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紅歌變形記《中國紅歌會》的曲目幾乎是無所不包,選手有極大的選擇空間,即便不會唱《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唱支山歌給黨聽》這樣的主旋律歌曲,也會有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周杰倫的《千山萬水》可供選擇,因為它們也被列為紅歌。

2011年2月16日,河北廊坊,「唱響紅歌」群眾歌詠比賽在市區時代廣場拉開序幕。  文_林半塘  一場運動,唱紅歌的運動,正在中國大地蔓延。  紅歌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廠……它強力滲透到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武漢的洒水車上,也緊隨潮流,改播紅歌。  重慶是最先唱起紅歌的城市之一。在這座山城,市民被組織起來,在廣場、茶樓、學校重新唱起那些高亢的老歌,身穿嶄新紅軍裝的人群,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列,發出統一的音調,聲勢頗為浩大。  根據重慶當地媒體的數據,自2008年6月啟動以來,重慶全市累計開展紅歌傳唱活動超過10萬場,平均每天有近百場的紅歌會在舉行。  而在革命老區江西,創辦至今已有六屆的《中國紅歌會》,已經成為江西衛視的主打節目,是「紅色選秀節目」的典範。《中國紅歌會》完全複製了《超級女聲》的海選模式,在全國開設十多個唱區,覆蓋面遠超當下紅火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非誠勿擾》。  《中國紅歌會》的每個唱區的10強選手,於6月11日抵達南昌(共120位),參加第一階段「紅歌總動員」的複賽。最終決選出50名選手,進入更為激烈的第二階段「紅歌突圍戰」的比賽。  這些曾經被視為「過時的」、「缺乏流行元素」的歌曲,似乎突然之間煥發活力,成為唱遍中國的歌謠。  紅歌唱什麼  紅歌,是「紅色歌曲」的簡稱,耳熟能詳的「紅歌」就有《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革命歌曲。  不過,在唱紅歌的浪潮中,「紅歌」的概念要開放得多。為了推廣紅歌,重慶市委宣傳部和重慶市教委就率先「確認」了45首紅歌為「正宗」,其中包括27首革命歷史歌曲和18首現代經典歌曲。  而讓人意外的是,像《同一首歌》、《常回家看看》等充滿溫暖親情的歌曲,竟也被劃歸紅歌一列。  《中國紅歌會》也公布了紅歌曲目,這個名單幾乎是無所不包,選手有極大的選擇空間,即便不會唱《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唱支山歌給黨聽》這樣的主旋律歌曲,也會有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周杰倫的《千山萬水》等流行類的歌曲可供選擇,因為它們也被列為紅歌。  在紅歌曲目中,甚至也不乏宣揚情愛的歌曲,比如汪明荃版的《萬水千山總是情》也入選其中;勵志歌曲幾乎悉數囊括進來,這種鼓勵人們要自強不息、愛拼才會贏的歌曲,在紅歌曲目中佔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周華健、無印良品、臧天朔各自演唱的《朋友》,也因為宣揚友情和友愛,同時入選;當然,佔據比例最大的,還是「歌唱祖國」和歌頌「神州風情」等曲目。  《北國之春》也成為各地紅歌會的常規曲目。這首歌曲原本是日本民歌,創作於1977年,並在一年後流行日本全國。這是一首思念家鄉的歌曲,當時日本有很多年輕人為了求學或謀生而離開北方農村,他們唱起這首歌時,表達的是對家鄉的思念。1980年,作曲家呂遠將這首歌曲譯成中文,交由蔣大為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演唱,爾後火遍全國。這首歌也一度作為中日兩國往來的友誼歌曲,大凡在中日文化交流活動中,都愛重唱這首歌。  對比重慶的紅歌曲目,《中國紅歌會》的囊括範圍更廣,甚至有一部分歌曲在重慶紅歌曲目名單中被有意剔除,卻出現在了《中國紅歌會》的曲目名單中,比如對領袖的歌頌。在重慶紅歌曲目中,歌頌主題大多是國家、黨、延安和雷鋒等,27首革命老歌中僅出現一首歌頌領袖的歌曲《東方紅》,而在《中國紅歌會》的曲目中,就有大量與毛澤東有關的歌曲,比如《青稞美酒獻給毛主席》、《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等,甚至在有些唱區還出現了「毛主席」再現的景象。  在鄭州唱區的海選比賽中,就有一位崇拜毛澤東的中學教師繆世璇冒著酷暑,身著一件毛料軍服來到參賽現場。這位選手以扮演毛澤東和進行毛澤東書法表演參賽,「一舉轟動該唱區的演藝舞台」。  紅歌在流行的過程,也還會經常穿插一些「小插曲」。2009年前後,在四川資陽甚至還流傳「用紅歌治精神病」的說法,唱紅歌成為該地精神病院調節病人情緒的方法,不過此後這種「紅色療法」被證明是一種誤傳。  但紅歌「作用巨大」,也不斷被一些公開報道予以強化,甚至也不乏實例來「證明」。《人民日報》在報道重慶唱紅歌活動中,就引述了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的話表示,「唱讀講傳」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先進文化的影響力,提振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精氣神。而在該文的結尾,《人民日報》記者突出強調了重慶「唱紅」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進行,而就在「唱紅」一年後的2009年,重慶市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次年,重慶GDP增長也高達17.1%,增速排在西部第一位。  紅歌的邏輯  「『紅』是從『赤色革命』繼承來的一種顏色象徵,『赤色革命』也就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在學者徐賁的理解里,紅歌應該是與紅色革命有關的歌曲,按照他的分類,紅歌有三大主題:歌功頌德、歌頌幸福生活以及宣揚愛國主義。目前被廣泛再唱的紅歌,儘管在選擇曲目上有所「創新」,但也基本屬於這三大類別。  而在所有的紅歌中,長期保持核心地位的是《東方紅》,時至今日,其位置也依然無法撼動。  這首歌曲原本是流傳在陝西的一首民歌小調,原作的歌詞中甚至充斥著「你沒老婆我沒漢,咱二人好比一個瓣瓣蒜,親的哥哥離不轉」這樣的調情成分,而男歡女愛顯然不太符合紅歌又紅又專的要求。  後來的《東方紅》經過了多次改動,1943年冬,陝西農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隨後,延安文藝工作者將《移民歌》整理、刪修成為三段歌詞,並改名為《東方紅》,1944年在《解放日報》上發表。1949年後,為適應專業合唱隊表演,先後有多位作曲家將其改編為合唱曲,現在通行的合唱曲《東方紅》是由作曲家李渙之編寫的。最終傳播的這首歌曲,終於改成了謳歌「東方出了個毛澤東」的紅色歌曲。  在「文革」中,每天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會以這首《東方紅》開始,夜間則以《國際歌》結束。一九六六年「破四舊」狂潮中,北京三十四所中學的學生,甚至還一度籌備將北京市改為東方紅市,被周恩來得知後勸停。由此可見,這首歌曲在當時影響之巨。  「文革」中,紅色歌曲成為唯一的合法歌曲被傳唱,凡是帶有愛、姑娘、情郎、愛人等字樣的歌曲,統統被稱為黃色歌曲。  有保留的「懷舊」  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語錄歌從紅歌中的消失。查閱重慶市委宣傳部定稿的紅歌曲目、《中國紅歌會》公布的紅歌曲目以及建黨90周年紅歌推薦曲目,都不難發現,紅歌中非常重要的「語錄歌」徹底遁形。而根據重慶學者何蜀的研究,語錄歌是「文化大革命」最具時代特色的產物之一,「文化大革命」在世界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語錄歌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同樣是史無前例的。  「毛主席語錄歌」的誕生,最早是1966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7周年時由官方傳媒推出。《人民日報》隨後在當年的9月30日發表了第一批經官方審定認可的「毛主席語錄歌」,其中包括《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等10首。在此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日報》又接連公布了兩批語錄歌。  當時給「毛主席語錄」譜曲之多,今人難以想像。比如被稱為「老三篇」的毛澤東三篇文章《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中的許多「語錄」,都被譜成了歌曲,特別是《為人民服務》一篇,除去很少幾句話外,幾乎通篇被分解成「語錄」譜成了歌曲,當時有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可以從頭到尾又唱又跳將這篇文章演唱完。  「毛主席語錄歌」的作曲者們恐怕是完成了音樂史上最艱難的譜曲工作。有些被譜成歌曲的「毛主席語錄」,既無韻律、節奏,有的句子全是冗長的政治語彙,真是難為了作曲家。比如第一批「毛主席語錄歌」中那首,「什麼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麼人只是口頭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要將這樣的公文語言譜成有節奏而且易唱好聽的歌,實屬不易。  在何蜀的研究中,還發現一些長句子的語錄,如《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領導骨幹的積極性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幹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革命的紅衛兵和革命的學生組織要實現革命的大聯合》、《帝國主義制度必將隨著黑色人種的徹底解放而告終》等等,也都被譜曲歌唱。  語錄歌里最短的歌詞是「要鬥私批修」,雖然只有短短五個字,卻唱了三分鐘,將有限的旋律結合得錯落有致。最長的語錄歌,歌詞長得已不能用字數來計算,有個叫毛澤東思想光輝照萬代的文藝晚會,把毛主席的「老三篇」硬生生譜曲成大聯唱,唱滿整整一個晚會。  紅歌也曾作為武器,當做戰歌。從一九六六年底到一九六八年紅衛兵運動鼎盛時期,許多紅衛兵組織都創作了自己這一派的「戰歌」和歌頌自己造反紀念日的頌歌,歌詞中滿目都是「保衛毛主席」、「沖沖沖」、「殺殺殺」、「造反造反造反」、「開炮開炮開炮」等詞,歌曲則一律是大合唱、進行曲、高快硬響、刀槍並舉,充滿了硝煙味。  儘管紅歌被認為是一種裹挾著紅色記憶的「懷舊」行為,但現在重新來唱紅歌,「語錄歌」、「紅衛兵歌」卻是極少再現了。徐賁在談及這種懷舊情緒時認為,懷舊之情,也會因人、因事、因地而變化。紅歌不僅可以修改,標準也可以發生變化,不過面對任何一首紅歌,群眾的熱情總是很容易就調動起來了。  作曲家戚萬凱就創作了一首歌曲《啊,紅歌》,歌頌紅歌,為唱紅歌叫好,他在這首歌曲中稱讚紅歌「能斬妖除魔,歌聲中站起了一個新中國」,而在《重慶商報》發表這首曲目時,也高度讚揚了這首歌曲頌揚了紅歌的歷史功勛,認為紅歌抒發了山城兒女建設美好家園的豪情鬥志,為重慶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文中部分材料引自何蜀先生的長文《「文化大革命」中的歌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