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應該培養什麼樣的眼力——拍出好照片的訣竅大綱一、認識好照片二、攝影,追求什麼正文一、認識好照片當你掌握了攝影家的訣竅,你就會有不同尋常的眼光和新的要求。讓我們先看一幅照片:

這是美國職業攝影師塔貝爾.約翰(1849—1929)的作品《挑選蘋果的夫人》100多年前的攝影器材及感光材料技術已經能夠得到如此豐富而細膩的影調,的確令人嘆為觀止。如今我們手中的器材已經如此先進,照片的品質卻又有多大的提升呢?這的確是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去思考的問題。請大家認真地思考一下,100多年前人們已經可以拍出非常清晰、非常細膩,層次豐富、質感飽滿的照片。如果今天我們還是把圖像清晰、質感豐富作為主要的追求目的,而把照片本身的內涵和美學意境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是否會感到有些慚愧?因為有了先進的器材,且掌握了使用這些器材的技術,並不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所在。怎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怎麼才能拍出好照片?這正是我們需要共同學習和討論的問題。1.我們能夠從事哪一類攝影我們可以把攝影分一下類,從而決定自己可以從事哪一類攝影。一般來講,我們可以把攝影分為兩大類,即技術攝影與主題攝影。技術攝影——研究器材,並拍攝出人們難以看到甚至無法看到的圖像。就是用先進技術來展現特殊的視覺表現。比如:高速攝影、紅外攝影、X光攝影、3D攝影、全息攝影等。以下是X光攝影和高速攝影獲得的照片:

X光攝影——撲球

高速攝影——一盞點亮燈泡被擊碎的一瞬間主題攝影——作者通過照片傳遞思想和情感。隨著攝影文化的發展,還可以細分為藝術攝影和紀實攝影。而這兩種攝影都圍繞作者的拍攝意圖而採取不同的手法。藝術攝影比較講究藝術的表現力,允許擺布與製作;紀實攝影講究捕捉瞬間的真實性,運用抓拍的手法。但這兩者又難以截然分開,紀實攝影也要有藝術性,藝術攝影也離不開紀實攝影的某些元素。2.照片是有「調」的你可能會偶爾拍到一幅佳作,但你能否做到所拍的每一張照片都不「跑調」。即使很普通的一張照片也能讓人感覺到比較內行。從現在起,你應該調整你的思路,用心歷練自己的眼力。因為好照片的產生不是由照相機和你的拍攝技術決定的,好照片是由你的拍攝意圖決定的——思想決定攝影。要不斷培養自己具有判斷力和想像力的眼光。下面我們有兩組家庭攝影照片,可以作一下比較,也許可以提高我們對攝影的認識、興趣和信心。第一組是一位青年拍的照片,23歲,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攝影,對攝影的一系列技術性問題也沒有系統地研究過。但是,他具備了一定的想像力和對畫面的把控能力,憑藉自己的眼光拍攝了許多令人稱讚的照片。

如果大家認為以上的照片因為不是攝影家拍的,所以還不夠有說服力的話,那麼下面一組照片則是由中外攝影家拍攝的反映家庭生活的照片,並刊登在《大眾攝影》上。同樣是家庭生活照,你認為有很大差別嗎?

我們發現,在當前攝影器材如此完備和自動化的條件下,拍好照片的第一要件是學習和培養自己攝影的眼力。3.細心觀察,試試自己的眼力我們會發現,細心觀察和一般的看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事物中,如果我們能夠仔細地觀察,一定能夠發現不少有趣或者精彩的東西。這種樂於、善於去發現的敏銳性,正是攝影的樂趣所在。那麼用手中的照相機如何去表達我所看到的東西呢?有馬上能掌握的訣竅嗎?我們會把拍出好照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攝影家所掌握的訣竅告訴大家。為了讓我們能夠很好地認識和理解「訣竅」的內涵並運用到自己的拍攝實踐中,在這裡先做一個認識上的準備,請看下面幾幅照片,並以你現在的眼光解讀一下:

你認為哪一幅照片在不改變內容的情況下對你更有吸引力?(在上課時大部分學員認為右邊這幅照片相對好一些,因為左邊這幅荷花的拍攝顯得過於一般,而右邊這幅荷花則突出了重點)。繼續看下面兩幅照片,你認為哪一幅拍得好?

在看這兩幅圖片時,你不必用「反其意而取之」的思想方法來猜測,直觀地講,課堂中大部分學員喜歡的是左邊這幅照片,為什麼,因為它比較生動,也有一定的拍攝難度;而右邊這幅照片一下子不知其意,而且似乎不太符合照片的基本要求,沒有層次的黑面佔了大部分位置,只不過一朵白雲好像起了一點點綴的作用。現在我們來對這兩幅照片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左邊這幅照片告訴我們的是,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環境,一隻鳥即將降落在荷池邊的木樁上,動與靜的結合,感覺不錯。右邊這幅照片告訴我們什麼呢?一堵牆和很小一部分的天空,而卻是揭示故宮人文歷史方面很好的一幅照片,也是專業攝影家拍攝的。這張故宮宮牆的照片,畫面大部分是暗部,並且完全沒有細節,乍一看技術上是有欠缺的。但是這種違反照片對曝光、影調處理的一般原則的拍攝,實質是作者有意為之的。目的是為了表現宮牆的威壓、陰森,重現歷史內容,因此作者有意讓暗部曝光嚴重不足,並且在後期加重了這種陰暗的效果。這種反映故宮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思想的方式才能賦予照片一定的觀賞和品味價值。以上兩組照片對比的思考,你又感悟到什麼呢?一般來說,我們拍照片都是有一閃念的,不會盲目地去拍。那麼有哪些東西是我們會用照相機去拍攝的呢?用作留念和反映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社會情況等的鏡頭看到漂亮的東西好奇的、有趣的、值得品味的東西作為依據性的東西(裝修房子時把隱蔽工程拍下來,作為備份等)應該說攝影家拍攝的照片大多數也是在這些範圍之內,但是,攝影家拿出來的照片為什麼就能夠與眾不同呢?他們究竟有哪些訣竅呢?這就是我們下面進入正題要共同討論的問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他們都具備一個最關鍵的基本功,即能夠在普通中發現不普通的東西。解釋起來就是,他們能夠抓住大家都看見卻沒有發現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比如一般認為,在教室上課的學生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場景,要產生佳作則很難。而攝影家解海龍就是一幅課堂上學生的照片「大眼睛」而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傑作。請看照片:

拍攝"大眼睛"和"希望工程"那些苦孩子照片的作者叫解海龍。如果說能有一個人用照相機推動一場撼天動地的運動的話,那就是解海龍作為攝影家的解海龍能夠在課堂上拍出如此具有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的照片,而普通攝影愛好者能否也能在課堂上拍出好照片呢?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以上這幅照片價值的關鍵不在於技巧,而在於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和思想。因此,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思考,也能同樣在教室里拍出有價值的照片。為此我們來到社區教育的課堂,思考、發現並拍攝了這樣一幅照片:

「新的起點」: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精神飽滿,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聚精會神地學習電腦的操作。其神態反映出她的執著,猶如一位小學生,期待的目光蘊含著一種追求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這幅照片曾在攝影賽中獲獎)以上兩幅照片基本說明了攝影中思考與發現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位老師通過實踐作了一個演示,他告訴我們,用心觀察確實能夠訓練自己的眼光並提升拍攝興趣。下面,就請大家看這組照片——「窗外掠影」。

這幅照片是這位老師家的窗戶所面對的一個固定場景。通過細心觀察,就在這個窗口拍攝了幾十幅照片,下面選幾幅作一交流。

舊居晨曲

雪夜

城裡的月光

成長的音符

故居情懷

夕陽下的大樓(窗戶左側)由此,我們有一個感受,經常拍照片能夠訓練自己敏銳的觀察力。這樣一來,生活會豐富很多。同樣出去旅遊,你就會走過路過不錯過,看到的東西要多得多。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呢?這就是要訓練自己有攝影家的眼力,而攝影家又具備什麼樣的眼力,是否有可以掌握的基本訣竅呢?讓我們先看幾幅攝影家拍攝的照片,並了解他們拍攝的意圖,從中找一找他們具備這種眼力的基本訣竅。在觀看的同時,希望大家也給自己提一個問題,我會去拍這一類照片嗎?為什麼?

這是一幅表現奧運前北京市民關心奧運的照片,不是一張通常意義的能夠獲獎的照片,卻是一張通過圖片公司推薦很受媒體歡迎的好照片。因為它的內容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一家三口人,冒著嚴寒,騎著簡陋的三輪車,在路邊興緻勃勃地眺望還沒有完全蓋好的鳥巢。構圖工整,光線明亮,色彩鮮艷、飽和,符合多數人的審美習慣。並且以背影的表現方法,更增強了讀者猜想這一家人觀望鳥巢的表情和心情的興趣。

首先想到這張照片要一眼就能明白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作者選擇了一個姿容都美的女子穿上中國旗袍,並且站在極具東方色彩的天壇祈年殿前,用長焦鏡頭壓縮畫面增強它的圖案效果,並且用大光圈適度虛化背景,突出主體人物,前側光不僅使主體人物形象飽滿,而且整個畫面明朗亮麗,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這張照片之所以成為頗受歡迎的照片,是因為它傳達的信息是被多數攝影師所忽略的,恰好是反映了北京市民生活細節的信息,它不僅給人親切感、真實感,同樣還給人以新鮮感。也就是說它勝在放大了一般人因熟悉而忽略掉了的生活中的有符號性的細節。

請看攝影家李健拍攝的《時代》:當時尚的女子邁過老舊門檻的瞬間,作者按下了快門。畫面既簡潔又豐富,既精細入微又不拖泥帶水,讀者的視線被作者巧妙地引入到時代的變遷中,並由此產生更多的感觸與想像。所以我們還是重複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事物中,如果我們能夠仔細地觀察,一定能夠發現不少有趣或者精彩的東西。這種樂於、善於去發現的敏銳性,正是攝影的樂趣所在。二、攝影,追求什麼現在,我們可以初步回答這個問題,攝影,追求的是照片的內涵——表達內容的思想主題,以及用以渲染思想主題的美學意境。因此,我們學攝影要使自己具備兩種能力:通過觀察,捕捉美妙瞬間的能力(揭示主題)巧妙構圖的能力,使照片具有吸引力(視覺表現)每一個人都能拍出好照片,這不僅因為攝影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富有情趣,從而使你對攝影充滿濃厚的興趣,而且,當你通過學習、訓練和研究,一旦掌握了攝影的基本技能,你便會感到我有能力拍出大家都看到卻沒有發現的東西,並有能力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一幅佳作,甚至一幅傑作。它將訓練我們敏銳的目光和慎密的思維,使我們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意義。在攝影活動中,照相機只是工具,而一幅好照片的產生,其關鍵是我們的眼光,而眼光來自我們的思想。下面就讓我們來剖析一下專業攝影家的訣竅——攝影家的眼力。我們經常會在畫報、雜誌、書籍或者展覽會上看到許多美妙的照片。或許你也像大多數人那樣嚮往著:「但願我也能拍出哪種水平的照片!」,然而只是觀賞別人的照片實際上無助於我們拍出自己的好作品來。原因何在呢?因為我們並不懂該追求什麼。當我們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就覺得它的確很美。然而卻說不出它為什麼美,也說不出作者是怎樣把它創作出來的。也許某一幅作品會寫明作者使用的是什麼相機,什麼鏡頭,還告訴我們光圈、速度和感光度,甚至告訴我們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拍的。然而這些都是技術細節,並不能幫我們拍出佳作來,正像一個人儘管知道達﹒芬奇用的是什麼顏料和畫筆,卻畫不出像《蒙娜麗莎》那樣的名畫一樣。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需要知道應該追求什麼。「追求什麼」基本的原則——始終把握三項基本原則(指導性原則),并力求使它體現在每一幅照片中。一副好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有時也稱之為題材)。或是表現一個人,或是表現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現該題材的一個故事情節。主題必須明確,毫不含糊,使任何觀賞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一副好照片必須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換句話說,使觀賞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攝主體一副好照片必須畫面簡潔,只包括那些有利於把視線引向被攝主體的內容,而排除或壓縮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內容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根據這三項基本原則開始思考與實踐,你就會發現你作為攝影者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因為我們會用新的標準去觀賞一幅美麗的照片。更重要的是我們會用全新的方式去觀察這大千世界。從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畫面。這裡所講的三項基本原則是初學者賴以進步的基礎。所以,讓我們對這三項基本原則作詳細的探討。1.好照片要有主題好照片起碼要顯示出主題是什麼,我們稱之為第一原則,並且確保讓觀賞者也能一目了然。這是我們拍每幅照片時必須樹立的一個基本目標。在這裡,我們引用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中的一幅照片和詮釋來作一個分析,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作為一名初學者,說實話,我們在看到這幅照片時也許會有這樣的反應,這是一幅很普通的照片,我也能拍出這樣的照片。不錯,如果我們單從拍攝的技術上來看的話,似乎並沒有什麼難度。因為它在構圖、用光等方面似乎顯得很平淡,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恰恰相反的是,這幅照片在當時美國人的眼中,是一幅被公眾所認同的傑作。可以說,至今,這幅照片還是一幅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好照片。因此讓我們細細品味,並認識這幅照片的成功之處。這幅照片確實很簡單,但卻有其動人之處,為什麼?原因之一是這位削蘋果的婦女的姿態。她看著我們,目光溫和而開朗。原因之二是她的周圍環境:她周圍的景物能說明她是什麼樣的人和她一向是怎樣生活的。原因之三是她周圍的氣氛:大樹、空氣和陽光都有力地強調了她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平凡的。以上三個原因還只是這幅照片一般性主題的表達方式,而作為真正的傑作還要有進一步的要求。也就是我們要探討的,攝影家的眼力表現在何處。這是我們今後攝影創作的難點和關鍵——對於真正的好作品來講,它不僅要有明確的一般性主題,還要能表現普遍性主題。這個目標雖然難達到,但正是這一點使傑作區別於佳作。最起碼我們應該在每次拍攝時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以爭取成為佳作。一旦你發現自己拍到一幅能表現普遍性主題的傑作時,就不會感到意外了。這幅削蘋果的老婦人照片正是這樣一幅作品。這幅照片里的所有因素綜合起來表現了一個普遍性的主題。這不只是一個正在削蘋果的婦女,她代表著所有這一類型的婦女——她們勤勞、樸素、踏實、堅強、善良、健壯。在當時,這簡直是美國人理想中的典型的母親。我們曾經拍過多少這樣的婦女?——也許你曾經拍過自己的母親、親戚朋友或鄰居,而有多少照片在表現普遍性主題上如此成功?如果並不多,或者一張也沒有,那就讓我們問一問自己為什麼。是不是自己從心底里就認為她們並不是什麼地道的模特兒?是不是覺得一幅漂亮的照片一定應該選一個漂亮的女子才能拍得出來?或者由於自己對拍攝對象太熟悉了,所以只把她看作是個具體的對象,而不是「婦女」、「母親」或「少女」?或許我們會認為她從來沒有過什麼壯舉,也沒有什麼影響力?或者認為我怎能把一個削蘋果的婦女拍成令人感興趣的照片呢?這幅照片的攝影者伊夫·阿諾德卻認識到這個場景所具有的特質——普遍性的主題,於是她按下了快門。這位婦女是她的母親?姐妹?還是她的鄰居?對此我們並不知情,也並不關心。而這位婦女現在已經屬於全世界了。我們每個人只要看到她,就能了解了她的某些經歷,就觸動了我們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普遍性。我們有許多攝影師在拍攝兒童的照片之後,卻沒有捕捉到「童年」、「天真」或「青春」。有許多婚紗攝影師,在拍攝了許多婚禮之後,卻從來沒有捕捉到「愛」、「情」、「人生」或「幸福」。在我們的拍攝過程中,大部分是具有一般性主題的照片,這些照片只要有一定的藝術性,都可以成為比較好的照片。如果我們能夠從中發現帶有普遍性主題的照片,那麼,它的藝術價值就會相對更高。下面我們拿三張照片作一比較。

「子彈穿過撲克牌的一瞬間」——一般性的主題

「跨越」——一般性的主題是,一位探險者越過山壑;普遍性主題是表現了一種不畏艱險的勇敢精神

「村裡來了戲班子」——一般性主題是,農民都來看戲;普遍性主題表現的是,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因此,就這三張照片作一比較的話,「村裡來了戲班子」相對來說是一幅比較好的作品;「跨越」其次(相對而言,因為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這個主題比勇敢精神這個主題更深刻)。當然,對於一幅作品而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毋容置疑的。而我們今天評析的出發點則從一般意義上作一比較,目的是啟發大家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拍攝眼力。下面,我們再通過舉例,進一步說明普遍性主題在照片中的作用。請看幾幅在某次全國攝影賽中獲獎的照片:

「情深意更濃」(三等獎)熱戀(優秀獎)獲一等獎的《山娃》其普遍性主題揭示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徵;獲二等獎的《秋韻》其普遍性主題反映的是一種生活氛圍和意境;獲三等獎的《情深意更濃》其普遍性主題表現的是一種生活狀態;獲優秀獎的《熱戀》其普遍性主題是以擬人化手法表現動物的情感世界。從主題反映的性質來說,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這幅作品給予一等獎是比較容易令大家接受的。當然,我們也許認為《情深意更濃》這幅作品也很有吸引力,而且它反映的是一種和諧;《熱戀》這幅作品很生動,也很漂亮,能拍到也確實不易。然而這樣的排列似乎是評委的一種判斷標準,值得我們去思考。如果你作為評委將會如何去評判呢?拍攝前確立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是攝影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捕捉美妙瞬間能力的基本要素。拍攝從形式上看是被動的(因為存在才能拍攝),但在內涵的開掘上,拍攝者又是主動的。如何開掘主題:問題:我們往往在拍攝的時候會處於被動的狀態,這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不少拍攝者認為,我拍什麼,怎麼拍,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不可能是被動的。實際上,往往因為你認識上的偏差,而造成難以把握畫面的情況。比如我們經常會去拍攝風景照,這裡有兩種拍攝方法,第一種是,「哇!這裡的風景太美了。」於是把它拍攝下來。結果是好多人會到這裡拍攝,畫面大同小異。因為在你的眼中,美麗的風景才是我所要的結果。因此是客觀的景色決定了你的拍攝。第二種拍攝是,自然景色客觀存在,它是大自然的造化。因此,我要描繪的是大自然的變化與魅力,甚至把景與人文聯繫在一起(留意「負空間」的作用——我們一般把被攝主體稱為「正空間」,而把被攝主體以外的空間稱為「負空間」),從而使照片更具意境。(主題得到了開掘與深化)。兩種不同的思路,決定了你是攝影家的眼光還是普通愛好者的眼光。因此,取景和所產生的畫面就有了區別。中國古代的一些詩詞曾為我們提供了非常神奇而美麗的風光「照片」。以廬山為例,唐代詩人李白以他的浪漫情懷,通過觀察,捕捉到了這樣一幅風光美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壯觀的景色,似乎沒有比它更好的了。但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蘇東坡)眼中的廬山是這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把景與人生聯繫在一起,使人聯想和深思,極大地拓展了人們想像和思考的空間,並富有哲理。為此,這正是人們更喜歡蘇東坡並認為他的詩超越李白的理由。因此,對於相同的景色,拍攝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思考和判斷,從而拍出不同內涵的照片。正如美國攝影家法寧格所說,任何一張好照片都不是被攝景物的複製品。下面再讓我們欣賞幾幅一位美國攝影家眼中的中國風光照片,主題是「神秘、古老、現代的中國」,並細細地品味一下。

這些反映風景的照片中,我們都能體味到人文的氣息。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在本課程中所講的基本原則和一切技巧(包括構圖技巧),綜合起來都是為了強化這樣一個目標——使你有能力去最有力地表現每幅照片的主題——帶有普遍性的寓意,就像以上「削蘋果的婦女」這幅照片所表達的寓意一樣。所以,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你打算按下快門,必須提醒自己的第一個問題:第一、這張照片我要表現的主題是什麼?在拍攝時如何使自己始終能夠保持「主題」意識?一般攝影往往只注意對象是否都在取景框里,而忽視要表達什麼,使我們的拍攝缺乏創作過程。而缺乏創作過程就使拍攝變得枯燥乏味。所以在我們選取拍攝目標的同時,必須要有思想的參與,因為一旦我們的觀察有了思想的翅膀,就能夠比較準確的選定自己的拍攝目標。當然,我們反映主題可以採取不同的手法:直接反映——一目了然的主題。間接反映——照片畫面的背景主題。曲折反映——通過畫面而產生的聯想、思考、想像或所感受到的一種意境。主題要反映事物的本質真實。照片畫面的真實不等於事物本質的真實,反映本質真實才使照片具有生命力。比如你看到路上有人在乞討,便拍下來,取名為「窮人的生活」。那我們可以想一想,這是我們社會的本質真實嗎,不是,它只是一種個別現象,甚至有許多是假的。那你這幅照片又有什麼價值呢。攝影家的話——最好的相機是思想。好照片是你的思想與你所發現的某個事物碰撞所產生的火花,而這個火花就是你想要反映的主題,我們只是用照相機把它記錄了下來。主題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核心。但是一個值得我們追尋的主題不需要刻意的設計和雕琢,只需要我們靜靜地思考和自然的流露,以純真的情感和平靜的心態關注生活,關注你的周圍。如果你堅持的話,一定能創作出有價值且具個性的作品。在這裡請欣賞一組作品:作者李尉,一位1981年出生的青年。他以一組質樸、淡雅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真實思想和創作意圖,與觀眾進行了心靈的交流。

老樹呀,小時對你說,我想飛,現在告訴你,我欲回呀……(表達了濃濃的思鄉情)

白頭牆,牆腳梅,老屋,我回來了……(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回到家鄉的真情流露)

窗台上的熱水瓶還是原樣的立在那裡(對家鄉的感受依然如故,也看到了家鄉沒有變化)

牆角的野菊,靜靜的綻放著……(從心裡迸發出新的希望)李尉說,關於家鄉的片子我拍了不少,各類題材的都有。這樣的表現方式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在熟悉的環境下拍攝,我總是對局部的東西更關注一些。此作品獲得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銅獎,第23屆中國國際影展黑白類銀獎。(摘自《大眾攝影》)2.一幅好照片要有一個能吸引注意力的主體通常,為了表現主題,一幅作品中要有一個主要的趣味中心。這個被攝主體可能是一個人,一件東西或者一群人或一組事物。請注意,確立主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反映我們的拍攝主題,這是我們用照相機取景的緣由。這裡我們引用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中的一幅照片及解釋來說明這個問題。

在勒內·伯里拍的這幅照片里,趣味中心顯然是那頭仰著頭的小牛犢。畫面上雖然能看到很多牛犢,然而注意力全集中在這頭小牛身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沒有任何東西能分散你對這頭小牛的注意力。別的牛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唯有這頭小牛顯得特別突出這幅作品的主題是什麼呢?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寓意(一種間接的表現手法)——這完全取決於你對這個主角的看法了。一幅作品的寓意取決於觀賞者對它的理解。這和作者的意圖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你是怎麼看的呢?這頭小牛表現的是「個性」、「純真」、還是「好奇心」?不論你怎樣理解,主題就來自這一瞬間集中在這頭小牛身上的不可轉移的注意力。在拍這幅照片的時候,作者一直耐心地等待著合適的瞬間,眼睛緊盯著牛群,大腦不停地發出這樣的信息:「不行,還不行……等等……再等等……繼續觀察……沉住氣……」終於,理想的瞬間出現了。一頭小牛天真而好奇地把臉轉向了鏡頭。大腦發出了指令:「快拍!」,這個時機抓得恰到好處,快門一開,永遠記錄下了這個難忘的影像。再聯繫前面「削蘋果的婦女」這幅作品,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拍攝對象——這位削蘋果的婦女身上。她讓這位婦女坐在正前方,幾乎是畫面的中心位置上,目光直視鏡頭。正因為她位居前方正中,而且目光直逼我們,使我們別無選擇,一看這幅照片,就一定會首先看到她!我們的一切注意力都被集中在她的身上。那麼,在你的作品裡,怎樣做才能把觀賞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攝主體身上呢?方法是不勝枚舉的。在本「課程」的學習中你會全部掌握。比如說,怎樣安排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怎樣布光,怎樣運用快門和光圈,怎樣搭建畫框等等。以上種種攝影技術是專業攝影家按自己的意圖在所拍的每一幅照片上為吸引觀眾注意力所慣用的一些行業訣竅。在學習中你也將學會如何把所有這些訣竅運用到你的作品中去。到現在,你要是再去拍照時,就該在任何時候都要向自己提出兩個問題了:這張照片我要表現的主題是什麼?怎樣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又如何把觀賞者的視線引過來?小貼士:拍照時——被攝的對象有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攝影家的訣竅在於能夠分辨出以哪一個作為主體更能表現主題。如果整體與局部所能反映的是同樣主題的話,一定會選擇局部而非整體。因為局部反映更加集中而清晰。這就是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段,使畫面更具想像力。3.好照片畫面要簡潔簡潔的目的是為了集中注意力,使主體更為突出,從而更好地表現主題。下面,我們還是引用紐約攝影學院教材中的演示照片和相關的分析來認識「簡潔」的作用。

我們對於這張照片的主題不會產生任何誤解。哪怕你並不知道這位婦女是誰,也並不知道她的背景,你還是能理解它的主題:一位女性的難以抑制的悲痛。如果我們知道她是一位陣亡戰士的母親,照片是在覆蓋著國旗的棺材即將下葬時拍攝的,這也只不過強化了我們對主題的理解而已。而這張照片的魅力就在於我們並不知道這些事實,全憑照片本身說明問題。照片的作者是馬諾斯,他是怎樣如此強化了主題的呢?他當時正參加這個悲戚的葬禮。但是他剋制著自己的感情,並沒有見什麼就拍什麼,他幾乎做到了非常平靜地觀察。他懷顧四周,自問道:「這個場面說明了什麼……」、「這裡的主要情緒是什麼?」當然是悲痛。他本來可以站在後邊拍攝墓穴邊上悲傷的送葬人群。但是悲痛的表情在哪裡更能令人心碎呢?(確立了主題,就要尋找表達主題的主體)是在成百人的臉上,還是僅僅一個人的臉上呢?悲痛是一種高度的個人感情,所以,馬諾斯選擇了簡潔。他不去拍那數百張面孔,只拍一張面孔。舍掉不重要的內容,只聚焦於這張表現母親的最純潔、最痛楚、最具個人情感的悲痛的面孔,結果就拍出了這張觸動心靈的傑作,把悲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每當你通過取景器觀察,並在按下快門之前,總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身上了?是否瞄準了這個場景中的關鍵要素?分散注意力的東西都排除了嗎?不必要的內容都捨去了嗎?我是否把畫面簡化到了最佳程度?」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再按下快門。讓我們再回顧前面兩幅照片,在「牛犢」這張照片中,作者是怎樣簡化畫面的呢?請你再仔細看看這幅作品。沒有分散注意力東西。沒有看到別的牛犢在抬頭看著你,看不到半點牛欄,也看不到牧人的長筒靴。畫面中的每樣東西都為了烘托主題。你見到的只有牛群中心的一頭小牛的面龐,而這個牛群卻大得一直擠到畫面之外的四面八方。畫面簡潔到了極點。那幅「削蘋果的婦女」的畫面是否簡潔呢?背景上有樹又有房子,如果作者為了簡化畫面,把它們都去掉行嗎?我們認為不行,理由如下:所謂簡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題的因素。這並不意味著把背景上的東西統統去掉。如果周圍環境有利於表現主題,它們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掉。在這幅照片里,樹和房子恰恰有利於說明這位善良老人的生活世界。這個環境有利於我們對她的了解。所以,不但是恰當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必須拍攝進去(負空間對突出主體表達主題的作用)。對於「簡潔」的作用我們可以做個試驗:這裡是我們一位老年學員隨意提供的一幅菊花的照片。他想表現菊花的美,卻又覺得不甚滿意。因此他在不影響主題的前提下用簡化的方法做了處理,讓我們看看會在我們的視覺上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於是,在你按下快門之前,就有三個問題值得考慮了:第一、這幅照片我要表現的主題是什麼?第二、我怎樣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身上,又如何把觀賞者的視線吸引過來?第三、畫面簡潔了嗎?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於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的東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項內容?如果你能夠把這些要點始終用在平時的攝影中,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這就是好照片的基本要素。也是你去判斷任何一幅作品的基本要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