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創始人;

移動網路時代唯一壁壘就是認知,周二有約給思想洗澡讓認知破壁!

S型創新曲線

理解了S曲線「新技術輿論周期」的本質,聰明人們才知曉「局點和風口」在哪裡

引語:是缺根筋還是缺根筋?

周五早上去買油條,看見來福夫婦倆;

理科生來福問:油條怎麼賣?

老闆:一塊錢兩根,兩塊錢五根。

來福問老婆:你要幾根?

老婆:兩根。

來福:那我也要兩根。

然後倆人各拿了一塊錢給老闆,一人拿了兩根。

我去,這到底是AA,還是缺根筋啊?

這裡理科生來福表現出來的就是典型的左腦線性思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根筋,不拐彎。左腦的技術思維主導邏輯、線性和計算能力,右腦的流行輿論思維主導想像、創造和圖像化思維。大家都知道人類社會非常複雜,左腦的技術思維與右腦的流行輿論思維發生碰撞會出現什麼樣地奇異現象,如何在如此複雜的社會中,搜尋其最為簡潔的本質,那將是一種何等美妙的事情,就像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真理都是簡單的。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無論哪種技術,它的「生長脈絡」都是一條「S型曲線」,其本質皆因新技術流行輿論創造了S型曲線。S型曲線是每個組織和企業在預測未來時一定會參考的工具,一切新事物的發展都擺脫不了被稱為「新技術輿論周期」的S型創新曲線。

一、S型創新曲線,「新技術輿論周期」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世界公認創新演算法—TRIZ之父根里奇·阿奇舒勒通過分析大量的發明專利發現技術系統的進化和生物系統進化一樣都滿足S-曲線進化規律。S-曲線按時間描述了一個技術系統的完整生命周期。

「S型創新曲線」是指每一種技術的增長都是一條條獨立的「S型曲線」,一個技術在導入期技術進步比較緩慢,一旦進入成長期就會呈現指數型增長,但是技術進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線頂端,會出現增長率放緩、動力缺乏的問題。這個時候,會有新的技術在輿論推動下從下方蓬勃發展,形成新的「S型曲線」,最終超越傳統技術。新舊技術的轉換更迭,共同推動形成技術不斷進步的高峰,從而帶動新經濟的發展。

一個技術系統的進化過程一般隨著輿論傳播經歷4個階段:嬰兒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個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TRIZ創新理論從性能參數、發明數量、發明水平、經濟利潤4個方面描述了技術系統在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可以幫助人們有效了解和判斷一個產品或行業所處的階段,從而制定有效的產品策略和企業發展戰略。

1、嬰兒期

當有一個新的需求,而且這個需求是有輿論支持的,那麼一個新的技術系統就會誕生。從新系統誕生的那一時刻起,系統就進入了第一階段——嬰兒期。這一階段對系統的構成部分進行確定、修正系統結構和元件,甚至是調整好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與超系統的相互作用。此階段的系統由於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人們對它的未來比較難以把握,而且風險大,只有少數眼光獨到者才會進行投資,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甚至有些系統還沒有達到第一階段就已經滅亡了。

1)嬰兒期的特徵:主要指標的增長非常緩慢,發明專利水平很高,但專利數量少,經濟收益為負,各階段各個指標的特徵曲線如上圖所示。

2)嬰兒期的主要標誌:技術系統還沒有走上市場或只佔有很小的市場份額,生存受到嚴酷限制。

3)嬰兒期後期,技術系統幾乎達到了進入市場的程度並嘗試進入市場,在這一時期的系統好像處於不穩定的平衡狀態,系統的輿論優點推動它走向市場,但同時又受到來自於系統自身不足、上一代系統的抵抗、社會習慣抵制等因素的阻礙。這一階段是系統由嬰兒期向成長期過渡,主要問題是系統如何走出該階段,以儘快地推廣和領導市場。

2、成長期

技術系統成長期,也稱快速發展期。進入成長期的技術系統中原來存在的各種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效率和產品可靠性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1)成長期的特徵:系統在相對降低支出的同時,其主要指標快速增長,通常表現為產量的增長。此階段產生的專利級別開始下降,但專利數量開始上升,經濟收益快速上升。

2)成長期的主要標誌:主要指標的增長伴隨著相應的支出因素的增長。主要表現為:產品的應用領域和系統類型不斷增加;技術系統獲得了補充功能,這些功能與其執行主要功能密切相關;系統發展需要大量專用資源,生產這些資源變得有利可圖。成長期的系統在結構及其組成部分改善時,本身得到了較大改變。

3)成長期的結論:解決系統適應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成長期的系統試圖進入新的市場領域,系統按照市場需求發展,可以運用這個規律預測市場發展規律。

3、成熟期

這時技術系統已經趨於完善,所進行的大部分工作只是系統的局部改進和完善。

1)成熟期的特徵:在系統改善的情況下,其主要指標的增長速度放慢,專利數量仍然很高,但專利級別非常低,經濟收益高且穩定。

2)成熟期主要標誌:系統已經完全佔領了能夠佔領的市場,並且市場需求消失殆盡。此時,系統要求高度專門化資源;系統需要試圖改善功能指標,引起支出因素不成比例地快速增長;系統獲得的補充功能與完成主要功能相關很少。

3)成熟期的結論:在近期和中期,主要是解決降低費用和發展服務功能的問題;今後的發展中可以預見到只有應用技術系統作用原理,或者組成部分的替換,才能解決制約發展的矛盾。

4、衰退期

成熟期後系統面臨的是衰退期。

1)衰退期的特徵:系統的主要指標,專利等級,專利數量和經濟收益4個方面均呈現快速下降趨勢。

2)衰退期的主要標誌:此時即使系統已經達到極限,不會再有新的突破,該系統因不再有需求的支撐而面臨市場的淘汰。系統的功能參數、專利數量及等級以及利潤下降,只在個別專業領域裡繼續工作。

3)衰退期的結論:近期應主要解決降低成本和發展服務功能的問題;應預測中遠期發展,著力解決制約技術系統發展作用原理的更替。當一個技術系統進化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技術系統來替代它,如此不斷地替代,就形成了S-形曲線族。

二、為什麼「S型創新曲線」被稱為「新技術輿論周期」

我們的世界觀是由我們的個人準則所支撐。當事物間表現為線性關係且立即回應,我們的預測則相當精確。例如學齡前兒童都善於發現燈的開關,這是因為燈與開關間的關係線性且直接。然而當有時間遞延或非線性關係時,我們的預測能力會突然降低。像企業或人腦這樣的複雜體系中,那些能夠成功地以S型曲線為指導甚至加以應用的人,會幸運的受到新技術輿論周期的巨大牽引,成為少數跨越出陷阱甚至更新迭代成功的時代寵兒。例如從一個geek扎克伯格創立Facebook的成長史就可以明確表達出這樣的啟示。

在我們面臨新領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升時,起初的進步會很慢。但我們通過新技術輿論的牽引力推動,促進我們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然而,當我們到達熟練的精進階段時,惡性循環開始出現:我們越對所獲得的價值收益習以為常,對新技術輿論所持的欣賞態度就越越低。因此良性與惡性循環就構成了S型曲線。

經過10年研究,埃森哲研究員PualNunes和TimBreene發現經過10年研究,企業攀登和跨越s曲線的驅動因素是「真正有價值的人才、獨特的能力和市場聚焦與定位」,這些都需要通過新技術輿論來凝聚。這兩位研究者發現,企業管理者往往容易注意到一種曲線是財務業績曲線,而沒有注意到另外三條人才、核心能力和市場洞察力相關的隱性輿論曲線,這些輿論曲線的成熟程度遠快於財務曲線。儘管在一定意義上,企業總在物色最優秀的人才,但他們往往不夠重視培養和留住那些既有能力又有意願推動業務發展的所謂關鍵人才。當現有業務已經順利運轉但尚未達到巔峰狀態時,企業管理者面臨著增加利潤的巨大壓力,就會考慮實現精益化運營,此時他們已處於曲線的後端。於是,他們開始裁減人員,減少人才投資,並日益重視那些能有效實施企業現有業務模式的人才,這一做法卻逼走了大批能承擔創業風險、開發新業務、重塑業務最得力的助手。

隱性能力曲線顯示:「為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卓越績效企業致力於持續發展新能力,已有的差異化能力終究會像競爭基礎一樣煙消雲散」。企業高管往往後知後覺,等他們發現能力曲線已成強弩之末時,已經來不及打造新的能力曲線了。隱性競爭曲線表明,即使以一項成功的業務來看,早在其收入達到巔峰之前,它的競爭基礎就已經衰落了。因此,卓越績效企業,除了關注財務曲線之外,也積極管理這些隱性輿論曲線。他們通常都在現有業務增長放緩之前,便早早開始了業務重塑的過程。史蒂夫.喬布斯之所以解決了創新者進退兩難的窘境,因為他關心的不是利潤,而是產品的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日益曲折多變的世界裡,那麼能夠甩開競爭的最佳曲線就是你從某一曲線躍遷至下一曲線的能力。

三、尋找「S型創新曲線」的破局點和極限點

時代始終在快速變化,最重要是主動適應這個時代的生存規則,讓時間更富有價值。如何遵循「S型創新曲線」尋找行業的局點和風口?社交資產會有什麼重要作用?該如何提升時間價值?立體視覺在其中起到了什麼重要的作用?

1、遵循「S型創新曲線」,尋找行業的「破局點」和「極限點」

大部分的社會現象都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要遵循S曲線模型。聰明人知道「局點」和「極點」在哪裡,在瓶頸出現之前能及時轉換跑道。

1)「破局點」

在早期,採用者很少,進展速度也很慢;當採用者人數一旦達到臨界數量(這個數量是目標用戶的10%-25%),擴散過程就起飛,進入快速擴散階段,即所謂的「破局點「;早期採用者就是願意率先接受和使用創新事物並甘願為之冒風險那部分人,這些人會對對自身所在圈層的KOL展開遊說,使之接受以至採用創新產品,這樣創新又通過KOL們迅速向外擴散。這樣,創新事物距其「破局點「的來臨已然不遠。

2)「極限點」

「極限點」是指創新在目標用戶中一般不總能獲得100%擴散。當系統中的創新採納者再也沒有增加時,系統中的創新採納者數量(絕對數量表示)或創新採納者比例(相對數量表示),就是該創新擴散的「極限點」。

2、持續積累「社交資產」

在創新向社會推廣的過程中,輿論傳播能夠有效地提供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在說服人們接受和使用創新方面,人際傳播則顯得更為直接、有效。圈層決定成敗,所以你要持續積累有價值的「社交資產」。比如許多人相信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至於什麼樣的產品或者服務,都只是形式而已。

3、掌握「思維破局」能力,構建「立體思維」

如何才能掌握靠譜的「思維破局」能力?方法在於構建「立體思維」,形成應對多種細節問題的方法體系。低水平的刻意練習帶來嫻熟技藝,甚至可以達到無意識自動化水平,這就是「極限點」。一旦接近這個「極限點」,「時間價值」就開始遞減。在職業生涯中面對的是不同階段、各類問題的集合。所以你要有能力面對各種問題,掌握多種套路,形成你的立體思維。在實際操作中以真實需求為導向,將解決各個細節問題的套路,環環相扣整合成為一個可行的方法論體系。

四、天使投資如何從雙S曲線的更迭與企業家的迭代中確定機會?

投資是一場概率遊戲;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有著巨大的差別,風險投資是在規避小概率、系統風險的基礎上,追求一個相對較高的收益。天使投資相反,是在追求小概率的成功事件。天使投資的成功概率大約只有5%到10%。基於此,天使投資最終是一個小概率遊戲,大家比的是在這個小概率事件裡面你能否做得更好。

1、從雙S曲線的更迭中尋找機會

每個機構,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內在的投資邏輯。天使投資沒有可能量化的理論和方法。天使投資就是要在產業變革當中捕捉機會。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大的技術變革都會帶來一波新的創業浪潮,就會產生一波大公司。比如1998年前後自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誕生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到了2005年前後,互聯網技術相對完善後,出現了京東、58同城等在垂直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隨後到2011-2012年迎來了3G、4G時代的到來,源於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誕生了如微信、滴滴、今日頭條等純移動互聯網公司。

天使投資也一樣,要在S曲線更迭中尋找投資機會。「雙S曲線」的一個重要標誌是非線性,非連續的。過往十幾年,互聯網從無到有,從有到豐富,互聯網過渡到移動互聯網,一直存在著大量的人口和流量紅利。最近兩年,紅利消失,互聯網走向「下半場」之後,2015年到2016年,就出現了一個原有的高增長S型曲線增長乏力,新S型曲線尚未崛起的空擋期,這就帶來兩方面的問題:

1)隨著2011年開始的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無論是社交、新聞、娛樂等基礎需求,還是購物、出行、外賣等剛性需求,都已長出大公司,此時,初創公司從零起步長成平台型公司的機會窗口已經基本關閉。

2)基於AI、VR、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區塊連等新一代技術突破尚未成型,處在「導入期」的新一代技術還不足以帶來新一輪大的創業和創新。

在兩條S曲線交疊的空擋期里,投資人失去方向,只好追逐一些現象級的創業項目。雖然我們現在處於新技術尚未成熟,大規模的投資機會尚未出現的狀態下,但幸運的是我們正在迎來「消費升級的黃金時代」。

2、從企業家的迭代中判斷機會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大體上經過了四代企業家,而每個時代對所處時代的企業家都有著不同的要求。

第一代是80年代個體戶,黃光裕就是這一代典型的代表。那時候沒有《公司法》,沒有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說法。大家都是個體戶,在個體戶裡面牟其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做生意特別依賴個人能力,單槍匹馬,作戰能力很強,江湖氣很重。

第二代是90年代,在《公司法》結構下成長起來的,像柳傳志、郭廣昌等;90年代這一波企業家講的是八面玲瓏、中庸之道等,依託有限的特殊資源去做一些相關市場化的事情。

第三代是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家,比如說馬雲、馬化騰。我們會看到這一代企業家是互聯網蠻荒之地的開拓者,伸手矽谷神話的影響,跑馬圈地,誰擋其道就要革誰的命,是風口時代的英雄。

第四代是以網紅電商為代表的企業家,比如拼多多創始人黃錚;他們充分享受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紅利,被電商和社交平台附能;所以不是特別依賴個人能力,短板帶來的危害減少了,所以考驗的是每個人的長板是否最長。

所以從過往看未來,下一個時代也一定會出現特質完全不同的企業家。那麼,天使投資做什麼呢?就是去發現他們,投資他們、幫助他們。你去判斷哪些人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你找到他投資他,這也是早期投資最本質的邏輯。在企業家的迭代中去發現、找到這些未來的企業家,其中還是有不少的共通點,比如說是否有強烈的饑渴感、個人魅力、學習能力、成長性等等。其中有魅力的創業者是個非常重要的要素。魅力是吸引跟隨者的能力,在你沒有那麼大資源的情況下只能靠魅力。

3、獨立思考很關鍵

做投資的獨立思考是一項核心能力。其實投資做的越久,大家對項目的判斷,對行業的判斷,對人的判斷都是趨同的。這時候,最寶貴的就是你一直以來所保持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未來漸進形成的差異化能力。比如小時候有個東西叫小靈通,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這個東西是顛覆性的,普及度很高,但手機一出來的時候,小靈通立刻就消失了,因為小靈通是過渡態,手機是一個相對穩定態,所以這波的AR、VR,很有可能也是過渡態,當那個相對穩定態出現的時候,這波所有的東西都會死掉。這就是獨立思考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

彩蛋:由「S型創新曲線」看到的四大風口公眾號:SFA-0002

今天,站在山頂的是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市值總和高達2.61萬億美元),這四家公司正在全力爭奪科技圈的「鐵帽子王」。然而,雖然現在還未遇到可以匹敵的競爭對手,但誰知道未來幾年會發生什麼?成功變革的關鍵在於根本性的創新,有充足證據表明,未來十年有四個可能創造數萬億美元收入的新風口:它們是自動駕駛、混合現實、加密貨幣和人工智慧。如果將新技術的演變與建設摩天大樓進行類比,這四項新技術正處於不同的節點:無人駕駛汽車處於打地洞的階段;混合現實處於搭框架結構的階段;加密貨幣的實體結構已經成型,但仍有大量裝修工作有待完成;人工智則在處於招租的完成階段。

-En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