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

生平第一次聽說 “帕金森病”這個病,是在鄧小平同志去世的訃告中。這個病因爲名字的“古怪”讓當時正上中學的我“過耳難忘”。

後來學了醫,尤其是從事了神經內科,我開始慢慢了解這個病症:全球約有超過三成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已經達到200多萬人,平均每百個5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個帕金森病患者,成爲中老年人健康的“殺手”。

圖片來源:pexels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四成帕金森患者曾被誤診,2017年發佈的帕金森病大衆調研顯示,90%的社會大衆不瞭解帕金森病,其中過半認爲帕金森病就是霍金所患的“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尤其是由於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會表現出走路慢、顫抖、走路不穩、少言寡語等症狀,往往被家屬誤認爲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導致部分患者就醫延遲。

因此, 在“世界帕金森日”到來之際,普及羣衆對“帕金森病”的知識、提高羣衆對本病的認識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什麼是帕金森病?

什麼是帕金森病?

圖片來源:pexels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爲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他部分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

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姆帕金森,稱該病爲“震顫麻痹”,後來,人們發現該病除了震顫外,尚有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其他症狀,但四肢肌肉的力量並沒有受損,認爲稱麻痹並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爲“帕金森病”。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常見的臨牀表現

圖片來源:pexels

症狀主要包括:靜止時顫抖、行動遲緩、四肢和軀體僵硬、無法保持穩定姿勢等。

除了顫抖,病人還可能有一些其它動作行爲上的表現, 如面部表情僵硬(“面具臉”)、眨眼和吞嚥困難、說話聲音變弱、易眩暈、拖腳步走路等等。病人寫出來的字通常會很小。

帕金森綜合症雖被定義爲運動綜合症,但也常常伴隨着精神類症狀,如睡眠困擾(夜間睡眠多夢話或動作)、感覺障礙(如嗅覺、視覺空間感下降)、認知障礙(如注意力記憶力衰退)、焦慮和抑鬱等。

什麼是帕金森病?

什麼人容易得帕金森病?

圖片來源:pexels

正如大家對“顫巍巍”的聯想,一般患病者都在60歲以上,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病例是早於40歲發生的。大約1%的60歲或以上老人有帕金森病。然而,目前已知年齡最小的患者發病時只有十八歲。如果發現自己或者親人朋友出現了多個上述症狀,請立刻去找相關醫生做諮詢和詳細檢查。

什麼是帕金森病?

爲什麼會得帕金森?

圖片來源:pexels

一些研究表示腦部損傷,以及殺蟲劑污染會增加患病機率。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還不清楚到底這個病是怎麼發生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家族史會增加患病的機率。目前的研究發現跟帕金森病相關的基因有七個,如果直系親屬有被確診帕金森病的,可以做個人基因組測序檢查一下是否攜帶已知的這些危險性基因突變。

什麼是帕金森病?

有沒有什麼治療辦法?

圖片來源:pexels

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進行規範治療,可以控制症狀,延緩病情發展,大多數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實現生活自理。

患者不能等到帕金森病影響到生活質量了才進行治療,一旦確診,應該首先在早期開展藥物治療,以幫助患者延緩帕金森病症狀進展,使其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

張莉峯

神經內科二病區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曾經在北京協和醫院進修。從事神經內科工作近20年,具有豐富的臨牀診療經驗,醫療技術精湛,能熟練準確診療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腦梗塞、腦出血急救、各種類型急慢性頭痛、帕金森病及癲癇等方面能力突出。在醫院率先開神經電生理檢查,採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療面肌、眼瞼痙攣多例,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頭痛特長突出。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所參與的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諮詢電話:0371-67077792

供稿:神經內科二病區 張莉峯

編輯:崔潤澤

圖片:以上網絡圖片如若涉及侵權行爲,請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清除

牙齒變身大”磨“王

男子肚大如孕婦,一朝“分娩”出27.6斤大腫瘤

如何關注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