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M60通用機槍是二戰後,美軍為了減少裝備型號、加強通用性,同時也為了提高步兵支援火力的機動性而研製的。目標是取代當時美軍普遍裝備的M1919A4、M1919A6、M1917A1式機槍和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BAR)。

設計的時候,M60參考了二戰期間德國普遍裝備、同時也被認為是通用機槍代表的MG42機槍和FG42傘兵機槍。其最大特點就是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優點的一種機槍。這種機槍槍身用兩腳架支撐時作輕機槍使用,用三腳架支撐時作重機槍使用。而且M60還被大量用作機載和車載機槍,真正實現了「通用」。

除此之外,M60在具體結構上還有一些特點,比如採用彈鏈供彈,保證了火力的連續性;再比如槍管首次採用了襯套式結構,在彈膛前面有152.4mm長的鎢鉻鈷合金襯套,大大提高了槍管抗燒蝕性能。

對於MG42高達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美國設計人員認為並不是優點。射速太高一方面會對精度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彈藥消耗,從而增加後勤負擔、影響連續作戰能力。而且過高的射速在實戰中也沒有太大意義,基本不會有發揮這種射速的機會。因此,M60的理論射速只有每分鐘550發,在當時的主流通用機槍里也是較慢的。但帶來的好處是精度較高,後勤負擔較輕等。

M60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其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兩腳架和活塞筒是跟槍管連在一起的,而提把又在機匣上。這就導致給M60換槍管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不但費勁,還得直接握住槍管來更管,必須由兩個人戴著耐熱手套共同操作,不利於戰場緊急更換槍管。因此,M60的第一個改進型號M60E1首先就是改進了這方面的問題。


你好,首先感謝您的邀請。您的邀請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不過,,,,額。。。哈哈哈,這道題我也不會呀(′;︵;`)我對於軍事方面的問題不甚了解呀,我擅長回答生物科學類方面的問題,並且還是個小白,很抱歉<(_ _)>很抱歉,這類問題你可以找軍事方面的專業小編來為您解答。

我看「聯合防務」這個作者說的挺好的,你可以看看


M60參考FG42傘兵步槍導氣和閉鎖系統及MG42通用機槍的彈鏈式供彈設計而來,也繼承了許多MG42的缺點,比方說進彈機構過到阻力(如彈鏈過重沒有用手或器具扶平),就可能使復進運作停擺,或者是槍管沒有設置提把,更換槍管時必須戴上石綿手套(腳架置於槍管下,既增加備用槍管重量,更換過程也很費事),都上比MG42更不理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