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借阿里、馬雲的名頭炒作,這種事情最在近幾年明顯愈演愈烈,而美團王興近日的借題炒作,則頗有登峯造極之感。

3月28日,在彭博商業週刊發表的《世界最大外賣帝國》一文中,美團王興點名馬雲,且語出驚人,“我仍然認爲他有誠信問題,多年來損害了中國的聲譽。”

炒作是個“四兩撥千斤”的技術活,弄不好就會翻船,但王興這次“口無遮攔”不僅翻船,日後寫中國互聯網史,幾乎也是可以大書一筆的。

從社會輿論到互聯網圈,從中國到國際社會,除了王興,沒有人敢說馬雲“損害了中國的聲譽”,不是說沒人敢批評馬雲,而是因爲馬雲做的事情恰好相反!這些年,誰的國際化走在互聯網公司的最前面?誰的創新屢屢成爲破題世界性困局的中國方案?說馬雲的誠信有問題,也很難解釋,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怎麼會做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怎麼會讓芝麻信用成爲中國信用體系的建設最耀眼的一項成就……

就事論事,王興批評馬雲的“論據”,竟然還是一樁8年前的陳年舊事——2011年的支付寶剝離事件。而這樁事件,其實早有定論。

在合法性和必要性上,當年支付寶事件處理的方式是不存在疑義的,現在更證明是極爲正確的。在董事會的程序上,支付寶剝離事件儘管如馬雲所說“並不完美”、略有折衷,但的確也是“唯一正確”、完全合法的選擇,更何況,在此事件中最有發言權的阿里巴巴董事會,事後甚至連任何激烈的公開言辭都沒有。考慮到支付寶今天的發展局面與當時的決策關係甚大,作爲局外人的王興再翻舊賬,也就毫無意外地成了一個人的狂歡。

身不正,影自斜!讓王興的言論毫無立足之地的,明顯還有王興和美團的性格與站位——王興賦予美團的性格,是樂於到處樹敵,真正的建樹卻乏善可陳;而美團自身的站位,目前內憂不少,外患更甚,在餓了麼對美團的追趕中,美團當前已是愈發地騎虎難下!

一言以蔽之,王興此時的口無遮攔,實質是美團壓力山大、騎虎難下的折射。

阿里在做什麼?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市場數據則顯示,近一年來,餓了麼在各核心地方市場佔有率連續突破50%,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阿里入局餓了麼僅一年,美團在外賣領域引以爲傲的絕對領先,已經變得不那麼領先!

王興爲什麼急了?2018年9月,美團上市,開始全面接受資本市場的審視,美團所面臨的競爭壓力、美團商業戰略的混亂,直接導致了資本市場的看衰,所有這些,勢必會使得王興急上加急,口不擇言。上市至今的幾個月內,美團市值縮水近1/4。最新一季美團財報,美團千億級的年度虧損給了資本市場一個措手不及,在外賣核心業務上,從2018年到2019年,美團外賣將佣金從15%漲到19%、部分商家的抽成高達26%,美團去年Q4外賣的訂單增長、交易量增長幅度則大幅放緩。在外部競爭升級、自身失衡加劇、經濟大環境不佳三重不利因素的疊加下,不要說美團的投資人已經對等待美團盈利失去耐心,單是大量商家被迫逃離美團這個風險點,隨時就可能讓外賣這個核心業務暴雷……事實上,戰略層面的美團已經迷失——在新業務失血不止的“鉅虧式擴張”下,美團的核心外賣業務也越發穩不住,這令美團進退失據。

未來一段時間,在競爭層面,餓了麼、口碑全面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對美團可能形成摧毀式的打擊,對這一點,王興不可能沒有感知。餓了麼與美團的競爭,之前餓了麼是戰略防禦,然後是難見分曉的戰略僵持,但是,當餓了麼、口碑藉着消費升級的勢頭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一直是美團的戰略腹地,就等於戰火燒到了美團的關鍵要害。事實上,整個2018年,餓了麼在三四線城市的外賣訂單已經呈現出爆發態勢,而今年,之前不甚重視三四線市場的餓了麼,已經將下沉三線以下城市確定爲一大戰略目標,在這一市場,餓了麼口碑的低費率政策和變革路線,更能贏得長效的數字化紅利。

一個企業的性格,總是打着創始人的烙印。王興的口無遮攔也並非始於阿里一案,炒作翻船,更無助於扭轉競爭形勢,真正值得玩味的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美團一貫的格局,美團在戰略不乏大開大合,外界也可能一時間驚歎於其執行力,但實則武斷、孤勇的本質,整體上經不起邏輯推敲,就像今日美團所呈現的的境況——註定爲日後的慘淡埋下伏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