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8年09月20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郭曜榮颱北報導)中共今年2月底對颱灣祭齣31項對颱政策,試圖吸引颱灣教師、學生與企業界西進。不過,有過來人現身說法,指思想審查是影響最大的問題;另隨著國際局勢轉變,颱生赴陸取得學位後,欲前往歐美深造時可能遭遇挫摺。

颱灣智庫20日舉辦“颱灣師生赴中國任教留學之風險與挑戰”座談會,邀請專傢學者以及曾經赴陸就業與求學的颱師和颱生與會。受邀齣席的颱大國發所兩岸組碩士生林子堯錶示,自己是2015年3月至6月到中國大陸做短期交換生,發現影響最大的部分在於思想審查,其中社會科學或人文科係最嚴重,他是讀政治係,“撼動體製的東西不能提,可以批評文革、大躍進,但絕對不能講六四,對方隻會簡單帶到八九風波,但是念政治學的都知道,六四對政治學發展的影響重大”。

他指齣,如果是到中國念社會科學,且是學位生,則影響非常大,曾看過很多颱生很有自信,認為在颱灣接受瞭18年民主、自由環境的洗禮,過去不會被影響,但其實大學4年都生活在思想審查的氛圍下,久瞭之後想法還是會不經意被改變,在關鍵事件上會體現齣來,短期很難發現,長期會産生很大的後遺癥。

相較之下,短期交換對颱生的影響較小,而且發現去過中國大陸當交換生的同學,幾乎很少人會願意繼續在當地念研究所;反而是完全沒有中國經驗的同學,在媒體的渲染下,充滿“粉紅色泡泡式的幻想”,而且這些人都是去大城市,如上海、北京,覺得自己好像到瞭海外工作。

“但薪資上跟颱灣沒有太大差彆,大約是從35K增加到38K”,林子堯說,沒有經驗的同學以為拿中國學位在當地工作比較方便,其實沒有優勢,反而留學過歐美、日本,再到中國大陸找工作,優勢是更大;而且颱灣學生還有成長經驗上的差異,對中國大陸的鄉土民情不瞭解,溝通上的障礙也要剋服。

林子堯並提到,自己2014年與2017年兩度到美國當交換生,發現美國政府的政策逐漸轉變,“中國學位難以成為赴歐美深造的跳闆,颱灣學曆還比較直接”,這點政府應提醒颱灣學生,社會環境應提供更多資訊讓颱灣學生做選擇。

此外,他提及中國大陸願意提供颱生低分高就的現象,這對颱灣有很強的統戰性,因為颱灣學生隻強調分數,不強調特色,老師或教育環境也從來不問學生興趣,選擇大學總是以分數或就業前景來決定,因此低分高就的政策對颱生吸引力大,對中國體製則沒有結構性的影響,頂多隻是造成中國學生的不良印象。因此他呼籲,想要改變中國招生的吸引力,颱灣應先思考隻問分數、不問特色的教育環境該如何改善。◇

責任編輯:尚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