800億元,將促進險企個險業務收入和新業務價值持續穩定增長。

但隨着個稅改革的實施,一些更細節的數據開始被披露,人們發現,實際上遠遠低估了個稅納稅人的數量。

個人所得稅改革2018年10月正式實施,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數據,因爲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納稅人數大幅減少,據統計,全國10月有6000多萬人,在以前納稅,提高起徵點後,不再繳納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

2018年8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回答個稅起徵點的問題時,表示,“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而根據2018年5月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城鎮就業人員爲4.2462億人。

據此,可以估算,2018年10月個稅改革前,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數約爲1.87億人,10月份個稅改革後,納稅人數如果按照減少6000萬人計算,那麼目前繳納個稅的人數約爲1.27億人。

依舊按照民生證券每月繳費額度1000元、參與度50%,但繳納個稅人口爲1.27億人來進行測算,則將每年將帶來7620億元的保費收入。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年人身險公司獲得的保費收入有隻有26261億元,稅延養老險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顯然不容錯過。

從『慧保天下』獲得的信息來看,無論是證監會還是銀保監會,對於推動稅延養老保險都保持高度熱情,有部門提議取消試點,全面常規化,也有部門已經組織多次會議來進行研究,但稅延養老險的試點因爲涉及稅務問題,註定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單相思”解決不了問題。不過,據瞭解,有關稅延養老險試點一年的總結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展開,只是答案最終何時揭曉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有一個問題,『慧保天下』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反覆提及,在稅延養老險這塊大蛋糕,註定不可能是保險公司獨享,銀行、基金、信託等金融行業都已經摩拳擦掌、枕戈待旦,而根據《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保險公司“喫獨食”的時間只有一年,一年試點期限結束之後,有關部門將“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與狼共舞,保險公司顯然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TIPS:截至目前已經有23家險企獲批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資質

2018年5月公佈首批經營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12家險企,分別爲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養老、新華人壽、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中意人壽、英大人壽;

2018年7月公佈第二批,包括人保壽險、民生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和東吳人壽;

2018年9月公佈第三批,包括建信人壽、恆安標準人壽、交銀康聯人壽;

2019年1月公佈第四批,只有光大永明人壽入選;

2019年4月公佈第五批,包括利安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及合衆人壽。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