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入戶門檻將繼續降低,非莞籍人口也可憑積分享受同城同待遇,有序取消東莞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待遇差異……東莞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中共東莞市委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施意見(試行)》(下稱《意見》),力促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計劃,到2020年,東莞將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更暢通,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更廣質量更優,城市承載人才就業創業能力更強。

事實上,早在2014年4月開始,東莞市就實施人才入戶新政,對該市過去出臺的所有人才入戶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新莞人可通過條件准入入戶或通過積分入戶,與周邊城市及長三角的常州等城市相比,同類人才的條件設計均低於或相當於上述城市入戶條件,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寬鬆」入戶政策。

東莞本地、外地人口嚴重倒掛的現象長期存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東莞常住人口831.7萬,而戶籍人口僅188.9萬。從城市化的進程看,讓樂業者安居、讓流連者駐足將是大勢所趨。然而,不到200萬的戶籍人口規模,顯然不足以支撐起東莞的城市化。但隨著戶籍制度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將對東莞的城市承載能力造成前所未有的考驗,這種壓力將集中地表現在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中。

從深層次來看,戶籍問題不僅是一座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認同歸屬感等問題,還涉及東莞對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城市轉型升級等問題。如何利用戶籍政策來助力城市升級轉型,如何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無疑是東莞城鎮化必須直面的課題。

1.積分制入戶熱情逐年降低

2007年,東莞出臺企事業人才入戶暫行規定,首次打開了外來人口入戶東莞之門,但一直存在門檻太高的質疑聲。

2010年9月,東莞首次出臺積分制入戶辦法,被媒體稱為東莞入戶政策「二度破冰」。入戶工作當年10月啟動,僅短短兩個多月,共有7749人參加申請,最終有5352人通過積分制獲得入戶資格,含隨遷人員在內共10453人入戶東莞。2012年,東莞積分制入戶辦法對操作方式和流程做了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以方便新莞人申請,但入戶條件並沒有太大改動。

2011年和2012年,積分入戶人數出現同比20%-30%的大幅度回落。2013年全年總數也未超過2010年兩個多月內入戶的人數。

有關人士分析,舊的積分入戶政策已經無法繼續滿足人口規模擴大的城市需求。究其原因,除了對子女入讀公校有所幫助外,入戶東莞的新居民在社保、醫療等其他基礎福利方面都沒有明確的提升。而即使是子女入學問題,非東莞人也可以通過積分入學的方式加以解決。入戶享受的公共服務不明確,使得這項制度對鼓勵外來人口加入東莞戶籍吸引力有限。此外,一些硬性指標的設計卻對另一些希望入戶東莞的人形成了高門檻,重學歷、輕技能的政策導向將許多技術工人、個體工商戶等羣體排除在外。

但積分入戶標誌著東莞戶籍改革邁出重要一步。根據入戶數據分析,當時東莞雖然還有人才引進入戶、納稅大戶企業法人代表推薦入戶、優秀新莞人入戶、技工人才入戶等多種途徑,但從數量上看,積分入戶已經成為外來人口入戶東莞的最主要途徑。

2.新政出臺後入戶人數大幅增長

2014年4月開始,東莞市實施人才入戶新政,對東莞市過去出臺的所有人才入戶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新莞人可通過條件准入入戶或通過積分入戶。當時市人力資源局表示,東莞現有的入戶政策,與周邊城市及長三角的常州等城市相比,同類人才的條件設計均低於或相當於上述城市入戶條件。

其中,條件准入類入戶調整後,技能人才符合相關條件,高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可以直接申請入戶,中級工且在莞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滿3年的也可以申請入戶。

積分入戶方面也降低門檻,積分入戶分數從130分下調為100分,同時加分項目增加並且加分值也上調。另外,社保條件放寬至省內參保。如按新政加分標準,高中學歷加上社保六年(含涉及社保相關項目加分)分值就可達101分,達到入戶標準。

這一政策降低了條件准入類人才入戶的門檻。以往人才入戶都是靠人才調動入戶,一年大概500人。新的入戶政策實施後,2014年人力資源局核發的條件准入入戶卡數為3212份,2015年前三季度核發的條件准入入戶卡數為2668份。

東莞市公安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東莞入戶遷入總人數較2013年增長31.5%;2015年前10個月遷入人數已基本與2014年全年持平。可見受新入戶政策效應影響,東莞入戶人數有較大增長。

另外,通過條件准入入戶的人數已經與積分入戶人數基本持平。市人力資源局在關負責人分析,條件准入入戶辦理快捷,因此有部分申請積分入戶人才轉為條件准入入戶。

超過半數入戶人才需要隨遷家屬。該負責人認為,這說明很多外來工在莞打拚成家,對東莞認可度較高,最終將家安在東莞,因此隨遷人數比較多。

3.中青年成為入戶主力

人才入戶新政實施後,從年齡和學歷分佈來看,入戶東莞人員中,20-40歲人員佔比超過一半,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20%左右。可見以中青年佔據多數,入戶人員整體素質較高。

另外,20歲以下、初中以下學歷的人員佔較大比例,這些絕大多數為入戶人員適齡的隨遷子女,由此可見,為子女入學考慮是新莞人選擇入戶東莞的重要原因。

(註:獲得入戶資格的申請人可憑《入戶卡》到公安部門辦理戶籍遷移,獲得入戶資格人數與公安部門最終辦理遷戶的人才入戶人數不完全對應。)

鏈接

入戶門檻降低之路

在這樣的人口結構倒掛的情況下,如何把建設東莞的人才引進東莞,十年前的政策便初現端倪。早在2004年,東莞人事部門就作出決策:符合東莞市引進人才專業需求,通過柔性流動來東莞工作或者創業的人員,可以申請在東莞的《居住證》,並享有相應待遇。

隨著東莞經濟發展的步伐,其引才力度進一步加大。2005年東莞市上半年招考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首次取消了「東莞戶籍」的限制。外界評論認為,公務員隊伍戶籍制度的「破冰」,表明了東莞吸引外來人才、促進城市轉型發展的海納百川的氣概。

2006年8月,東莞市政府出臺了《企業人才遷戶暫行規定》,對在重點或大型企業工作的中高層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其他有突出表現的高素質人才實行免費入戶。

2008年,東莞提出安排不少於8000萬元專項資金,力爭新增20萬名高級人才。

到了2010年,東莞明確了「人才層次偏低,結構與產業發展不適應是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瓶頸。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分組討論會上,東莞首次提出了」積分入戶「的舉措,通過量化指標衡量新莞人個體對城市貢獻的大小,彰顯了公平性。除了學歷、住房等指標外,在東莞工作時間、技術職稱以及參加志願服務等內容也作為考量,並不僅僅以學歷和收入論英雄。這一措施打破了東莞當時入戶政策」一刀切「的局面。

2011年,東莞對人才的重視達到了一個高峯,「人才東莞」這一大戰略被正式提上東莞日程。東莞提出此後5年每年投入10個億元全面啟動「十百千萬人才計劃」,努力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市」向「人才資源強市」轉變、從「招商引資」向「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重轉變。

2014年,東莞入戶政策進一步放寬,程序將進一步簡化。東莞原有的人才引進、積分制入戶、高技能人才入戶、優秀新莞人入戶、事業單位聘用人員入戶等入戶政策悉數整合到新政策中,明確東莞將採用准入類人才入戶和積分制人才入戶兩種入戶方式,進一步拓寬直接入戶的對象範圍。

記者郭文君 靳延明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郭文君 靳延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