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慢慢減退,依賴人力的物流行業,也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已經把物流業從肩扛手提的傳統模式,帶入了科技驅動的新物流時代。很多人都在感慨「2017 年雙 11 收貨比往年更快了!」的確,1 億件「雙 11」快遞包裹的簽收時間正在不斷縮短,2017 年只用了 2.8 天,還不到 5 年前的1/3。

物流業再登新臺階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郵政業業務總量年均增速達 37%,業務收入佔 GDP 比重提高到 0.82%,行業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更加突出。快遞業務量已連續 4年穩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 50%,已成為世界物流行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行業規模再上新臺階的同時,發展質效也在不斷優化。全國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超 230 個,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進展順利,行業運營全貨機達 96 架,高鐵運輸快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分揀等一批行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應用。

然而,行業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物流業大而不強的基本業情卻沒有改變。人們需要更多樣化更個性化的產品,更精準更可靠的服務,更全面更豐富的功能,更綠色、智慧的方式,需要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平衡性和充分性,提高行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與科技融合智慧化發展。

打造智慧物流新體系

從攬收到運輸,再從中轉分揀到派送簽收,小小包裹對科技應用需求越來越高,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需深入每個作業環節。

大數據:物流業發展的智慧引擎

大數據作為智慧物流的思維繫統,實現數據與包裹的連接,可對貨物流通預警,做到防範風險,讓物流行業「忙而不亂」,從而更好地保證客戶體驗 , 它對物流行業發展的各環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數據 + 物流運力優化。通過大數據技術加強貨物流量、流向的預測預警,物流企業可有效推進貨物智能分倉與庫存前置,快速制定出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方案,確定交通工具、最佳線路,並實時進行監控,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率,實現對配送場站、運輸車輛和人員的精準調度,給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大數據 + 供應鏈。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物流業是一個新型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的複合型產業。大數據的使用將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業務和管理流程進行再改造,從而提高客戶體驗。物流企業依託大數據向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務,推進物流與製造、商貿、金融等產業互動融合、協同發展。小米科技公司與順豐速運公司的合作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順豐的信息管理與小米的 WMS 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實現了實時對接,出倉訂單一旦生產出來,數據會直接進入順豐的系統,同時使用電子運單的方式,簡化了交接手續和減少了中轉次數,做到實時提貨。

大數據 + 物流個性化服務。大數據讓物流企業為客戶量身定製符合個體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顛覆製造業和商業的既有模式。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打造物流數據應用平臺,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立資料庫,使用數據挖掘等技術篩選有效客戶信息。在此基礎上,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與分類,並將信息共享給商務企業、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使整個供應鏈能夠根據信息對客戶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服務,讓消費者得到更多便利,提高滿意度,給物流企業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人工智慧:現代倉儲的智慧中樞

「無人倉」代表著全新的第三代物流系統技術,其智能化體現為:數據感知、機器人融入、演算法指導生產。豐富的數據感知、人工智慧演算法決策和機器人系統組成了無人倉眼睛、大腦和四肢,面對大量貨品的流動,進行有條不紊地冷靜調配和操作,實現倉儲設施與貨物的實時跟蹤、網路化管理以及庫存信息的高度共享。

以京東物流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為例:龐大的六軸機器人負責用吸盤將貨箱重新碼放;AGV 機器人利用地面貼著的二維碼導航搬運貨架;小件分揀時,貨架穿梭車從兩排貨架上將裝有商品的貨箱取下,放上傳送帶供分揀機器人分揀;此外,還有堆垛機器人、無人叉車等機器人負責各環節。這一佔地 4 萬平方米的分揀場地,每日處理訂單超 20 萬單,機器人揀選速度達 3600 次 / 小時,高出傳統工人 5-6 倍。

此外,蘇寧也全面上線雲倉庫,與傳統倉庫相比處理能力翻了 4.5 倍,而員工卻減少了 1000人以上;菜鳥機器人倉庫在上海、天津、浙江、廣東等地已上線;百世集團也自主研發了「風暴自動分揀系統」,將包裹分揀準確率從全人工的 80% 提高到99.9% 以上,效能提升 4 倍。該系統是相對輕量化的生產線,佔地面積小,可根據單量變化靈活調整增加自動分揀線數量。

無人化:開啟運輸與派送智慧大門

在運輸環節,從無人機與物流結合到無人駕駛汽車、貨車與物流結合,物流行業正與無人化技術加速融合。在路況良好的高速公路上,現有成熟的駕駛輔助系統完全能勝任自動駕駛,進入擁擠的城市街道後,無人駕駛卡車可切換到人工模式,好壞路況應對自如,卡車司機得到了極大的解放,縮短物流時間,降低運營成本。

無人機產業發展相對無人駕駛技術應物流的智慧覺醒用更為成熟。國際上,以亞馬遜為首的各大公司都在爭相發展無人機運輸,以節省人力成本。國內,京東在西安的飛行服務中心已投入運營,在宿遷京東準備建立無人機行業「黃埔軍校」,這兩地將兼具無人機研發測試、運營調度等多項功能。順豐已研發出全球首款大型貨運無人機AT200,並計劃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 +支線大型無人機 + 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 36 小時通達全國,即便是地形複雜或偏遠地區也不例外。

在派送環節,已有多家企業嘗試使用載重 10-15 斤,飛行半徑 10-15 公里的末端無人機對偏遠地區用戶投送。京東和中國郵政均已常態化運營,京東在陝西西安和江蘇宿遷啟動了無人機配送常態化運營。中國郵政已開通安吉縣的杭垓鎮到七管村、大坑村、杭河村、嶺西村的郵路,用無人機替代郵車進行每日報紙、信件、小包派送。

菜鳥在末端配送環節研發了機器人小G,一次可攜帶 10-20 個包裹,只要通過手機向它發出服務請求,小G就會與 TMS(運輸管理系統)對接規劃最優配送路徑,將貨物送到指定位置,用戶可以通過電子掃描進行簽收。其採用了激光與視覺並行的 SLAM(定位與地圖構建)方案,能夠觀察周邊複雜環境,自動識別並動態避讓。

京東在末端配送環節推出了無人車 ,在高校進行試點,具有六個不同大小的載貨艙,每日配送 10-20 單。它配備了多個視覺感測器和雷達,通過形成視差圖等方式構建外部三維環境,檢測障礙物遠近和大小。無人車也可根據目的地自主路徑規劃。用戶可在無人車上輸入提貨碼取貨。

科技驅動的新物流時代

如今,我國物流行業被喻為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之的「黑」在於高速增長的業務量,而今後要繼續保持就需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堅持智慧發展。伴隨著科技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融合發展,也將進一步創新服務鏈、打通信息鏈、改造實物鏈,助推物流業步入新時代。

物流行業對雲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的綜合運用已是大勢所趨。未來物流業還將實現操作無人化、運營智能化、決策智慧化。物流系統和設備能夠自主進行路線設計、模擬人類的視覺識別、抓取等動作,並可將各環節的智能設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運營智能化。原本依靠經驗的決策體系,也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變革,系統和設備實現自我思考和自主決策,做到決策智慧化,真正實現智慧物流。

然而,我國物流行業在智慧化道路上還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無人機、無人車的大規模應用還需相關政策進一步制定;信息標準化薄弱,物流信息共享程度還較低;智慧物流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存在多方信息不對稱等現象;社會物流資源閑置明顯,物流設施設備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智慧物流專業人才較為緊缺。

總而言之,智慧物流是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預計 2025 年將是其應用成熟期,不僅會形成信息全網全覆蓋的應用模式,而且將打破行業間、企業間信息孤島和不對稱,有效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實現我國智慧物流的高效發展。

延伸閱讀

摩方託盤(進入官網是一家提供可循環共享標準化物流載具平臺的綜合服務商。秉持「賦能、連接、共享、開放」的智能物流理念,摩方智享現已開發智慧物流芯和摩方智享雲服務平臺,以標準化託盤為單元,構建連接載具供應商、託盤服務商、物流企業,產品製造企業的智慧物流新生態,創造智能管理、方便快捷的「物聯網+平臺」模式的智能物流運輸新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