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並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於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漢王)、朱高燧(趙王)便站出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扳倒兄長,除了不斷地在其父面前大進讒言外,還將他的心腹僚屬解縉、楊溥、黃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誣陷入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高熾雖然處境危險,但苦於其父對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開辯白,只能採取隱忍的態度。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對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極為溺愛,正因如此,解縉在皇帝面前大誇特誇太孫聰慧,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朱棣聞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儲君的念頭。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過於囂張,從而引起朱棣的警覺、申斥,才使得朱高熾僥倖的躲過一場場危機。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並未就此罷手,為了扭轉敗局,不惜上演「最後的瘋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臥病在牀期間,朱高燧為了篡奪皇位,一方面指使親信散佈皇帝不喜歡太子、有意傳位給他的謠言,一方面則又授意太監毒死皇帝,以便讓自己儘快上位(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然而,朱高燧的陰謀尚未實施便被告發,明成祖聞訊大怒,在嚴厲申斥逆子的同時,還將同謀者全部處死。此事過後,朱高燧被其父徹底拋棄,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因為多行不法遭到彈劾,被明成祖驅趕到封地樂安)。次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在歷經磨難後即位,是為明仁宗。

在常人看來,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倖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局。可讓世人沒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後,也都是採取籠絡的態度。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後,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採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並未採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事後,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樂安,並將朱瞻圻冊封為漢王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卻依然對他採取籠絡的態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寬宏(「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藩。封其長子為世子,餘皆郡王。」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至於朱高燧,因為在其父駕崩前鬧出那般大的動靜,所以在兄長即位後一直比較低調,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許。然而在背地裡,朱高燧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並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詳情見《明史·卷一百十八》)。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後御駕親徵,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消息傳至彰德後,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叛亂平息後,明宣宗不忍心處死自己的叔父,便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並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然而朱高煦是個死不悔改的主兒,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視察時,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明宣宗對叔父的舉動惱羞成怒,下令將他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將他活活烤死。

至於朱高燧,大臣們的建議是將他廢黜或處死,但宣宗卻並沒有這樣做,而只是命人把羣臣的奏議送給他看,讓其好自為之而已。朱高燧見到這些奏議後大驚,於是連忙上表向侄兒謝罪,明宣宗見三叔很識趣,便就此打消懲罰他的念頭。此後,朱高燧又在趙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時間,直到宣德六年(1430年)才病死。

史料來源:《明史》、《明成祖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


謝謝邀請!朱高熾(1378年一1425年),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僅一年時間,年號洪熙。為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生性端莊穩重,喜好讀書,但由於長期重文輕武,缺少必要的健身運動而導致他身體肥胖,行動不便,需要人攙扶才能行走。這種情形對於嗜武暴戾的朱棣來講就像是一個無用的累贅一般不受重視和喜愛。

朱棣常把朱高燧和朱高煦帶在身邊,因為這兩個幼子好武,同朱棣一樣喜歡徵戰殺伐。因此,朱高隧和朱高煦都立有不少戰功,對皇太子之位都寄予厚望,也將朱高熾視為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很簡單,想謀太子之位除了造反,另外就是陷害,造反他們不敢,因為老子朱棣還在,那實力分分鐘都會叫他們灰飛煙滅,剩下的只有羅織罪名陷害太子。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大臣們的建議下,考慮到長子朱高熾仁賢,又是太祖所立世子,而朱高煦為人輕浮,行為不檢,最終還是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鎮守雲南。朱高煦大失所望憤怒地說:我有何罪,要被趕到萬裏之外"。

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將朱高煦封到樂安州,並命他立刻動身,不能在北京逗留。朱高煦到達封地後,心懷不滿和怨恨,私下裡加緊了謀反的準備。

仁宗去世後,太子朱瞻基繼位成明宣宗。朱高煦認為宣宗軟弱可欺,起兵反叛的時機成熟了,於宣德元年(1426年)聯合山東都指揮使靳榮起兵反叛。宣宗親率大軍圍困樂安城,城內叛軍接到宣宗的勸降信後都想抓住朱高煦請賞,無人聽其號令。朱高煦只得向宣宗投降。

宣宗皇帝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莊西安門內,並沒有打算誅殺他們。而是將他們的親信或殺或流放,對於謀反大罪,自古都是滅族,宣宗沒有聽從大臣的建議,算是法外開恩了。沒想到朱高煦並不領情,他一直隊為這個皇位應該是他的,對侄兒宣宗更不放在眼裡。當宣宗前去探望他們父子時,朱高煦故意伸出一隻腳將宣宗絆倒,這是對皇權的極度蔑視,宣宗暴跳如雷,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不服,競將大缸頂起,宣宗命人在四周架起柴草,點燃大火將朱高煦烤死在缸裏,並將其幾個兒子全部處死。

朱高燧於永樂二年被朱棣封為趙王,同朱高煦一樣他也想著太子之位,所以經常構陷太子,太子宮裡的大小官員都非常討厭他。

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朱棣得了重病,朱高燧的親信皇宮護衛指揮使孟賢勾結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私制偽詔,打算在朱棣的葯裏下毒,毒死朱棣後在廢掉朱高熾的太子位,另立朱高燧為太子。結果事情泄漏,朱棣殺掉了參與此事的所有人員,並責問朱高燧是否參與此事,朱高燧嚇的渾身發抖不敢吭聲。還是太子替他打了圓場,救下他一命,此後他的行為也收斂了許多。

1462年,仁宗皇帝駕崩,宣宗即位,年號宣德。平定了朱高煦的反叛後,朱高煦供認曾與趙王聯絡共同起義斤了事情,羣臣都要求宣宗治趙王的謀反之罪,宣宗沒有同意。次年,宣宗派駙馬袁容拿著朱高煦的供詞和百官要求懲治朱高燧的奏章給朱高燧看,朱高燧著後非常害怕,主動要求歸還自已的親兵衛隊,並向宣宗坦白自己的罪過,宣宗赦免其罪,並保留其王位,子孫承襲。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享年五十歲。

仁宗和宣宗的仁政對因皇位之爭的叛亂處置的非常得體,沒有引起大的社會波動,對社會的發展和政權的穩固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將明王朝推到鼎盛時期。


多謝邀請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9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5月在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並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於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漢王)、朱高燧(趙王)便站出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據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後,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並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採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並未採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以萬計。

朱高燧並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並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後御駕親徵,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消息傳至彰德後,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朱高熾謚號「仁」,是較為貼切的,他的確是一個很寬仁的人。

朱高熾喜愛儒學,身形很胖。而他的兩個同胞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英勇善戰,心中很是瞧不起這個胖乎乎,又不上戰場,成天跟文人廝混的太子哥哥。加之朱棣無意中對在戰場上表現勇猛的朱高熙說過,勉之,太子身體不好。

有朱棣篡位在前,兒子們對皇位躍躍欲試:都是一個爹生的,都是皇后所出。憑什麼讓那個胖子上位?

其實朱高熾並不是懦弱無為的人,他留守北京之時,就擊退了明軍李景隆部隊。且與能幹的文臣楊榮、楊士奇甚為相得,是朱棣觀察日久後比較放心的接班人。

朱高熙數次謀取太子之位未果,被朱棣催去就藩。然而他仍死心不改,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形同造反。朱棣見狀大怒,要貶他為庶人。朱高熾極力為他求情,朱棣把朱高熙貶到山東。

朱高熾繼位後,朱高熙伺機叛亂,仁宗將他召回京城,增其俸祿,賞其寶物,仍命他回山東。仁宗逝後,朱高熙打算半路伏擊奔喪的太子朱瞻基,未遂。朱瞻基繼位後,對漢王多有厚撫,但朱高熙還是要造反。朱瞻基派兵鎮壓,並將朱高熙帶回京城看押。但朱高熙作死,絆倒了前來探視朱瞻基,宣宗大怒,將其用大銅缸扣住,並在周圍點燃木炭,將朱高熙炙死。

朱高燧也想造反,他曾想毒殺乃父,被識破後又是朱高熾救了他一命。自此後,他變得謹言慎行,與朱高熾的關係也不錯。雖後來漢王造反,有人告他參與其中,但一沒有實證,二因為朱瞻基也比較寬仁,沒有處罰他,他安然壽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