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生活週刊》】《巴黎競賽畫報》名記者賽爾瓦(Henri-Jean Servat)和眾多大明星私交深厚,9月剛推出新書《碧姬·芭鐸私生活》。72歲了,「碧姬·芭鐸」幾個字依然足夠保證暢銷。私密的訪談是賣點,但有她本人4捲回憶錄在前,想必也談不出很多鮮料。倒是書中配的那些性感舊照,據稱都是從前未曾或者少有曝光,這才真讓讀者動心。

漂亮,可不把自己漂亮當回事兒的女人其實最具殺傷力。夢露是,碧姬·芭鐸也是。電影《上帝創造女人》裏,那個總是光著腳自由來去的朱麗葉就是碧姬·芭鐸的本色,其他女人用來善待美貌的東西,什麼修養、談吐、衣著品位啊,在她那裡都是多餘。她只要撅起嘴,那就是致命誘惑。賽爾瓦新書裏配的一張舊照,碧姬隨意地裸身坐著,身後是白牆,陽光投下些樹影,她目光裏媚色如貓表情卻單純安靜。碧姬告訴賽爾瓦說,攝影師杜薩爾(Jicky Dussart)拍完這張照片之後,因為把她拍得這麼美而情不自禁愛上了她1965年,她31歲。1966年德國億萬富翁薩克斯(Gunter Sachs)將私人直升機開到她住的村莊上空,撒下一場玫瑰花瓣雨來博美人一笑。他成了碧姬的第三任丈夫,不過任期只有幾個月。在碧姬·芭鐸的三任丈夫和數個情人裏,對她明星生涯十分關鍵的也就兩個。第一任丈夫瓦迪姆(Roger Vadim)是把她推上「性感偶像」位置的人,碧姬15歲為《Elle》雜誌當模特被瓦迪姆發現,那時他是副導演,35歲。16歲兩人戀愛,18歲結婚。婚後第四年,瓦迪姆找到機會為妻子量身打造了《上帝創造女人》。這部電影讓他們兩個都成了名人,結果卻是當年就離異。後來女明星德納芙和瓦迪姆共同生活過,還有一個孩子,這也證明他作為男人確實有些魅力。歐洲歌壇巨星賽爾日·甘斯布爾(Serge Gainsbourg)放蕩不羈,也是碧姬·芭鐸的裙下之臣,1962年到1966年兩個人的婚外戀情攪得驚天動地,甘斯布爾寫了十幾首歌曲示愛,首首流行,讓碧姬在歌壇變得呼風喚雨。甘斯布爾曾回憶,1967年10月的某天他與碧姬·芭鐸晚餐,過後對方打來電話:「為我寫幾首你能想像的最美的愛情歌曲吧。」晚上,醉醺醺的甘斯布爾被愛情激發靈感,10個小時為美人寫出3首經典曲,其中就有後來紅遍歐洲的那首《我愛你……我又不愛你》(Je t"aime…moi non plus)。這首歌直寫性愛,連一向我行我素的碧姬錄製完後也覺得不安,請求不要發表。甘斯布爾履行了諾言,把這首歌從碧姬的個人新專輯裡剔出,但兩人也從此疏遠。1969年,甘斯布爾把這首歌交給新女友、英國歌手簡·伯金(Jane Birkin)演唱,單曲在歐洲多個國家的流行榜上迅速攀升到冠軍位,連向來對法國流行音樂嗤之以鼻的英國也沒有例外。人稱這是世界流行樂壇的第一首「情色歌曲」,西班牙、義大利、美國、瑞典等國相繼禁播,這反而刺激唱片總銷量超過了100萬張。19年後碧姬的演唱版以單曲形式發行,但已經不復當年盛況,只賣出幾萬張。沒人把夢露和女權放在一起談論,同有艷星之名的碧姬·芭鐸卻不一樣,男人看她是性感尤物,在女人那裡她倒成了女性主義者最樂於拿來說事兒的模具,身上貼滿了各種標籤:自主意識,個性自由,性解放。分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洲女性解放運動,差不多都要提到三個法國女人的名字:波伏娃,碧姬·芭鐸,薩岡。碧姬和薩岡只差一歲,成名也在前後:1954年薩岡寫出暢銷小說《你好,憂鬱》,兩年後碧姬因為電影《上帝創造女人》讓全世界男人瘋魔,這兩部作品都被認為從此顛覆了法國女性的生活方式。波伏娃比她們年長二十幾歲,但《第二性》也是1949年纔出版的,對於女性主義運動史來說,她們三個的影響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波伏娃不止一次用文字表達過她對碧姬·芭鐸的欣賞,她可能是把後者當成了《第二性》由理論而為肉身的現實觀照。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碧姬·芭鐸漠視一切規矩的做派遭到輿論圍剿,波伏娃出來寫文章為碧姬·芭鐸辯護,題目是《碧姬·芭鐸與洛麗塔綜合症》,她說這個女人身上並沒有所謂「壞女人」的痕跡,不過是在體現她的本質,這種本質是無論打擊、爭吵或者愛都不能剝奪的。波伏娃還讚賞她「不僅拒絕虛偽,更拒絕玩弄心計、深思熟慮和事先策劃」。作為知識精英代表的波伏娃放下身段來為她出頭,碧姬·芭鐸卻沒有一點受寵若驚的意思,更談不上投桃報李了。她本能地不喜歡波伏娃這樣的知識分子,也從不覺得需要掩飾這種不喜歡以便顯示某種品位。當導演在拍片休息時間將波伏娃為她所做的辯解念給碧姬聽時,她的回應是哈哈大笑,然後說:這和我無關。她不認為自己得到著名學者的正面評價有什麼不得了,甚至她可能還很討厭別人把某種社會角色分配給她來擔當。波伏娃還是說對了,碧姬·芭鐸行事唯有本質。但碧姬·芭鐸認同薩岡,儘管薩岡也屬於那個她覺得避開為好的知識精英圈子。看外形氣質,她們完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法國女人,薩岡優雅羞怯,碧姬輕佻慵懶。可要是去看她們人生的軌跡,卻能發現本質上確實有很多的呼應:都出自上世紀30年代優裕的工業精英家庭,從小接受嚴格教育,卻都少年反叛漠視常規。她們一樣是早戀,嫁給年長20歲的男人,一樣經歷多次失敗的愛情和婚姻。也都一直到老,不屑於和傳統社會和解。薩岡飆車、酗酒、吸毒、賭錢,晚年負債又捲入政界是非。碧姬·芭鐸倒是在40歲上就從電影這個是非之地退出,轉型為動物保護基金會發起人,但還是那麼自負,口無遮攔,一時在自傳裏說阿蘭·德隆等大明星的壞話招人討伐,一時又因為散佈種族歧視的言論被告上法庭弄得聲名狼藉。2004年9月,69歲的薩岡病逝,70歲的碧姬·芭鐸因為健康原因沒有去參加葬禮,但她對媒體說了很多聽來並非社交辭令的話,她說她感覺自己與薩岡就像孿生姐妹,生命際遇被連在一起,「我們愛對方,相互瞭解,我們兩個人的生命平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