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等主流虛擬貨幣在經歷2018年的低迷之後,終於在近日重回5000美元上方,然而中國國家發改委頒發了一項指導目錄,其中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在淘汰產業中,而且必須“立即淘汰”。

4月8日,中國發改委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列爲立即淘汰類產業。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根據該份規定,未標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的項目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項目。而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這一條沒有標上“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旨在挖礦活動被列在應立即淘汰的產業。

虛擬貨幣“挖礦”不是一種體力勞動,而是一種高速計算活動,雖然看似高技術型的科技產業,事實上卻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產業。

爲了供應挖礦機消耗的大量電力,礦場主人爲了追求低廉電價,大多選擇於中國西北、西南等低電價地區建立礦場,不過,隨着比特幣價格下跌,很多地區開始關閉礦場。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曾在2018年初發布一份數據,指出挖比特幣的成本大約有三分之一來自電費。數據預測2018年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的挖礦用電需求將達到120-140兆瓦時,而全球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預計纔不過125兆瓦時;根據國際能源署2015年的數據,阿根廷全國一年的用電量也纔不過125兆瓦時,可見挖礦活動的電力消耗相當驚人。

此外,2018年10月發表在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僅挖比特幣一項就將導致2033年全球氣溫上升2℃。

“挖礦”產業列入立即淘汰產業

影響幾何?

針對發改委這則“通知”,有學者指出,發改委此舉的意圖是向市場釋放信號,讓廣大從業人員和參與者瞭解“虛擬貨幣”挖礦行爲並非政府所鼓勵的行爲,而是被“淘汰”的產能。

此外,也有學者認爲,雖然這將打擊中國境內的挖礦產業,但對虛擬貨幣市場整體的發展並不會有顯著影響,因虛擬貨幣供給恆定,價格不受成本影響,並認爲發改會此舉是因“缺乏對加密經濟的充分理解”,但也尊重他們按既定方針行事。

事實上,中國早在2017年已禁止虛擬貨幣平臺交易,但目前中國“礦工”仍是相關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分析認爲,若內地落實禁止掘礦,不僅對礦工們造成影響,也會波及其他產業。

媒體綜合不同的估算,來自中國“挖礦機”及“礦場”的運算能力,佔了全球大約40%-70%。而市面上的礦機,更是有95%是由三大中國礦機生產商所製造,包括比特大陸、嘉楠及億邦國際。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企業曾經尋求赴港上市,但至今仍沒有下文。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表示,若挖礦真的被禁止,首當其衝的是以挖礦爲主業的企業。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到東南亞等地,尋找能源成本較低地區“挖礦”,也要面臨勞動力、產業轉移、環境成本等方面的風險及考驗。

目前,中國虛擬貨幣礦場主要集中在四川、雲南、內蒙、新疆等地,原因是挖礦機須要消耗大量電力,而這些地區的電力成本較低。據紐約時報引述業界人士稱︰“各種政策讓很多人(礦工)恐慌”,有不少人選擇出國。

若從能源企業的角度而言,“礦工出國”意味着少了穩定的客戶,對於售電量會造成一定影響。另外,礦機所用的運算核心,即計算機顯卡的銷量也可能會受打擊。

去年底,幣價大跌後,不少礦工因挖礦已無利可圖,礦機及顯卡等甚至論斤拋售。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