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遠東第一樂府」美稱的百樂門22日即將重開!

彈簧地板

玻璃門

回馬廊

讓你一秒穿越回上世紀30年代的老上海

感受當年紳士名媛的摩登生活

而且還有公眾免費場邀你參觀

百樂門曾是上世紀30年代歐美Art Deco(裝飾派藝術)風格建築在上海的最大規模實踐,其堂皇外觀幾乎讓當時其他滬西建築黯然失色。百樂門建築高三層,結構別緻、裝飾考究,為鋼混結構,內外由花崗巖、大理石砌裝,奢華程度冠絕當時的上海。

百樂門在1994年被列為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總建築面積約3700平方米。百樂門幾經沉浮、關關開開,進行修繕。在2013年,由於內部管線老化、設施陳舊等原因,百樂門停止營業、進行內部修繕。

2013年11月19日 百樂門修繕前

靜安區供圖

重新開放後的百樂門,恢復了彈簧地板、玻璃門、回馬廊等百樂門當年的特色元素,重現上世紀30年代上海舞廳風情, 未來將發揮文化娛樂功能,設有舞廳、餐飲等,並會不定期開設公益場,邀請公眾免費參觀。

修繕一新的百樂門四扇大門

大門上的百樂門經典圖案

百樂門修繕方——上海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中偉先後參與了百樂門的四次修繕。

他告訴記者,在本次修繕前,修繕方聘請專業檢測單位對房屋結構進行質量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出具加固設計方案。經專家多次論證後,對百樂門進行了加固施工,確保這座有著80多年歷史的保護建築重煥光彩。

各時代的百樂門外觀

在房屋基礎結構修繕加固遠超質量標準後,以修舊如舊為原則,展開了對百樂門外立面的復原工程。

陳中偉說:「我們查閱了大量百樂門的歷史照片,按照當年風格進行修復。以1933年初營業時的百樂門外立面為設計藍圖,拆除了原來的盾牌腳手架、褪色的橙色廣告牌並換新;貫通並拆除二夾層與三層間的腰帶,最大程度還原了原有外立面。」

修繕方大量採用有機線條,機械式的、幾何的、純粹裝飾的線條以及遠東、中東、希臘、羅馬、埃及與瑪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與圖騰,特別是恢復了外立面上燈塔的尺寸、玻璃的顏色等,比較完整地保留與展現了百樂門富有Art Deco風格的設計元素,基本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百樂門的設計風格。

坐落於愚園路218號的百樂門,始建於1931年,1933年完工。當時有報道說,其開門迎賓之時「執宴舞之牛耳者,舍此而莫屬,偏塞之滬西,一躍而車水馬龍」。內部裝飾的富麗堂皇、燈光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樂隊和當紅歌舞者,百樂門吸引了無數的社會名流,是當時上海知名的娛樂場所,與新仙林、仙樂斯、大都會並稱為上海四大舞廳。

94歲的貝斯手鄭德仁

今年94歲的鄭德仁,在1947年進入百樂門作為吉米金樂隊的貝司手,他說,百樂門開創了上海華人樂隊的先河。

對百樂門的內部裝修

融入了時代典故、名人故事

處處展現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風情

芬蘭老牌「通力KONE」電梯,電梯門頭純銅開模定製指針樓層指示牌。

修舊如舊的鐵藝扶梯

百樂門曾接待過很多知名人士

這些人物都成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比如,當年喜劇天才卓別林抵達上海時,百樂門就是他的第一站。在位於百樂門二層的查理·卓別林圓廳中,設計者以黑色作為圓廳主色調,以此紀念順應黑色幽默時代而生的喜劇大師。

1936年3月9日卓別林第一次來到百樂門並參加舞會,這幅照片現在掛在查理廳的牆上。

「民國四帥」之一的張學良將軍訪滬期間酷愛至百樂門玻璃舞池起舞。這次百樂門經典玻璃舞池的還原,就以「少帥」命名,軍綠色為主色調,並收集張學良將軍生平典籍進行陳設。

張學良來過,以他命名的」少帥「廳

步入修繕後的百樂門會發現,上世紀30年的上海元素在這裡隨處可見,位於三層的「懷舊大舞廳」還原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舞廳場景,旗袍、留聲機、爵士表演、狐步舞等都將呈現……

舞池

上世紀30年代的留聲機

百樂門二夾層的八大名伶包廂,姚莉、周璇、韓菁清、張露、吳鶯音、龔秋霞、陳娟娟、白虹。

未來,百樂門將作為一個文化娛樂品牌整體運作,圍繞「樂」挖掘百樂門的文化潛質。

負責百樂門運營的上海百樂門文化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鴻河說,百樂門將恢復老上海的「舞文化」,以文化娛樂為主要功能,設有舞廳、餐飲、Ktv等,其中三樓舞廳主打懷舊,二樓舞廳偏重時尚流行,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羣需求。未來百樂門還會參與影視劇拍攝,成為一處影視拍攝地。

靜安區文化局局長陳宏表示,未來百樂門將開設公益場,不定期向普通公眾開放參觀。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蔣迪雯 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