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古代乡村生活的写照,越过千年,这依然是现代人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近些年来,随著家庭游、自驾游的兴起,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想念的正是乡村特有的气质与味道。

但并不是每一个做旅游的乡村都能捧起聚宝盆,要想打造出令人魂牵梦绕的乡村旅游胜地,就要留住乡村的乡土味,人情味...留住乡村的自然与古朴,呈现乡村本来的样子。

01、乡村旅游应是乡村味而不是城市味

发展乡村旅游,要尽可能保留村落的原始状态,古老民居、原生生态、田地形态、村庄布局...要区别于城市的广场楼房、草坪花园的建设思维,避免将乡村变成城市,因为人们从城市去往农村,不是为了观看「类城市」景观,最真实的乡土风貌才是人们心中向往。

正是那些城市没有而乡村独有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东西,所以,要大力凸显乡村味。它们或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乡村风景;或许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生活;或许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土人情。

02、乡村旅游应是本土味而不是异域味

爱丁堡庄园、瑞士小镇、加州部落……这是一些村镇的名字,但它们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相比较一味追求异域味,更应该著力挖掘本土味,凸显「原生」的美丽。

东北村落的林中木屋、陕北村落的窑洞土炕、徽州村落的青砖黛瓦等,这些都是当地才有的独特民居形态;五常大米、信阳毛尖、赣南脐橙等,这些都是当地才有的特色农产品。应当结合当地特有的衣食住行要素,打好「当地牌」,调出「本土味」。

03、乡村旅游应是自然味而不是人工味

弯弯曲曲、时宽时窄的溪流,改造成宽窄统一的人工河;层层叠叠、有大有小的梯田,修建成横平竖直的人造地;自然生长、形态各异的树林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景观园……乡村景观,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不是把一派自然风光给整成了人造景观。

少一些人工味,多一点自然味。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水景观美就美在形态各异;正所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花草树木美就美在自然多姿;正所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生活美就美在亲近自然。一村一幅山水画,一户一处田园景,乡村旅游,要的就是一份「自然味」、一种「乡野趣」。

04、乡村旅游应是人文味而不是建筑味

山坡绿化了,水体整治了,道路修通了,网线入户了,民居改造了,农家乐也开张了……整个村庄全新建设一番,然而就是没人来。实际上,一切建设不过是乡村的「形」,人文才是乡村的「神」。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要「塑形」,更要「找神」。「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为主体的农耕文化是「神」。「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以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游艺民俗等为主体的民俗文化也是「神」。有了这些「神」,乡村旅游就不会「六神无主」,就能做到「形神兼备」。

05、乡村旅游应是创新味而不是守旧味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保留「原生态」的乡土味,也要具有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意识,这将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动力火车」。

锐意创新,面向未来。水、电、网、气等都可以入村,商店、邮局、医疗、消防等都可以配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休闲驿站等都可以拥有,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家休闲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发展……乡村的地理环境可能相对「封闭」,但思想意识不能「落后」。

乡村味、本土味、自然味、人文味、创新味,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正宗味道,只有保证这份味道的纯正,才能让人回味无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END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路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小蜗


weixin.qq.com/r/5kykvOT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