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羽: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源自權利保障
來源:《信息時報》2008-5-5 發布時間:2008-05-05

  對於在市場經濟和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來說,傳統的五四精神是否還適用於他們?現在的青年更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品質?有調查顯示,70.4%的人認為現代青年最需要的是「社會責任感」,僅跟其後的依次是「理想主見」和「職業素質」。

  其實,並不只是現代青年需要「社會責任感」,作為粘合社會的重要要素,「社會責任感」應該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羣體的必然選項。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不會是一個有助於社會發展的社會人,沒有「社會責任感」的羣體不會是與其他羣體和諧共處的社會羣體。

  而明白了「社會責任感」對青年人的迫切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大的問題是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到底從何而來?有人會說是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一個人認知世界,認識自己的主要途徑。也有人會說是實踐,現實中的實際遭遇、實際經歷會讓一個人對什麼是社會責任產生具體的認知。

  而在我看來,實踐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一些,因為任何觀念只有在現實的支撐上纔能夠穩固,纔能夠經過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深入人心。具體到青年人的身上也是如此,他們的現實實踐將決定著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知。比如,他們自身的權利保障情況就會對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產生影響:當他們看到類似本溪市的「雙推雙選」時,他們會產生促進社會公平的熱情嗎?當他們看到「父親」在就業中的影響力時,他們會再堅持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嗎?

  一個頗為滑稽的事實是,當社會認為青年人缺少「社會責任感」時,卻並沒有對他們一年中重要的節日——五四青年節予以足夠的重視。雖然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五四青年節半天假期的適用人羣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全國3億多青年將可享受這個假期。但媒體的調查卻發現,這個半天假很難落到實處:事業單位多是口頭通知,私營企業多成空說,只有高校執行得比較到位。當青年人在青年節都不能享受自己的節日,他們會如何看到自己的權利,如何看待自己的責任?

  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有賴於權利的保障,沒有自身權利的保障,對社會的感恩和責任意識就可能缺失。因此,在五四青年節時,社會可以反思青年人最需要的是「社會責任感」,或者說青年人比較缺少「社會責任感」,但同時,社會也應該思考,是否應該將五四青年節的半天假落到實處,是否應該在青年人的成長中給他們提供更為公平的環境。社會責任感不是空中樓閣,只有在自身權利得到應有保障的前提下,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萌發和生長。

  對於在市場經濟和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來說,傳統的五四精神是否還適用於他們?現在的青年更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品質?有調查顯示,70.4%的人認為現代青年最需要的是「社會責任感」,僅跟其後的依次是「理想主見」和「職業素質」。

  其實,並不只是現代青年需要「社會責任感」,作為粘合社會的重要要素,「社會責任感」應該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羣體的必然選項。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不會是一個有助於社會發展的社會人,沒有「社會責任感」的羣體不會是與其他羣體和諧共處的社會羣體。

  而明白了「社會責任感」對青年人的迫切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大的問題是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到底從何而來?有人會說是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一個人認知世界,認識自己的主要途徑。也有人會說是實踐,現實中的實際遭遇、實際經歷會讓一個人對什麼是社會責任產生具體的認知。

  而在我看來,實踐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一些,因為任何觀念只有在現實的支撐上纔能夠穩固,纔能夠經過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深入人心。具體到青年人的身上也是如此,他們的現實實踐將決定著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知。比如,他們自身的權利保障情況就會對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產生影響:當他們看到類似本溪市的「雙推雙選」時,他們會產生促進社會公平的熱情嗎?當他們看到「父親」在就業中的影響力時,他們會再堅持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嗎?

  一個頗為滑稽的事實是,當社會認為青年人缺少「社會責任感」時,卻並沒有對他們一年中重要的節日——五四青年節予以足夠的重視。雖然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五四青年節半天假期的適用人羣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全國3億多青年將可享受這個假期。但媒體的調查卻發現,這個半天假很難落到實處:事業單位多是口頭通知,私營企業多成空說,只有高校執行得比較到位。當青年人在青年節都不能享受自己的節日,他們會如何看到自己的權利,如何看待自己的責任?

  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有賴於權利的保障,沒有自身權利的保障,對社會的感恩和責任意識就可能缺失。因此,在五四青年節時,社會可以反思青年人最需要的是「社會責任感」,或者說青年人比較缺少「社會責任感」,但同時,社會也應該思考,是否應該將五四青年節的半天假落到實處,是否應該在青年人的成長中給他們提供更為公平的環境。社會責任感不是空中樓閣,只有在自身權利得到應有保障的前提下,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萌發和生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