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情无用论】

许多老一辈的业务会告诉你,客户要多跑,跟客户建立感情,这样东西才能卖个好价钱、博个好条件。我只能说,或许三十年前真的是这样的吧!毕竟那是一个有著浓浓人情味,加上资讯物流不流通的年代。在这个资讯特别透明且流通又变化快速的时代,所有客人都具备著搜寻最低价的能力,所以,现代业务圈子里流传著这么一句名言:「Low Price is Power!」可见,「单纯的客情」在现代的交易模式里,根本就是个屁!

基于上述理由,现今所谓的客情,已经变成在相同品质、价格、付款条件、服务,以及其他所有条件之下,客户选择去跟你买,这就叫作「很好的客情」了。其他的,只是用钱、用条件、用利益交换去换出来的,都只叫作「生意往来」。

所以,不要再相信砸大钱花时间跟客户在那厮磨,就能拿到令人满意的案子了。这年头因为经济不景气,就连建筑业这种酒店以往的衣食父母,许多老板都对采购直接讲明:「所有的交际费用,一律折抵货款」,而那些曾经要求在中间抽佣的承办人员,多数也都因为公司绩效逼得紧,不得不把手中的回扣吐出,做为情商业务配合降价的条件。毕竟没回扣抽比没工作来得好!

现今少数会实际发生的交际费用,除了偶尔碰面吃个饭之外,就只剩公务机关少部分不肖验收小组的「第二摊费用」,最多扩及到少数外销国外客户来台访问的「夜渡资」,而这些部分跟以往那种总采购金额的5%作为交际费用的那个时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等同于没有了!

也就是说,目前的交际费花在业务端的其实甚少,会发生的多数交际费用,其实是在验收端。尤其业务一定要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绝对不花钱做无谓的投资,Low Price is Power!」
这年头,许多利润反而都建立在上游供应商的回馈上。

因为多数产品都到了一个成熟期的阶段,市场价格有如一潭死水,与其冀望客户能给予一个较高的购买价格,倒不如反倒要求供应商给一个漂亮的进货折扣。坊间绝多数所谓的成熟产品,不管是原料还是成品,都存在一个所谓「进货奖励」的制度,也就是说,进货进得愈多,上游给予的折扣也就愈多。当然,就算上游给的折扣再高,客户一定还是要跑熟,只是说这年头跟客户的交情若好得不合常理,到最后绝对是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没有加分效果!

就像现在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心目中理想的产品时,多半会希望卖方价钱算便宜一点、赠品多送一点、保固延长一点。尤其自己是常去光顾的老店,一定能拗尽量拗,毕竟不景气的年代,大家都希望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最最实用的东西!这部分对于业务圈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以通路业者为例,通路业者对于跑通路的业务,通常都是要求搭赠费用(等同于进货折扣)及驻场代表(等同于帮通路请一个短期工供其使唤)等。每个通路或每个行业都在这些因为客户要求,而必需额外支付的成本中,有著一定的行情。想达成交易,这个基本行情就必需要能达得到买方的标准。业务若只是勤于拜访,却拒绝支付这些额外的「市场行情费用」时,那么过多的拜访,只是让买方觉得「业务不上道,愈看愈生气」而已!

现代公司为了节省资源、油钱及出差费用,许多例行性的拜访(如单纯的报价)都变成以传真机代劳了。报价单上面写好交易条件,合则来、不合则散。一台传真机可以抵上全省请十八个业务的费用,效果又好又省──启动传真后,只要确认对方有没有收到,这就等于直接切入重点,毫不啰嗦!
而且可以发现,由于市场成熟,跟客人交情愈熟,最后拿到的条件往往愈差!交情愈好、认识愈久的老客户,基于对双方的深厚了解,更了解对方的底限,所以砍起价来反而都刀刀见骨。

所以,通常说自己跟客户客情非常深厚的,其中多数往往掺杂著浓浓的「奸情」!

有根本自己就是客户公司的股东,进货条件什么的当然都好谈;有的是用超低价将商品卖给客户后,客户再折一定的回馈给业务,业务业绩奖金跟客户佣金双头赚!

当然,一旦遇到业务每次都能以高于市价许多的价格卖出商品,而且货量还不少时,也不用开心的太早!通常,会遇到这种愿意以高于市价两成买入商品的客户,财务体质通常不良!同业一定有所警惕而不愿出货,不肖客户极有可能打算先下一大笔订单之后就赖帐倒闭。若业务在得知客户财务不稳,在未收现金的前提之下执意出货,就更代表业务跟客户之间,绝对有著重重的关系!

因为业务在外就代表公司,而公司跟客户之间在利益的立场上,绝对是对立的。公司赚得多就代表客户赚得少,而客户一但赚得少,对业务就有所怨怼。所以当客户一昧的赞许业务人员,对业务人员毫无抱怨,刻意强调业务与客户之间的客情很好时,绝多数的状况,都代表著业务跟客户有著深厚的「奸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