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認為,正由發展商改劃的土地,由於不少已部署發展為住宅,政府應讓發展商繼續完成有關程序,把用地釋出市場。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反修例風波導致立法會提早休會,窒礙開拓土地工作,近期盛傳政府有意採《收回土地條例》,加快徵收新界農地興建公屋。作為主要持份者之一的新地,其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透露,集團與其他人士於洪水橋及新界北共同持有約五幅用地,現時規劃作公營房屋用途,若政府需要收地,新地是願意配合。至於正由發展商改劃的土地,由於不少已部署發展為住宅,他認為應讓發展商繼續完成有關程序,把用地釋出市場。他又提到,現時社會需要大量房屋供應,應反思以低密度方式發展住宅是否地盡其用,建議將新界農地的地積比率增加至三至五倍。

本港房屋供應短缺,多個政黨近期紛紛表態支持當局日後更多運用原先視作「尚方寶劍」的《收回土地條例》,加快徵收新界農地建屋,盛傳政府對此亦持開放態度。資料顯示,本港現時有約八千三百公頃的農地,單是四大發展商就持有當中約一千公頃,佔比約一成二,故被視為重要持份者。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若政府採用該條例收地,收回之農地必須為已規劃作公營房屋用途的土地,以符合法例的公共用途,不應引用條例於已規劃作私營房屋或商業用途的土地,以尊重私有產權。

黃植榮透露,現時新地有份收購的新界用地之中,約有五幅是被劃作公營房屋用途,當中有兩至三幅位於洪水橋,另外三至四幅位於新界北,當中部分與其他人士共同持有;他表示,若政府需要收地建公營房屋,新地亦願意配合。惟他認為,政府收回土地時,應作出合理賠償,同時不應將收回的土地重新推出市場拍賣。

對於部分發展商正在改劃中的土地,他說由於發展商已部署將有關用地發展住宅,認為可讓發展商繼續完成改劃程序,讓用地釋出市場。至於部分發展商仍在收購的用地,由於業權零散,他說政府亦不適合收回有關土地。

對於政府銳意採用有關條例收地,黃植榮指,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眾多,採用有關條例應該為「最後一步」,並強調將新界用地的地積比率增加才是治本的方法,建議將發展密度增加到三至五倍。他以沙田為例,指該區地積比率約五倍,環境相當舒適,而現時改劃的新界農地,能以該地積比率作為參考,部分相對偏遠的地區,將可因應交通或景觀等情況,以地積比率作三倍發展,「過往新界農地改劃住宅地,普遍獲批地積比率約一倍,惟現時社會需要大量房屋供應,可反思以該地積比率發展住宅能否地盡其用。」

黃植榮表示,集團近年就新界用地向城規會申請改劃,普遍由早前獲批的一倍水平,增加至約三倍水平。他舉例指,集團旗下元朗東成里項目,早年僅獲批地積比率零點四倍,新地及後申請增至零點八倍並獲批,惟最近向城規會再次申請增加地積比率至三倍發展,若申請獲批將可釋放二千伙供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