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記者在吉林化纖集團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年產1000噸碳纖維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目前已進入與國外專家商討引進設備的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興奮地對記者說:「打造國內最大的碳谷,是我們吉林人的期盼。我們公司在年產5000噸碳纖維原絲項目順利投產的基礎上,今年又加快了發展步伐,把延伸碳纖維產業鏈條、建設千噸級碳纖維生產線,作為調結構轉方式和振興地方經濟的重要內容,也為『十二五』期間再造一個吉林化纖提供保障。」 

吉林化纖集團公司於去年底投產的碳纖維原絲生產線產能是國內最大的。這位負責人為我們算了一筆帳:同樣是1噸丙烯腈,可生產1.1噸腈綸,售價2萬元以上。如果我們生產碳纖維原絲,則可產出1噸產品,根據品種不同,價格為4.5萬~50萬元,大大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如果再繼續生產碳纖維,經濟效益更加可觀。

「這套原絲生產線的技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中國工程院有關專家表示,其產品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替代進口,並可運用於高科技領域的碳纖維原絲。」這位負責人介紹說。

但由於國內下游碳纖維生產企業碳化能力不足,該項目投產後,生產線無法滿負荷生產。為此,該公司調整發展戰略,於年初制訂了籌建年產1000噸碳纖維生產線的規劃。每年可消耗碳纖維原絲2000噸,原絲生產線「吃不飽」的問題可迎刃而解,不僅有效降低各種生產消耗,還為公司增加了一種高附加值產品。

由於原絲的質量缺陷一般要通過碳化才能體現出來,碳化生產線有助於原絲質量的提升,還可為下游碳纖維製品的基礎研究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目前,該公司建設碳纖維研發中心、安裝一條中試級別碳化生產線的工作已經全面鋪開。「如果進展順利的話,研發中心明年底可投入使用。」這位負責人興奮地說。

與吉林化纖集團一樣,吉研高科技纖維有限責任公司也在碳纖維領域進行著大膽探索,把延長產業鏈條作為促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該公司董事長趙春田介紹說,公司瞄準市場需求,大力開發碳纖維產品,實現了碳纖維生產與產業鏈延伸齊頭並進的局面。

今年以來,該公司堅持兩手抓,在做強高端碳纖維生產的同時,目光緊盯碳纖維的民用開發。

在延長下游產業鏈條方面,該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了吉林碳纖維製品產業基地項目。其中,總投資2億元的年產8萬輛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行車項目,已擁有批量生產5個型號15款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行車部件及整車的能力。

「在公路賽車和登山車走向市場之後,我們又將研發目光投向了摺疊車、兒童車和休閑車等領域,產品也將面世。屆時,將有更多的消費者分享這一高科技產品,公司的發展也將由此邁上新台階。」趙春田興奮地說。

吉林市星雲工貿有限公司也把碳纖維民用開發作為調結構的重要手段。該公司和香港世傑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資7.15億元,建設碳纖維碳化及製品中心等項目。目前,項目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

星雲工貿公司負責人說,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內容,他們把投資方向調整到發展碳纖維用品上。目前,全世界都在提倡汽車輕量化,這充分擴展了化工產品應用於汽車領域的空間,包括汽車的內飾產品、複合材料等。吉林省汽車工業要實現年產400萬輛的產能,本地的需求就非常大。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造船、汽車等產業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該公司投資這一項目,就是想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

今年以來,吉林化企紛紛在碳纖維產業中一顯身手。吉林惠能科技公司年產5萬平方米碳纖維電熱膜的項目已投產;吉林市金惠碳纖維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8000噸碳纖維SMC、200萬平方米碳纖維預浸布、200萬件碳纖維模壓製品的項目正在緊張地進行;天久集團年產10噸碳纖維複合芯導線及汽車輕量化件項目下半年開工,計劃年底產出樣品。

「面對廣闊的碳纖維發展前景,吉林化企正加快研發步伐,力爭早日實現碳纖維產品的延伸化、規模化、系列化,為我國碳纖維技術走向成熟貢獻力量。」吉林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