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nry_y

链接:ac.nowcoder.com/discuss来源:牛客网

前言

因为看各位大佬都发了一些难度较高的演算法,所以打算造福一下入门选手qwq。

求赞啊qwq想摆脱中奖绝缘体。36场没中过(在这方面即将赶上wjy神仙)。

有啥问题可以在原文评论中提出。要一模了大概就周末会上牛客吧...

其实上面说了一堆废话2333

总结一下就是你们的赞和收藏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废话,评论一下也是可以的2333)我想要血小板!

hash入门

首先介绍一下hash?

事实上是一种叫做蛤丝的病毒

以下讲到的hash都是OI/ACM中最常用到的hash方法:进位哈希

做法:

首先设一个进位数base,并设一个模数mod,而哈希其实就是把一个数转化为一个值,这个值是base进位的,储存在哈希表中,注意一下在存入的时候取模一下即可。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字元串orzc

枚举这个字元串的每一位,与base相乘得到ans,然后mod一下,就得到orzc的哈希值

但是哈希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哈希冲突

什么是哈希冲突呢?

就比如说orzc的哈希值是233,而orzhjw的哈希值也是233

那么我们在查询的时候代码会认为这两个字元串是相同的,但显然这两个字元串是不同的

减少哈希冲突的方法很多

自然溢出法,双哈希之类的

看一道例题理解一下

洛谷P3370 【模板】字元串哈希

事实上如果理解了刚刚讲的hash的原理的话,这道题就很水了,因为本来就是模板题

用一段hash的代码再来巩固一下刚才的知识

#define base 233
#define inf 1<<30
ull mod=inf;
//定义一个大数(最好是质数)作为模数,这里用的是1<<30
//定义一个base进位,这里是233
il ull hash(char s[]){
ll ans=0,len=strlen(s);
for(ll i=0;i<len;i++){
ans=(base*ans+(ull)s[i])%mod;
}
return ans;
//枚举该字元串的每一位,与base相乘,转化为base进位,加(ull)是为了防止爆栈搞出一个负数,(ull)是无符号的,但其实加了一个ull是可以不用mod的,加个mod更保险
//然而加了mod会很玄学,莫名比不加mod慢了300多ms
}

因为懒就没有去找一个大质数来当mod,用了1<<30代替,但是最好还是找一个大质数当mod(搜索一下生日悖论?大概就会明白原因了)

最后贴一下刚刚的例题的两种解法:

解法1:单hash/自然溢出法

这里就当一种解法来说吧

因为代码差异不大

这道题的话单hash mod开大质数是可以过的,但是在大多数难一些的题目里面是会被卡掉的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ll int
#define inf 1<<30
#define mt(x,y) memset(x,y,sizeof(x))
#define il inline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il ll max(ll x,ll y){return x>y?x:y;}
il ll min(ll x,ll y){return x<y?x:y;}
il ll abs(ll x){return x>0?x:-x;}
il ll swap(ll x,ll y){ll t=x;x=y;y=t;}
il void read(ll &x){
x=0;ll f=1;char c=getchar();
while(c<0||c>9){if(c==-)f=-f;c=getchar();}
while(c>=0&&c<=9){x=x*10+c-0;c=getchar();}
x*=f;
}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01
#define base 233
ull mod=212370440130137957ll;
ll f[N],n;
char a[N];
//ull hash(char s[]){ ll ans=0,len=strlen(s); for(ll i=0;i<len;i++){ ans=((base*ans+(ull)s[i])+mod)%mod; } return ans; }
//这个是单hash+大质数mod,也是可以过的,但是会比较慢

ull hash(char s[]){//自然溢出
ull ans=0,len=strlen(s);
for(ll i=0;i<len;i++){
ans=base*ans+(ull)s[i];
//这里不使用mod让它自然溢出,定义为ull的数在超过2^32的时候会自然溢出
//如果把这个换成上面的hash就会400ms+
//所以说自然溢出大法好
}
return ans;
}
int main(){
read(n);
for(ll i=1;i<=n;i++){
scanf("%s",a);
f[i]=hash(a);
}
sort(f+1,f+n+1);ll ans=1;
for(ll i=1;i<n;i++){
if(f[i]!=f[i+1])ans++;
}
printf("%d
",ans);
return 0;
}

解法2:双hash

其实就是用两个不同的mod来算hash,哈希冲突的概率是降低了很多,不过常数大,容易被卡,这道题要700ms+

本人还是更推荐自然溢出法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ll int
#define inf 1<<30
#define mt(x,y) memset(x,y,sizeof(x))
#define il inline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il ll max(ll x,ll y){return x>y?x:y;}
il ll min(ll x,ll y){return x<y?x:y;}
il ll abs(ll x){return x>0?x:-x;}
il ll swap(ll x,ll y){ll t=x;x=y;y=t;}
il void read(ll &x){
x=0;ll f=1;char c=getchar();
while(c<0||c>9){if(c==-)f=-f;c=getchar();}
while(c>=0&&c<=9){x=x*10+c-0;c=getchar();}
x*=f;
}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01
#define base 233
ull mod1=212370440130137957ll;
ull mod2=inf;
ll n;
char a[N];
struct node{ll x,y;}f[N];
il ull hash1(char s[]){
ll ans=0,len=strlen(s);
for(ll i=0;i<len;i++){
ans=(base*ans+(ull)s[i])%mod1;
}
return ans;
}
il ull hash2(char s[]){
ll ans=0,len=strlen(s);
for(ll i=0;i<len;i++){
ans=(base*ans+(ull)s[i])%mod2;
}
return ans;
}
il bool cmp1(node a,node b){return a.x<b.x;}
il bool cmp2(node a,node b){return a.y<b.y;}
int main(){
read(n);
for(ll i=1;i<=n;i++){
scanf("%s",a);
f[i].x=hash1(a);
f[i].y=hash2(a);
}
sort(f+1,f+n+1,cmp1);sort(f+1,f+n+1,cmp2);
ll ans=1;
for(ll i=1;i<n;i++){
if(f[i].x!=f[i+1].x||f[i].y!=f[i+1].y)ans++;
}
printf("%d
",ans);
return 0;
}

这道题也是可以打字典树的,也是裸的做法,读者也可以尝试一下,因为这里是讲hash的所以就不放字典树的代码了

hash进阶:使用字元串hash乱搞的姿势

主要介绍hash的各种乱搞方法,hash入门请参照我之前这篇文章

不好意思hash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在开头先放一下题表(其实就是我题解中的hash题目qwq)

查询子串hash值

必备的入门操作,因为OI中用到的hash一般都是进位哈希,因为它有一些极其方便的性质,比如说,是具有和前缀和差不多的性质的。

假设一个字元串的前缀hash值记为 h[i] ,我们hash时使用的进位数为 base ,那么显然 h[i]=h[i-1]*base+s[i]p[i] 表示 basei 次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O(1) 得到一个子串的hash值(设这个子串为s[l]...s[r])

typedef unsigned long long ull;
ull get_hash(int l, int r) {
return h[r] - h[l - 1] * p[r - l + 1];
}

可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进行进位哈希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把原先得到的哈希值在 base 进位上强行左移一位,然后放进去当前的这个字元。

现在的目的是,取出 1r 这段子串的hash值,也就是说, h[l-1] 这一段是没有用的,我们把在 h[r] 这一位上, h[l-1] 这堆字元串的hash值做的左移运算全部还原给 h[l-1] ,就可以知道 h[l-1]h[r] 中的hash值,那么减去即可。(简单的容斥思想)

这是基本操作,现在来看一个这个的拓展问题。

题意

现在有一个字元串 s ,每次询问它的一个子串删除其中一个字元后的hash值(删除的字元时给定的)

要求必须 O(1) 回答询问

Sol

删除操作?那不能像上面那样子简单粗暴的来搞了,但是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假设我们现在询问的区间为 [l,r] ,删除的字元为 x (指位置,不是字元)

类比上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先 O(1) 得到区间 [l,x-1] 和区间 [x+1,r] 的hash值,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两段拼起来了,由于我们使用的是进位hash,所以其实很简单,强行将前面的区间强行左移 r-x 位(这么看可能会好理解一点: r-(x+1)+1 )就好。

代码实现也很简单

typedef unsigned long long ull;
ull get_hash(int l, int r) {
return h[r] - h[l - 1] * p[r - l + 1];
}
ull get_s(int l, int r, int x) {
return get_hash(l, x - 1) * p[r - x] + get_hash(x + 1, r);
}

这题的原题是LOJ#2823. 「BalticOI 2014 Day 1」三个朋友 ,需要分类讨论一下,不过知道上面这个也就不难了

用hash求最长回文子串/回文子串数

最长回文子串!我知道!马拉车!可以 O(n)

可是如果你马拉车写挂了呢?或者像我一样不会马拉车

这时候就得靠hash来水分了

我们知道,回文子串是具有单调性的

如果字元串s[l...r]为回文子串,那么s[x...y](l<x,y<r)也一定是回文子串

单调性!我们是不是可以二分?

我们暂时只讨论长度为奇数的回文子串。(事实上,长度为偶数的回文子串与奇数的只是处理上的一些细节不同,仅此而已)

考虑枚举回文子串的中点,并二分回文子串的长度(不过一般来说,二分回文子串的长度的1/2可能会更好写一点),那么我们使用上文提到的 O(1) 查询子串hash值的方法,就可以 O(1) 判断二分得到的这个子串是不是回文子串了。

对于长度为偶数的回文子串,枚举中点左边/右边的字元即可

效率是 O(nlogn) 的,复杂度较马拉车演算法比较逊色,不过如果马拉车演算法打挂或者是时间复杂度允许的情况下,hash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后还有一种方法,适合像我这种下标总是搞错的,可以直接处理出正串和反串的hash值,然后每次根据二分出来的长度计算整个字元串的起止,判断正串和反串的hash值是否相等即可。(这样就不用研究恶心的下标了...研究下标还得分奇偶讨论...)

字元串的很多特性是具有单调性的,二分求解是一个常见的思路,配合哈希进行判断操作一般可以做到在 O(nlogn) 效率内完成问题

例题:SP7586 NUMOFPAL - Number of Palindromes

练习:LOJ#2452. 「POI2010」反对称 Antisymmetry

例题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unsigned long long ull;
#define N 10100
#define base 13131

char s[N];
ull h1[N], p[N], h2[N], ans = 0;
int n;

ull gh1(int l, int r) { return h1[r] - h1[l - 1] * p[r - l + 1]; }
ull gh2(int l, int r) { return h2[l] - h2[r + 1] * p[r - l + 1]; }

ull query1(int x) { //奇
int l = 1, r = min(x, n - x);
while(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gh1(x - mid, x + mid) == gh2(x - mid, x + mid)) l = mid + 1;
else r = mid - 1;
}
return r;
}

ull query2(int x) { //偶
int l = 1, r = min(x, n - x);
while(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gh1(x - mid + 1, x + mid) == gh2(x - mid + 1, x + mid)) l = mid + 1;
else r = mid - 1;
}
return r;
}

int main() {
scanf("%s", s + 1); p[0] = 1;
n = strlen(s + 1);
for(int i = 1; i <= n; ++i) {
h1[i] = h1[i - 1] * base + s[i];
p[i] = p[i - 1] * base;
}
for(int i = n; i; i--) h2[i] = h2[i + 1] * base + s[i];
for(int i = 1; i < n; ++i) {
ans += query1(i) + query2(i);
}
printf("%llu
", ans + n);
}

用hash代替kmp演算法

关于kmp演算法,可以看pks大佬的blog,讲的真的很好!

但是我们这里不讲kmp演算法,我们利用hash来代替kmp演算法求解单模式串匹配问题。

但是kmp演算法的next数组真的很妙!可以解决很多神奇的东西,强烈推荐去学学!

好了,步入正题。

单模式串匹配问题是什么?

给出两个字元串 s1s2 ,其中 s2s1 的子串,求 s2s1 中出现多少次/出现的位置。

如果有认真看过该篇文章的第一子目的话,应该不难想到这题的hash做法。

具体做法是预处理出来两个串的hash值,因为求的是 s2s1 中出现的次数,所以我们要匹配的长度被压缩到了 s2 的长度,所以我们只需要枚举 s2s1 中的起点,看看后面一段长度为 len 的区间的hash值和 s2 的hash值一不一样就好。

时间复杂度是O(n+m)的!和kmp演算法一样!

例题:LOJ #103. 子串查找 (本来想放洛谷的结果要输出next数组就没办法了23333)

练习:UVA10298 Power Strings

例题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0010
#define ull unsigned long long
#define base 233

ull h[N], p[N], ha;
char s1[N], s2[N];

int main() {
scanf("%s%s", s1 + 1, s2 + 1);
int n = strlen(s1 + 1), m = strlen(s2 + 1);
for(int i = 1; i <= m; ++i) ha = ha * base + (ull)s2[i];
p[0] = 1;
for(int i = 1; i <= n; ++i) {
h[i] = h[i - 1] * base + (ull)s1[i];
p[i] = p[i - 1] * base;
}
int l = 1, r = m, ans = 0;
while(r <= n) {
if(h[r] - h[l - 1] * p[m] == ha) ++ans;
++l, ++r;
}
printf("%d
", ans);
}

用hash代替其他一些字元串演算法

前方高能!

因为博主并没有写过,所以并不打算深入讲(没写过不熟悉啊...)

这一子目会分析一下hash还能代替哪些演算法以及使用hash演算法代替的复杂度是多少

manacher演算法

求最长回文串/回文串个数manacher演算法是可以做到 O(n)

使用hash+二分可以做到 O(nlogn) ,并且实现简单

kmp演算法

进行单模式串匹配可以使用hash进行

复杂度 O(n+m) ,kmp演算法复杂度也是 O(n+m) 。但是kmp的next数组可以做到一些hash做不到的事情。

上面两个是前面两子目分析过的。

AC自动机

多模式串匹配:求文本串中各个模式串出现了多少次。

设文本串的长度为 n ,模式串的总长度为 len ,模式串的个数为 m

hash出文本串中每个子串,并存入一个map中,复杂度是 O(n^2logn) 的(用map主要是便于查询)。然后hash出每个模式串,复杂度是 O(len) 的。

对每个模式串,查询对应的map中文本串的子串的个数即可。复杂度 O(mlogn)

总复杂度是 O(n^2logn+len+mlogn)

这个 log 可以去掉的(自行写个哈希表)。

所以并没有什么用...还是用AC自动机实在。

用AC自动机可以做到 O(n+len)

后缀数组

求后缀数组中的SA数组。(如果不知道请自行百度)(给定的串为S)

最暴力的做法是直接对每个后缀进行排序,并逐字元匹配,这样会达到 O(n^2logn)

那么有没有不这么无脑的做法?

有!有个hash+二分的神仙做法可以做到 O(nlognlogn)

我们处理出整个串S的hash值。

在排序中对两个子串进行排序的过程中,采用二分找相同的前缀(比较用hash,可以 O(1)),那么设我们最后二分到的值为r,则直接比较 s[x+r+1]s[y+r+1] 的大小即可(设子串1的起点为 x ,子串2的起点为 y )。这样每次比较的复杂度就是 O(logn) 了。

加上排序,总的复杂度为 O(nlognlogn)

并且其实还能求出height数组的,但是我自己对height数组的理解也不大行,所以这里就不讨论这个。

而后缀数组的复杂度是 O(nlogn) (使用倍增法)

后缀数组这部分主要参考自李煜东的《演算法竞赛进阶指南》。

使用hash的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在复杂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多hash(不过一般双hash就够)

比赛时能不用自然溢出就不要(平时刷题如果用自然溢出被卡可以及时换掉,但是比赛时如果用自然溢出,OI赛制就GG了)

模数用大质数这个不用说了

并且进位数不要选太简单的,比如 23313131 这样的,尽量大一点,比如 1313131233333 。太小容易被卡。

以及要合理应对各种卡hash方法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卡一遍hash,详情请参考BZOJ hash killer系列。

(各位巨佬可以尝试一下hash killer 3啊233333)

与作者交流:ac.nowcoder.com/discuss

更多演算法和题解:ac.nowcoder.com/acm/con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