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 郭亮

今天的中國教會,一方面存在信徒多,牧者少的局面,另一方面,很多教會採取粗放型的牧養模式,常常有一個傳道人面對幾十、上百人的情況,以至於信徒不能得到真正深入、持續的牧養。有時候,甚至很多信徒的名字牧者都叫不上來,更不用說瞭解他們的生活、靈修、工作等情況,以至於不能及時發現信徒的信仰危機。教會或者多年不增長,或者增長的緩慢。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開展小組牧養來應對。小組健康,教會就健康;小組發展,教會就發展。當然,有的教會已經有了小組,但小組本身卻也不夠健康,這與小組的帶領者有直接關係。如何才能帶領好小組呢?現在我們就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小組的策略與結構

目的決定策略;而策略定奪最恰當的結構。我們的使命和目標是榮耀神,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的策略和結構要能裝備信徒成為有效的見證人、成熟的基督徒,並承擔大使命的使者。

目的:幫助信徒以生命榮耀神,具備見證福音、門徒訓練和傳福音的能力。策略:以小組形態,彰顯耶穌的生命。結構:形成小組關係網,幫助各人成長及建立相親相愛的關係;小組隸屬教會,表現合一性。

這個結構應顧及四個不同層面:

1. 個別成長;2. 一對一關係;3. 參與小組;4. 大型的聚會活動。

這個結構可以幫助基督的身體在教會中達成協調和一致的目的,同時個別的恩賜也可以得到充分發揮。這樣,一個沒有受過靈修訓練的人加入團契後,便可以借著小組其他人的分享,體驗其他人如何因著靈修生活而經歷神,從而受激勵,也開始過一種正常的靈修生活。同樣,當有人在小組裡分享他們領人歸主的喜悅時,也能帶動其他組員效法,向他人傳福音。

小組與團契的領導

在一個小於30人的小團契中,小組長間(3-5人)可以形成一個具有執行權責的「小組長核心會議」。可由其中一位任主席,或是在前任小組長中選擇人來領導該核心同工會。主席的職責是召集會議、監督同工會工作和訓練小組長。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各個小組中的優秀領導人才全都集中在覈心同工會裡,那樣會使小組的功能變弱。

在30~100人的團契中,發展更有效的核心同工會是必要的。可以由每三到四個小組長中選出來的一位代表擔任「小組協調同工」,由這些協調同工組成核心同工會。而在超過百人的團契裏,需要從小組協調同工中再選出一位,擔任核心同工會中的「小組總負責同工」。

當團契的人數發展到超過200人後,可以成立新的團契。

小組的聖經依據:小組形式在人類被造之後就有了。神常借家庭及其他的形態的小組完成他的旨意。起先他先用挪亞一家八口顯示給世人,他如何願意自己的百姓成為義人(創7:1)。借這個「家庭小組」,神與他的子民建立了盟約(創9:8-9)。

而在出埃及的時候,以色列人建立了一個以小組為架構的新國度。有10人一組,50人一組,100人一組及1000人一組的。這樣的組織方式使每個人在小組中得到較好的照顧。(參出18;民2:13;書4:12;尼3;但1:3-7)

新約:新約聖經也有同樣的論點。耶穌帶領十二個門徒就是一個小組。從約翰福音17章,耶穌為門徒的禱告中可以看出,耶穌在小組中扮演了組長的角色。(參約17:6-8)

初期教會,在人數急增的情況之下,單單大型的聚會不能有效地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他們就同時安排大型的和小組的聚會:在殿裏一起聚會,在小組聚會,在家中擘餅。他們在例行的聚會中表現為整體合一的團契,同時也發展出小組聚會模式,使彼此有更親密的團契生活。(參徒2:46)從這些小組中(徒2:42-47)可以分析出構成這些小組的四要素:1.造就教導;2.敬拜讚美;3. 團契分享;4.福音使命

小組動力的10個原則:

1. 分享屬靈生命的經歷是「團契分享」的基礎;2. 好的交通分享能夠增強小組向心力;3. 小組深入的交通與分享從「禱告同伴」開始;4. 共同活動可以培養小組團隊精神,增加凝聚力;5. 神的話語帶出福音行動;6. 敬拜是對神的話語自然的回應;7. 敬拜使我們注視神,勇敢地傳講天國的福音;8. 熱衷於傳福音的小組,「團契分享」的要素會自然增強;9. 一份經大家同意的小組公約能夠使目標具體可行,也能堅固大家的承諾;10. 好的結尾會創造另一個好的開始。

小組的發展

人之所以要參加團契,乃是為了借互助達成自己的目標。小組由不同的人組成,每個組員有不同的背景和個性,對小組的期望和觀念也不同。小組長的目標就是要融合、協調這些個體差異。所以,組長首先要了解:組員都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到組裡與他人交往。

在剛剛加入一個小組的時候,一個人還不知道這個羣體是否適合自己,他會開始探索——我們能好好地相處嗎?我能接納他們嗎?他們會怎樣做?我需要做什麼?

接下來進入過渡期,直到行動期和終結期,小組一點一點的成長起來。組長一個人決定不了全組的動向,但可以促進小組的成長。為避免組員產生遲疑,組長應該把小組發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標,詳細、明確地與組員分享。具體的目標可以減少組員心中的遲疑。組長要會營造小組氣氛。通常組員之間分享的深度,不太容易超過組長所預定的範圍。如果有人情緒沮喪,在正式的小組活動之前,先花點時間讓他談一談心事是必要和值得的。不要讓組員帶著情緒來,又帶著同樣的情緒走。

進入行動期時,小組就較活潑有趣了,此時的小組籠罩在一種健康向上的氣氛中。每個人都預備好了去參與行動,並負起一些責任——「我們來做點事!」行動期是充滿挑戰,令人振奮的,但並不容易攀越。

終結期是彼此堅固,彼此代禱,互相感恩的時刻。組長可以帶領小組回憶一下小組的行動,並求神明確帶領每位組員今後的方向。

促進小組的發展並非單靠組長的帶領。每個組員都有責任。單靠組長一個人拉不動全組,組員可以選擇跟著往前走,也可以選擇抗拒。只有全組共同決定往前走的時候,組長的促進作用纔派得上用場。組長的責任是帶動,組員的責任是合作。組長必須對這份工作有信心,知道神已經選召了我們,也在我們之間照著他的旨意成全善工。我們信得過他,因而也相信有這能力去幫助別人。

小組領導

在馬可福音第十章中,雅各和約翰求耶穌,在他榮耀的國度裏賜給他們超過另外十個門徒的權力,但耶穌卻告訴他們,耶穌來是要服侍人,作眾人的僕人。

一.僕人借著領導而服侍

小組長身為小組的領導者,不能害怕提出創意。尤其在小組形成的初期,需要許多提議:造就教導、敬拜讚美、團隊分享等。小組長應當:1.異像清晰 2. 設計活動 3.鼓勵服侍 4.設定目標

二.領袖借著服侍而領導

領袖不只是領導,而是一個服侍羣體的人,他需要確信:1)神愛我們,揀選我們成為他的兒女;2)神已借著他的靈住在我們裡面;3)神要使用我們來榮耀他的名。

小組長必須注重三個方面的需要:第一,小組組員的個人需要。每一個人在小組中,包括你自己都有特別的需要,忽視了這一點,組員會覺得不被重視,自然對小組失去向心力。第二,事工的需要。第三,維護小組整體的需要,這三個方面要有平衡。小組長的生活見證也很重要。作為一個領導者,小組長是小組成員的標杆,如果沒有很好的品格和見證,不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對神的委身,就會失去領導力,失去鹽和光的作用,也就不會有人跟隨委身。所以,小組長的個人與神的關係以及與羣體的關係非常重要。

衝突:有人就有問題,就難免會產生衝突。每一個人都是罪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與他人完全沒有衝突,更不可能與他人深交而沒有衝突。一個有行動的小組一定會有衝突,但應當把衝突當作一次成長的機會,意識到衝突可以使小組的成員發生改變。小組的領導者常常會成為衝突的中心,這時他當放鬆情緒,明確意識到這正是小組成長的契機,也是服侍小組的關鍵。之外,不要自我設防。

解決衝突:

1. 為衝突留點時間。當衝突時,要設法解釋,以使對方釋懷。如果在聚會時找不出時間,可以在下次聚會再談。千萬不要避而不談,任其發展。2. 即使時間有限,組員也應全體參與。應顧全小組的大局,以建設性的態度去解決問題。3. 沒有贏家輸家。4. 對事不對人的批評。用愛心說誠實話。5. 組員必須對兩方的觀點都有所瞭解。6. 體恤對方的情緒,不要不求瞭解真相,只一味地寬容。7. 平等的權利。小組長不能利用領導者的權威去解決小組的爭端。

溝通:小組溝通的品質直接影響小組生活的品質。溝通也是解決小組中衝突的主要工具。成熟的基督徒應該學習成為一個坦然開放的溝通者。需要知道,這個過程無疑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很可能遭受意外打擊。

溝通的技巧:身為小組長,最佳的帶動方式就是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這會減少小組長成長的障礙。要注重訓練以下溝通的技巧:

1.用詞要個人化;2.裏外信息一致;3.別害怕真情流露;4.講事實、不質詢;5.不要誇大其詞;6.務必心口如一;7.敢於說不;8.請求對方回應;9.少用專門用語;10.只表達、不論斷;11.態度要誠懇;12.目光不可遊離。

學會聆聽:

1.正確地引述說者的內容,而不加上任何評論;2.描述對方的感受;3.不掌握對方的意思絕不罷休。

永遠不要覺得在溝通上浪費了太多時間,雖然並不容易,但成功的溝通確實能促進活潑的關係,是解決衝突的最佳之道,且能使小組能以愉快的方式達成一致的目的。

約的關係:神與亞伯拉罕的立約給我們以啟迪,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以立約的方式相處。立一個小組公約應該是有益的。經過一年左右的相處,小組成員之間應該已經培養出一些默契和友誼。這時可以給小組制定一個清楚的目標,以此表明我們對小組所存的期許,表明誠意,讓小組成員有歸屬感。當大家的意願不能達成一致時,應該好好的討論,以期有一致的目標。立約能夠加強我們參與的意願並使之具體化。

門徒的成長

門徒訓練的目的是使每個人都在基督裏長大成熟,以致在言行各方面都能更像基督。而小組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的作用可分為三大點:滿足需要;發展恩賜;傳福音的訓練。

組長即是門徒訓練者,就當像一個牧者。好牧人認識他的羊,也知道羊往哪裡走。組長要作領路的。但領路的絕不是獨裁者,而是為羊羣守望,關心他們,服侍他們;在必要時甚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以身作則,活出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樣式。

第二種有助於成長的原動力就是屬靈的恩賜。聖經上說的很明白,每個人至少有一種服侍別人的恩賜(彼前 4:10)。小組成員當發掘恩賜,用神給的恩賜去服侍別人,以達到榮耀神、傳福音和互相建造的目的。

第三個促進成員成長的動力是傳福音。傳福音並不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的本分就是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小組也要有整體的福音佈道工作,也要訓練小組成員,使小組壯大起來。

歸納式查經:小組的健康增長離不開真理。查經也是小組中必不可少的事工。當用歸納式查經法,整卷查考,或整段查考聖經,也當有專題查經。作為組長,要時時注意把握真理,用真理來裝備自己和組員。

除此之外,小組還要制定可行的計劃,並要在年底或一段時間後進行評估。

綜上所述,一個健康的小組可以使每個信徒都得到真正的牧養,培養出合神心意的門徒。教會應該注重小組的事工。

《教會》2007年5月總第五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