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優點,日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教師們紛紛嘗試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但是很多小組合作都停留在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而且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如何才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合作學習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合理分組,優勢互補

  首先,教師根據學生性別、成績、能力、愛好等方面的特點,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分組時,要保證組內學生好、中、差搭配適當,以前後桌四人一組為宜,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學困生,兩名是中等生,便於課堂合作學習。

  二要保證組與組之間的競爭與評比。每個小組設立組長一名,負責組內一切事務的處理與安排。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小組做適當的微調,盡量使小組之間減小差異,競爭公平、合理。組員間要有明確分工,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形成合作,達到目標。

  二、民主互動,體驗合作

  1.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不一定每節課都要搞小組合作學習,也並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要通過小組活動才能完成。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2.關注每個學生的有效參與。在小組合作中,往往積極發言的都是組長。有些學生小組活動時,不與其他同學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可見小組並沒有很好地分工,學生參與度不夠。那麼,小組合作學習要怎樣才能發揮學生主體意識呢?首先,小組合作前要先確立活動目標,即對具體的問題解決有個明確的方案,在整個小組中達成共識。其次,有的放矢,明確分工,讓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使每個成員都有愉快的學習體驗。

三、方法引導,提高效率  1.教學組織中的引導。採取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①在合作學習時,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避免個別學生獨佔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爭著說、同時說的無效學習行為。

②由於班中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學習小組中有一個核心人物來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行為。

③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習夥伴之間不可避免會存有意見衝突,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組成員間往往會爭執不休,從而造成了學習的偏向。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歸納整理。

④在合作學習時,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2.學習程序上的引導。應該說,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或自我發現問題後,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先嘗試自我解決,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思路,並進行羣體的判斷、綜合,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最後反思與深化發現深一層次的,或者是新的問題,從而推動小組學習的進一步深入。  3.學習方法上的引導。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①合作學習前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教師要運用直觀、形象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手段來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實物、圖片、聲音、錄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②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學習障礙時,教師要適當點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並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生能進一步的深入學習。A:啟動式的點撥。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之後,認為已經達成了目標,從而造成了學習過程的終止。此時,教師要在瞭解學生學習進程之後,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並起動學生的下一步學習。B:提示式的點撥。當學生對完成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發現,並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找到繼續學習的途徑。C:點睛式的點撥。在學生合作學習到了關鍵時刻,教師往往可以「突破」式的點撥,使得學習目標一步達成。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合理分工,指導方法,並設計好合作討論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把握住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發揮它的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能獲得鍛煉與發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