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導演楊德昌曾說「臺灣只有兩類電影:青春片與非青春片」。可見青春電影在臺灣所佔比重之大。作為陳柏霖和桂綸鎂的處女作,他們的表演是十分驚艷的。也正因為陳柏霖身上撒發的陽光與青澀的笑容,桂綸鎂身上的清純與眼神中的小倔強,將影片中張士豪和孟克柔的性格與情緒以自然而然的方式傳遞出來,給所有人還原了屬於青春該有的模樣。

藍是最簡單的顏色 , 也是最原始、 最清澈的顏色,象徵無限的憂鬱與自由;門是踏出旅程的第一步 , 只有推開門才能親身體會風雲變幻的天空。 當歲月無聲輕輕溜走 , 當風塵默默地沉積 , 《藍色大門》 為我們吹來一陣清爽的風 , 撫弄難忘的記憶 , 掀開甜蜜而微澀的青春。

從內容上來看,整部影片,沒有刻意渲染的青春荷爾蒙,卻有著暗藏在心裡愛戀的衝動,林月珍對張士豪用過的物品的收集,張士豪每日去喫孟媽店裡的餃子,籃球館裡相視時來回走動的身影,孟克柔對林月珍拉著她衣服擔心她找人打架時的臉上表露的高興等畫面,都是在一種青春的羞澀中大膽地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那種情竇初開的美好都在三位演員的舉手投足間表漏無疑。

導演對於女生同性情愫的安排,跳脫了以往青春愛情片中男女喜歡又分手的基調,而是增加了青春期男女在成長時愛情的一種不確定性。對於青春期同性情感的表達,也直接開啟了臺灣校園電影中同性題材的盛行,如《盛夏光年》、《渺渺》、《帶我去遠方》等等,而這些影片的出現,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感的表現,更是潛移默化中有著為同性發聲的政治意味。

在視覺效果上,整部影片色彩簡單,逆光和柔光的運用配合劇情中少年時的明朗和衝動,在給人感受青春中的光明和希望的同時,也給人雅緻清爽風味晴朗的觀感。

有些人的青春是無憂無慮,有些人的青春是成長中明白了生活的某些意義。當稚氣未脫的人以成人的口吻,說出因自己無法經歷而對別人羨慕的話語時,青春也就在生命中留下了最深的痕跡。

孟克柔早已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正如她一直在閉著眼時看不到未來的自己。但還好,還有張士豪發著光。所以,藍色的大門前,孟克柔是和張士豪在一起呢,還是一直喜歡的女生,影片沒有給出答案。

對於《藍色大門》 這類的優秀青春題材電影 , 其價值不在於獲得了多少獎項與爭論的話題。而是這類電影它本身具有的青春氣息 , 愛與哀愁的調子和深入青春內部的熱誠和姿態,面對它,你不可能沒有共鳴 , 因為這些青澀的愛情故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

青春並不是留下什麼,以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每個人的青春,就像張士豪在牆面上寫下的那句,都只是「到此一遊,I was here」,然後消失不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