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元氣生髮旺盛運行暢通-----談任督二脈的保健作用作者:張立清

中醫認為,人體體表有12條經絡與五臟六腑相通,可以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另外還有兩條最主要的經脈,這就是運行於前身正中線的任脈,和運行於身後正中線的督脈。它們分別匯聚了行於人體腹側6條陰經的陰氣,和行於人體背側6條陽經的陽氣,是人體的陰氣之海和陽氣之海,具有強大的醫療保健作用。

一、補腎非任脈莫屬                                      

   1.保證任脈暢通才可延緩衰老

中醫認為,人體生長壯老衰的過程,是由生殖功能興衰決定的,掌管生殖的主要臟器是腎,起主要輔助作用的臟器是胃與脾;在腎系統中起具體作用的是卵巢與睾丸,聯繫生殖內分泌器官與臟腑的經絡是沖任二脈,故任脈與人體青春與衰老有密切關係。

由於任脈的循行路線和人體的生殖系統相對應,所以從古至今這條經上的穴位都是強壯性的要穴。任脈經氣不正常時,癥狀主要出現在小肚子以及生殖器官與咽喉部。例如小腹脹滿疼痛或者皮膚瘙癢、老年前列腺問題、小便不利或者遺尿、慢性咽炎的腫痛不適、老年人的滿口牙痠痛,都與任脈有關。更重要的是,任脈為「陰脈之海」,與各陰脈都有交匯,所以刺激任脈可以調節人體的全部陰經及與它們相同的五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養任脈,保證任脈的通暢可以延緩衰老,古人練小周天氣功就是為了暢通任督二脈,以求長壽。

下面,對任脈上的保健要穴做一些介紹。

2.任脈上的第一性保健大穴――關元 

人體前正中線上,肚臍眼正下方四橫指【拇指除外】就是關元穴。中醫認為,此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有培補元氣、腎氣、暖下小腹的作用。治病範圍廣泛,包括婦科的白帶病、痛經各種婦科炎症,男科的陽痿、早泄、前列腺疾病。如果每天堅持灸15-20分鐘,頂多兩個星期,就會感覺性功能有明顯的提高。對那些老是感覺腰部發涼、陽痿、早泄及體質虛弱導致的眩暈、無力、怕冷的人效果最好,還可以治療突發的昏厥。灸關元對失眠的效果也很好。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老是睡不著,不要老喫安眠藥,去灸一段時間的關元穴就能改善了。此穴為人體保健大穴,與足三里齊名。 

3.任脈上的性命之根――氣海 

氣海位於身體前正中線上,肚臍正中下方1.5寸。所謂「氣沉丹田」,「丹田」就是指氣海穴。氣海穴與人的元氣相通,是元陽之本,更是人體生命動力的源泉。古代醫家十分重視丹田的作用,丹田內氣的強弱,決定了人的盛衰存亡。氣功中所謂「氣沉丹田」就是將吸入的氧氣運至丹田深處並逐漸下降到小腹臍下,與內氣相匯,這時會感到有一團熱氣匯聚在丹田處,然後使熱氣再往下沉至會陰間。這樣的呼吸能使氣血深入灌注到腎與生殖系統。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對婦科虛性疾病,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或者是男科的陽痿、遺精,以及中風脫症、脫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別對中老年人有奇效。 

刺激此穴除了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外,可利用腹式呼吸加大腹肌的運動,從而增加呼吸的深度,令氣海充實。正確的腹式呼吸是首先放鬆腹部,用手抵住氣海,徐徐用手下壓,與此同時深吸一口氣,令氣漫丹田,如此不斷重複,則精力必然日增。 

4.任脈上生命之門――神闕 

神闕在肚臍正中,就是肚臍眼。中醫將肚臍命名為「神闕」,意思是說這是「神的宮殿」,這恰與現代醫學認識不謀而合。因為西醫發現,肚臍內的腹腔部位,存在人體除大腦之外的最大神經叢――太陽神經叢,有調節內臟功能的強大作用。所以刺激神闕可以調整腹腔臟器 

功能,大補陰陽二氣。本穴能治療脾陽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陽氣不足,及由此引起的四肢怕冷和男科婦科等多種生殖系統疾病。 

臍療現在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外治法,對於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疾病防治很有效。最常用的保健方法是艾灸,或將薑片放在肚臍,隔姜灸。還可以用溫灸器或用電熱治療儀對此穴進行保健。可把藥物製成膏、散,貼在肚臍上,再用紗布或膠帶固定,再加以電灸、艾灸。臍療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皮膚是否對藥物過敏,如果過敏的話,在貼上24小時內一般會局部發癢或起一些紅斑。 

現代醫學也證實了臍療的科學性,臍部皮膚除了具有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外,還有豐富的靜脈網和腹下動脈分支,藥物可以通過臍部直接入體循環。灸神闕穴可以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

5.專療脾胃疾病的大穴-----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正中線胃的部位,臍上四寸【五橫指】,即上身前正中骨頭最下緣和肚臍眼連線的中點。中脘雖然是人任脈的穴位,但同時也是與胃直接相通的穴位,還是六腑經脈的交匯穴,所以對六腑【胃、大腸、小腸、膽、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療效。它的作用為健脾和胃、通腸降氣。按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病、腹痛、腹脹、反胃、噁心、嘔吐、泛酸、食慾不振及泄瀉等胃腸功能紊亂。如果胃受寒或喫涼東西太多導致胃病,可以選擇掌摩中脘穴或者艾灸,以溫中散寒止痛。但注意此穴孕婦不可灸。

6.任脈上的寬心順氣穴-------膻中

膻中穴在胸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膻中穴是心肺之氣聚會之處,有補益心肺之氣、疏通心肺脈絡的良好功效,可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神經功能,松馳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能有效治療各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此穴直接與位於胸骨後的胸腺相通,所以還有提高胸腺免疫功能的作用。

許多人針刺按摩改穴後自覺腹內氣體流動,胸部舒暢寬鬆,有的還能聽到腸鳴音。其實平時自己按揉就可以收到疏理氣機的效果。建議大家每天按揉此穴100下,時間約2—3分鐘,便可達到「氣和志適,喜樂由生」的效果。揉的時候注意四指併攏,然後用指肚輕輕地做順時針的環形揉動或者從上到下摩擦,千萬別從下向上推。

二、督脈強壯腎與腦髓

遇到突然昏倒或者昏迷不醒的人,中醫以掐人中穴搶救。人中穴在哪條經脈上?在與

「陰脈之海」任脈相對應的「陽脈之海」督脈上。

1.督脈能提升人體精氣神

督脈主要循行於人體後背正中線以及頭正中線上。從字的表面含義上看,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促的含義;從循行路線上看,督脈主要在背部,背為陽。這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帥、督促的作用,所以又有「督領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

督脈的功能可以概括為兩點:(1)「陽脈之海」主要調節陽經氣血。督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與陽維脈相交,所以對全身陽經氣血起調節作用。(2)溝通腦髓和腎的功能。督脈行脊柱內,入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脊髓、腎關係密切,可反映腦、髓、腎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腎為先天之本,主髓通腦,主生殖,經脈的神氣活動與腦有密切關係,所以督脈與人的神智、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督脈氣血異常,人體主要發生的疾病在頭腦、五官、脊髓及四肢,如頭風、頭痛、頭重、頸部發硬、頭昏耳鳴、眼花、嗜睡、癲癇、腰背僵痛,還包括手足震顫、抽搐麻木及中風。所以神志不清時刺激督脈的穴位可以「回陽救逆」。督脈管理一身的陽氣,推按督脈就能溫腎助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人感冒前會打噴嚏,如果用手推拿頭面部督脈循行部位,每天推10來分鐘,推到身體發熱,就不再打噴嚏了,精力也會充沛。

2.命門可強腰補腎

命門在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三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與肚臍在同一水平高度。命門

的作用是可以壯腰補虛,補益脾腎,可以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男性遺精陽痿、女性習慣性流產等。它還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可每天花3分鐘用手掌來回擦命門,直到有一股熱感透過皮膚向裏滲透為止。如果再加上摩揉任脈的關元、氣海,最多一個月,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3.風府可祛除頭痛

風府在後髮際正中以上一橫指的凹陷中。風府穴對外感風寒引起頭痛、頭重,以及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頸椎病引起的頸部神經肌肉疼痛等都有作用。風府與腦相通,也可以治中風、癡獃等神志病。如果有頸椎病和高血壓,或不明緣由的頭痛,可點揉風府穴或風府兩側的風池穴,便會輕鬆許多。

4.常揉百會提昇陽氣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其功能是開竅醒腦,回陽固脫,昇陽舉陷。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癲狂、泄瀉、健忘、不寐、陰挺等。現在治療中風、記憶力下降等老年病時都要選百會穴。百會還有以下一些妙用,一是降血壓。手掌緊貼百會穴做順時針旋轉,輕輕按壓,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二是將食指或中指按壓在百會穴上,逐漸用力深壓捻動或做輕柔徐緩的揉動,然後用空拳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進行3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頭皮的抵抗力,從而減少脫髮斷髮。它和正確的梳頭方式一樣關鍵,比如梳頭時應順著毛囊和毛髮的自然生長方向,切忌胡亂用力拉扯。

5.神庭安神醒腦不眩暈

神庭在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按摩神庭對頭痛眩暈有效。此外,神庭還可以治精神、心理疾病,例如失眠、神經官能症、記憶力減退等。

在日常生活中怎麼使用神庭穴呢?可用兩手的食指或中指的指肚交替在印堂和神庭上點按,可以寧神定志,治療失眠、心悸,緩解疲勞。如工作太久易頭昏腦脹,可以從印堂到神庭之間推按幾次,馬上就會緩解。每天晚上睡前揉上20次,多夢失眠也會很快消失。

6.推拿脊柱兩側有良好的強壯作用

督脈是順著脊骨從下往上走,一直到頭頂後再轉到頭面部人中溝。脈氣起於小腹內,與沖脈、任脈同源,出於會陰部。從尾骨沿著脊柱內上行,到後腦風府穴處進入腦內,聯絡腦。為了更好的發揮督脈的保健作用,可以請家人在脊柱兩側推拿,或自己用小球放在網袋中,拍打脊柱兩側。這樣可以整體性地激發督脈經氣,增強脊髓神經所關聯的臟腑功能,有良好的強壯與衰老作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