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

    出國旅遊最怕的便是冗長的飛行,要待在一方小小的座席上十幾個鐘頭,著實是件折磨人的事;但比起安座在機上,跟著旅行團要在一個上午走完「苦路十四站」,聽導覽解說之餘,還得頂著烈日與來自世界各方朝聖者擠在狹窄的石板路上,疲累飢渴!以色列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在聖城耶路撒冷追隨當年耶穌背負十字架走上刑場的「苦路」,這真是一條「苦」不堪言的「路」。

    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地方,是三大宗教發源地:對猶太人來說,這裡曾是大衛王時代的首都;對基督徒來說,是耶穌受難之處;而伊斯蘭教的傳說裡,穆罕默德是從麥加送往耶路撒冷昇天的,因此這裡也是伊斯蘭教徒心中的和平聖城。信徒之間由於對教義解讀不盡相同,也成了衝突的導火線,每天由世界各地來此朝聖教徒絡繹不絕,他們壁壘分明,猶太教徒會佇立在哭牆前默禱,基督教徒會去追隨耶穌受難的腳步,伊斯蘭教徒主要在奧瑪清真寺朝聖。

    苦路十四站是旅遊最後的重頭戲,由於進城限定於中午12點前,而且要先通過嚴格的安檢,2018年2月8日一早已有好多信徒與遊客在安檢門入口前排隊等候。耶路撒冷老城東側的獅門,是苦路的起點,耶穌從這裡開始背著十字架走向刑場,雖只有1公里的路程,想像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蹣跚,跌跌撞撞,短短坡道,是漫長的煎熬。世人將耶穌受刑的過程稱之苦路十四站。

    第一站,是一所伊斯蘭學校,牆上羅馬字母「」,是耶穌被宣判死刑的法庭。

    第二站,就在法庭對面,耶穌背上十字架,戴上荊棘冠冕,並被鞭打開始遊街之處。而今是天主教聖方濟各會的教堂。

    第三站,揹著沉重的十字架把耶穌壓倒,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是一座小小的亞美尼亞教堂,耶穌在這裡看見母親聖母瑪利亞正痛苦地望著他。

    第五站,是聖方濟各會的一個祈禱室,當時在這裡古利奈人西門替耶穌背上了十字架。牆上的手印,據說是耶穌扶了一下牆留下的。

    第六站,貝洛尼卡教堂,一個叫貝洛尼卡的女子在這裡以手帕為耶穌擦拭汗水,據說手帕上永遠留下了耶穌的面容。

    第七站,基督教的審議門,耶穌在這裡第二次跌倒。

    第八站,一座希臘修道院的石牆上釘著的羅馬字母「」,耶穌在這裡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講話,「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泣,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

    第九站,耶穌走到聖墓教堂東北的院牆外,第三次跌倒之處。

    第十到第十四站,耶穌被剝下外衣、釘十字架、懸掛氣絕、再從十字架上取下至安葬在墳墓裡,都在聖墓教堂內,教堂不小,卻湧進來自各地的信眾。

    對於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教徒們對耶穌信奉不已,而我卻對祂一知半解,但一路走來,目睹那些信眾虔誠跪默禱告,甚至模擬當年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沿街苦行,彷彿置身在當年哀默的人群中,見證耶穌受難的每一時刻,也為耶穌的磨難動容!在台灣,每年三月「瘋媽祖」,虔誠信徒歡歡喜喜陪伴媽祖繞境,由台中大甲徒步到嘉義新港,然而在耶路撒冷,一樣追隨神的腳步,但心情卻是沉重,我深信在歷史的洪流中,「苦路」深刻讓世人理解耶穌為罪人受苦受死的所有付出。

1.JPG

伊斯蘭教奧瑪清真寺

4.JPG

著名的哭牆,虔誠默禱,壁縫中塞滿猶太人的願望

5.JPG

6.JPG

基督教徒模擬當年耶穌背負十字架苦行,別小看,這十字架挺大挺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