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的朋友都了解,我是知乎相當重度的用戶。

但我自己都沒想到重度到了這個程度。

日均30萬字??

昨天知乎的「2018年個人盤點」出爐,我驚訝地發現自己一年來在知乎閱讀了1億2000萬字,摺合成百萬字的大書都有一百多本。N兄說知乎應該是把粗讀略讀的也算進去了,那給他打個折扣,也是幾十本大書的量級。

而這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到現在還有印象的,還有幾篇呢?寥寥。

「少刷知乎多讀書」不是玩笑話。如果找理論依據,上可到《娛樂至死》,下可到《淺薄——互聯網是如何毒化我們的思維》。在社區中,提醒網民警惕「偽學習」的文章也常常看到。

尤其是,到了2018年底知乎的內容構成狀態,以我這個超重度用戶幾年來的經驗和思考,我想給朋友們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1. 知乎是用來寫的,而不是用來讀的。

2. 尋找知乎內容的方法是在搜索引擎搜「關鍵字 site:zhihu.com」。

3. 刷高質量用戶的回答列表,並管理時間線。

這三條建議所基於的基本情況都是知乎用戶數已嚴重膨脹,話題已嚴重水化,信噪比已低到沙裡淘金的程度。這一情況相信使用知乎的朋友都有所了解。

提出第一條,是基於我一貫的「輸出倒逼輸入,寫作鞏固閱讀」的方法論,我幾年來的讀書筆記輸出,正是基於這一思路,親身體會,非常有效。正如W兄說的,「輸入不思考,等於沒有讀」。又如O兄說過的,在知乎寫答案很鍛煉人,在別人的反駁中,你能檢驗到自己的邊界。這我也有親身體會,我以前寫東西,被噴得比較多,現在被噴得少了,回頭看看確實比以前進步了。

提出第二條,是因為知乎的搜索功能實在不好用,排名不太好不說,還沒有限定「只搜索問答」的功能。我常用的方法是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關鍵字 site:zhihu.com」,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有價值的問答,營銷文章之類的不多。這是我的一個心得。

提出第三條,是因為用搜索引擎「拉取」的方式畢竟有其局限,如果我們不知道那個關鍵字,就看不到相關的優質內容。「順藤摸瓜」的方法是對此的一個補充。當發現一個高質量的答主時,一定要去他個人頁面把回答按贊同數排序,看看前十來篇贊同數高的回答,確定他是否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這點很關鍵,M兄室友的總結很精闢),如果是,則關注一下。對這樣的答主,一口氣把他的回答列表刷幾頁也是很好的。只關注這樣的答主,並且只使用知乎首頁「關注」一欄的時間線,就能保證時間線的質量,能提提「刷知乎」這一動作的性價比。但有的答主雖然回答質量很好,但點贊同的習慣不好,動不動就滿屏幕都是他贊同了某些回答,對這樣的答主只好忍痛取消關注,或者在APP他的個人頁右上角點菜單,屏蔽他的動態。

籠罩在這三條之上的大原則,切記是「少刷知乎多讀書」。同時,用我重複過一百遍的話說,讀書之前一定要用心選書(我的粗暴方法:豆瓣8分且評分人數過千),這樣才能把辛苦投入到學習中的時間和精力的效果最大化。如果一定要在網路社區中尋找資料,去垂直的社區幾乎總是比在知乎搜索性價比高。如果一定要在知乎搜索,就用上面說的搜索引擎的方式吧。

如果有在知乎答題的興趣。首先要有「認真回答不如抖機靈得贊同多,不如爆照片得關注者多」的心理準備。然後要知道「曝光度主要取決於問題的元數據」,比如瀏覽人數多、回答少、高票回答贊同數低的問題,寫個回答曝光度會比較高。比這些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寫回答首先是為了梳理鞏固自己的知識、檢驗自己的邊界,其次才是獲得贊同」。當面對批評時,則要有「如果我確實錯了該老實認錯,除此之外對不善者大可無視之」的健康認識。

在知乎關注答主時,一定不要太重視「大V」這個光環。我知道的大高手中一兩千乃至幾十幾百關注者的大有人在,反而像我這樣水平相當一般的得了九千多上萬關注,還有水平不如我的,靠爆照和蹭熱點而坐擁幾萬關注者儼然大V。在決定是否關注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的回答整體質量。如果回答數量少且篇篇精品,千萬不要錯過。怎樣找到這樣的用戶呢?兩個方法,一是當發現一篇優質回答,去看看其答主的回答列表,二是找到優質答主後,如果其關注的人只有幾個幾十個,不妨逐個看一看。

知乎的「收藏」功能是很好的東西,因為你點的贊同過段時間就會找不到,而收藏的內容是持久的。注意兩點,一是收藏夾要分類,都混在一起的話就不好找了。二是收藏之前最好點個感謝,如果贊同其觀點則也點個贊同,很多答主對此很注重的。

說到贊同和感謝,很多朋友不了解其用法,這方面主要是知乎有責任。贊同的意思是贊同其事實和邏輯,即覺得有理,感謝的意思是覺得有幫助。有的時候一個回答對你有道理卻沒幫助,有的時候則有幫助卻不怎麼認同,所以這是兩個維度的東西。昨天2018報告出爐時很多朋友說不清楚感謝的意思,所以這裡說明一下,其實這個功能個人感覺被知乎用廢了。

最後,如果你有在知乎寫作的習慣或興趣,可以給我知乎賬號「祁達方」發個私信,我關注你一下,如果你寫的回答我認同,我會給你點個贊同。我這9000多關注者不知有多大比例還在用知乎,「高投票權重」權利也不知能有多大效果,希望能起點作用。另外,我會偶爾在知乎的「想法」或微信「朋友圈」推薦一些我覺得值得關注的知乎用戶,以及微信公眾號,如果有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知乎賬號,或者加我微信好友,我的微信是zidafone。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