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確實對最後人選的選擇,猶豫過。但是經過綜合考量,最終選擇了朱高熾。

第一,立嫡立長

這是祖宗成法。朱棣作為一名和朱元璋一樣鼓吹「依法治國」的皇帝,總還是需要一些遮羞布來擋擋。朱高熾為嫡為長,且沒有犯過大錯,朱棣自然不能隨便廢太子。

第二,朱高熾已累積了豐富的執政經驗

在朱棣發動靖難的時候,後方基本上就交給了朱高熾。而朱棣稱帝後,經常喜歡找蒙古人去談心(北伐蒙古),朝裏的事情,也都是朱高熾在善後。所以相對其他幾個兒子,朱高熾的執政經驗非常豐富,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第三,朱高熾在文官系統裏有大量的支持者

這個真不是吹的,明面上,就有解縉這樣的大才子,還有一眾原來的老師,東宮的班底,暗地裡朝中對朱棣鐵血政策不滿指著朱高熾翻身的大有人在。明裡暗裡的支持,使得朱棣即使想換立太子,也需要投鼠忌器。

第四,朱高熾的仁義讓朱棣放心

為什麼這麼說?做爹的,總是希望兒子們在自己百年之後能夠融洽相處。即使不能做到這個程度,也絕對不希望出現手足相殘的情況。朱高煦太像朱棣了,甚至有些陰狠之處更為過之。從子孫的福祉和安定團結的局面來看,朱高熾是最佳人選。

第五,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很惹朱棣疼愛

朱瞻基就是解縉口中的「好聖孫」。朱瞻基從小就備受朱棣疼愛,常常帶在身邊親自調教。而朱瞻基也非常聰明好學,朱棣對這個孫子非常滿意。最後選擇朱高熾,朱瞻基肯定為自己的爹加分不少。

以上就是朝史暮想的觀點,歡迎補充。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朱棣如此,原因有二。其一,朱元璋立過家法,帝位傳承要依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朱棣作為後世君王,不得不考慮老爹的話。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朱棣的確對太子不滿,作為一代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對於甚顯平庸的兒子,難免心有怨懟。惟太子的兒子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深得朱棣地喜歡。朱棣決定將皇位傳給太子,也是希望朱瞻基日後可以接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