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友簡介

楊強,筆名帝鄉子,湖北襄陽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唐社副社長。第三屆國詩大賽詩部榜眼、詞部進士。曾參加中華詩詞學會第十一屆「青春詩會」,獲第二屆「譚克平青年詩人獎」。詩詞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詩刊》《中華詩詞》等刊物。

【作品】

登山偶書

石徑逶迤欲到天,小亭留客售梨鮮。

泉聲只在行人頂,一路潺潺上翠巔。

楓涇竹枝詞

其一

紫燕雙飛沒柳蹊,風簾斜掛畫檐低。

千家枕水分吳越,郎住橋東我住西。

其二

淳風自古樂蒸黎,土產尤殊客眼迷。

船女載菱何處去?烏篷搖過市橋西。

謁船山先生墓

兩間風雨閉冥廬,楚色平分共左徒。

三尺土高山嶽小,數聲杜宇不曾孤。

竹海

列戟攢矛刺碧穹,四山流翠濕雙瞳。

片雲捎過空濛雨,便覺煙嵐滿越中。

雨夕

彤雲饒有意,一遍洗天涯。

綠漲高低樹,紅銷遠近花。

風簾垂萬丈,煙靄繞千家。

雨霽憑欄夜,歸心趁月華。

登書堂山文筆塔

翼檐飛峙翠微顛,迥眺湘流一線彎。

徙倚樓頭饒氣象,登臨物色小塵寰。

燻風度嶺來襟上,野鳥翻雲沒指間。

石磴極天人去也,夕陽無語下蒼山。

秋日過風陵渡

挾風鶻去沒天低,隔岸千門動曉雞。

野樹出秦分晉豫,煙巒枕北亙東西。

寒雲候雁驚秋肅,古渡飛舟簸浪迷。

黃落萬山聲一概,更分霜草取長蹊。

與鳳凰山人上北高峯感懷一首

下窺寰宇滿塵煙,秋色合圍侵萬山。

絕境暫留惟我憾,此生長願共君閑。

不知地籟商風勁,轉覺丘林翠意孱。

孰把乾坤歸指掌,玉盆小景做人間?

謁張九齡墓

窮泉託體夢沉沉,山似冥廬草似衾。

萬裏鴻才曾矯翼,九冬塋樹尚垂陰。

錚錚直士峯攢骨,耿耿孤臣雪洗心。

此日奠公堪墮淚,恐驚長夜轉低吟。

過韓巖村

高城紫陌不知秋,遠覓邨墟路轉幽。

歷歷斑鳩鳴樹杪,亭亭玉米過人頭。

老槐綠掩窗檐靜,鮮棗紅輸女面羞。

借問牧童何處去,出村荒草接天稠。

風陵渡望黃河口占

巨舸空,雄山拒,霧神卷幔朝暉煦。

驍騰忽自九天來,咆哮還歸九天去。

盤渦轉,駭浪奔,絕似塵寰萬象渾。

此水難掬洗胸臆,此川易逝動心魂。

咫尺急流秦晉坼,萬裏挾沙雲路擘。

驀見驚濤一葉旋,頓嗟我亦漂淪客。

廁身人海意彷徨,何計乘桴作遠航。

佇聽洪瀾淘日夜,望中天地轉蒼茫。

與鳳凰山人登葛嶺作

無雨足車塵,急雨遏佳賞。

天意不違人,小雨何森爽。

葛嶺氤氳裏,石梯縈作蟒。

危亭如有待,老樹交柯廣。

飛鳥綠陰外,細流送輕響。

驀聞童稚聲,翻身沒蒼莽。

山門裊青煙,宮觀富軒敞。

憑欄一以眺,西湖若在掌。

風帆浮小葉,勢欲來襟上。

柳堤衣帶窄,丘嵐掩屏帳。

故人壯思飛,高睨饒倜儻。

談笑下翠微,羈魂洗清曠。

八聲甘州·遺山墓

戰西風、老樹弄婆娑,崔嵬綠雲張。看蓬蒿掩徑,繁花似靨,脈脈生香。歲歲墓邊翁仲,肅立閱炎涼。拂拭殘碑字,寫盡滄桑。

遙想征途簸夢,慟中原劫火,幾度徊徨。叩蒼天無語,悲慨入詩囊。臥故園、寒蟬悽咽,對澄流、一掬洗愁腸。千秋冢,閑庭朗月,佔斷風光。

湘月

長風浩浩,趁輕舟飛出,笑穿晴靄。幾點翻雲鷗沒處,依約遠山如待。接嶼天低,籠煙村小,蹙浪人瀟灑。乍通漁戶,一尊遙對滄海。

窗竹搖影吟邊,岸頭椰葉,特地傳淸籟。莫道壯遊終是客,盡洗少年英概。眼共山青,興隨濤漲,曲島蒼茫外。異時縈夢,片帆雲際歸載。

水龍吟·與唐社諸子游靖港感作

別來重見蘆江,綠痕漲岸涵雲去。翻飛幾點,盟鷗欲下,饒驚笑語。路入羊腸,柳藏人影,小橋斜度。覓酒香簾底,畫橈樓外,堪乘興,平生屨。

佇望津頭弔古,記當時、灰飛檣櫓。繁華零落,一番風雨,一番塵土。去去駒陰,異年誰省,吾儕容與?任湘天西望,一丸紅墮,寄相思處。

【評詩】

1.《丁丑憶隨》:鄰寓羹香笑語燉,憑窗支頜一燈昏。汽輪嗚咽入前浦,手電筒高低過別村。幾處漁鷗荷底宿,全家合影枕邊溫。不知慈父歸來晚,風雨聲中輕掩門。——常見今人寫詩,愛用新辭彙,甚且時髦語,然不加選擇,於詩之意境美破壞無遺。而此詩」汽輪「、」手電筒「」合影「等意象所營造的意境卻是何等之美,之妙。回憶中有酸辛,有溫馨,然一支筆娓娓道來,自有幾許動人的魅力。頷聯狀景宛然如見。

2.「西北天平星在野,東南地闕海為池」,此句若單是寫實,予未見其妙。然詩題是《登龜山標感臺海事》,且此聯緊接「禹畫溟茫流暮颸」而來,便見得寫景之中自饒感慨,有深蘊之處,耐得咀嚼。若只於客觀景色窮極精巧,盡態極妍,而無情意感慨,便成笨筆。「魚躍練川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之句,巧則巧矣,沒有質感,便覺很空。

3. 《聞老齋舍學生公寓山櫻盛放》:蘚波流砌壁吹塵,多少熒燈影外人。聞道故樓花勝雪,晴窗又括一年春。第一遍看此詩,草草而過,未覺其好,第二遍,稍有留心,便覺不錯,第三遍乃至擊掌。若說第三句"花勝雪「刻畫形象,最好,定是淺薄之極;若說第四句」括「字好,亦是表象。實在是第一句概括得極為形象凝練,且飽含無限的深慨,故而逼出的第二句,看似簡單,其實含蘊不盡。此外,三四句的」聞「字,」故「字,」又「字都是值得注意之處。

4. 《桃溪》:晤語桃溪一角廬,故人明眼系船初。夜闌誰唼燈花去,春雨來時上鯉魚。首句開門見山,寫溪廬對語,」桃溪一角「,有趣。次句倒敘初見面時。」明眼「用得好,從中透出了內心多少歡喜!然則,此前旅途奔波之苦,以及途中對於友朋會面的強烈渴望,亦可以想見,是故此二字頗妙。後兩句,若只當寫景之句,已足精彩。但承前兩句見面、對語而來,則從側面寫出兩人暢談乃至夜深,以見情誼之厚。以情入景之妙,頗覺入味,屢讀不厭。淡語深致,予自嘆弗如。

5. 《六月三日夜過武漢關》:江關夜半到遺舼,大夢成垣九域封。誰倚長堤看潮起,百年風雨又鳴鐘。後兩句自有深慨,末句稍俗;第二句新奇,而不流於尖巧,有氣象,有情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