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官職對照表 現代官職從股級、科級、處級、廳級、部級到國家領導人只有6個大等級12個小等級,而古代的等級從品級建立時就有9品18級(9品30階)。做級別對比時,只好以幾個區域品級對齊了。如巡撫對應省級、知府對應廳級、知縣對應處級。。。。

  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

  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

  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置,禁軍長官。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員。

  廷尉。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覈賞罰。相當於人事部長。

  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中書令。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於「兩辦」祕書長。

  尚書令。參議大政,綜管政務,百官之長。相當行政院長。

  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衎。

  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前沿總指揮。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監察部長。

  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於省長(或省轄市長)。

  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

  通判。府之副職。相當於副省長(或省轄市副市長)。

  兵馬指揮。明清兵馬司主官。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推官。掌刑名,贊計典。相當於最高法院政策司處長。

  都事。掌出納文移。相當於國防部、監察部等部委內設機構局長。

  給事中。皇帝禁中寄祿官。相當於元首生活或政治祕書。

  經歷。部委所屬機構主官。相當於部委二級機構負責人。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當於外交部工作人員。

  典寶。協司寶掌玉璽。相當於兩辦負責印章的副處級幹部。

  縣丞。協助縣令治理一縣之事。相當於副縣長。

  主薄。掌錢糧、戶籍。相當於糧食局長或戶籍局長。

  檢校。代理官職。相當於祕書級。

  教授。府掌訓導考覈學生。相當於省教育廳長。 

現代官職從股級、科級、處級、廳級、部級到國家領導人只有6個大等級12個小等級,而古代的等級從品級建立時就有9品18級(9品30階)。做級別對比時,只好以幾個區域品級對齊了。如巡撫對應省級、知府對應廳級、知縣對應處級。

我國古代,表示官階尊卑的標準單位曾經有兩個。秦漢時期的標準單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級,數字大的,官階級別也高。隋唐以後,官階單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級別,以數字少的為尊。由"石"到"品"的轉化,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完成的。

我國最早的俸祿,是按時支給實物(米或谷)。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給祿米若干。於是,一些度量單位,便借用為當時的俸祿級別單位。

秦始皇嬴政滅亡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官吏俸祿級別也統一用"石"做標準,漢承秦制,也是沿用秦的制度。司馬遷的《史記》中西漢時期的"石"的最早記載是在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

新的官階單位"品"產生後,"石"的表示官階尊卑的職能便消失了,僅僅作為俸祿多寡的單位而存在著。"品"表示官階的尊卑,"石"表示俸祿的厚薄,在三百年的歷史中,這兩種單位同時使用著。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經濟最為凋敝的時期。自東漢末年以來,封建莊園軍事塢堡 比林立,商品流通量銳減,布帛粟米代替現錢成了交換的媒介。這樣的社會經濟條件,給俸祿制度帶來很大的影響。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後,沿用北周的官階制度,繼續"以命官人"。在統一中國之後,"削周用齊",正式制定「正從九品三十階」的官階制度。官吏的俸祿也視官品的尊卑支給,不再另設標準。隋煬帝楊廣一度廢除上下階,只保留正從十八品,但上下階制度不久又改了回來⒆。從此,正從九品三十階制度便成為正式的官階制度,此後的一千數百年裏,歷代王朝一直沿用這一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國,這一官階制度才被廢除。

http://www.360doc.com/myindex.aspx

(2016/04/10/雨霖

轉載/編輯/收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