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开始,从北车通往学校的公车换新了。

 

那天晚上回学校,在北车附近巷子里面等了很久,公车好不容易来了。

当我很高兴地跳上公车并迅速找后面的座位坐下的时候,公车司机亲民地用麦克风说起话来。

「啊你们怎么不搭后面那班?后面有一班全新的车耶?今天才第一次开出来的,怎么不搭新车?」

一面说著新车上路第一天就是要搭啊之类的话,公车开上了回学校的路。

 

公车换成低底盘应该可以算是一种公民社会进步的表现吧?

因为低底盘,所以老人和小孩上下车比较方便,另外对于使用轮椅的身障者而言更是莫大的福音。

虽然这一条路线的低底盘公车还没有换新多久,但是我已经看到两三次使用轮椅的朋友们搭乘这种公车的景象。

车上规划了轮椅放置的区块,附近有扣环能使轮椅不致于在公车行进中时滑动,也有设置服务铃让轮椅使用者要下车的时候能够方便地取得司机的协助。

车门底下有一块收起来的缓梯,所以在上下车的时候轮椅使用者不用再爬上爬下搬动轮椅。

看到这些朋友们渐渐能够自己一个人出门,我觉得这样好棒。

 

可是在交通尖峰时间的时候搭上这样的公车,心里就忍不住想抱怨。

低底盘公车虽然对行动不便的人很亲切,但是设置以上设施的代价就是座位的减少,需要站著的机会就增加了。

而且低底盘公车一定会遇到的空间设置问题是轮胎的位置与座位的配置,因为把底盘降低了,所以车子内部就必须有突出的部分容纳外部的轮胎。

这些突出的部分就让公车的内部空间变得很奇怪。

前轮的部分大多是做成放置行李的架子,后轮的部分则是有如丘陵般起伏的座位们。

但这样的设置我觉得实在是非常浪费空间,原本那前轮的地方是可以排两排座位的,现在变成一个很少会用到,想坐的人也很难坐得上去的行李架,更不用说那变得超窄的空间了。

再者,从公车最后面一直到后门这段距离居然只能排四排座位,为了配合那起伏的轮胎山,后面地板虽然已经做了缓坡,但在进出上还是十分艰难。(请想像当你要下车的站快到了,你挤在后面搏斗著要爬出来,但公车却又在行进中狂摇猛晃的状态.....大家都知道台湾公车司机讨厌等人。)

 

 

一言以蔽之就是:怎么会有这么白痴的设计啊?!!

 

 

忍不住回想自己在爱尔兰的经验,他们的公车全部都是低底盘,

却怎么也不记得当时搭公车有遇过这么伤心的经验啊!!

为什么呢?会是因为他们的公车比较大吗?所以后排的座位相对而言显得比较宽敞,毕竟他们的车是两层楼的毛毛虫公车......。

 

然后我就想起当时他们的公车之空荡。

 

啊,原来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尖峰时段的问题吗?XP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