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煜一樣,納蘭性德也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傷心人。納蘭性德的詩詞,納蘭性德的傷心,主要體現在他對於妻子去世的悼念上。古往今來,有很多的詩詞寫到對妻子的悼念。比如蘇軾,比如元稹等等,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像納蘭性德這樣如此深情。

1677年,納蘭性德才剛剛22歲,但是他的妻子就撒手人寰。本來琴瑟和諧的生活纔剛剛開始,可太納蘭性德就要經歷喪妻之痛。他把所有的苦悶,所有的淒涼都寫到了詩詞當中,表達出他悽苦的心緒。也更讓今天的我們懂得他那顆充滿真情的柔弱內心。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這就是納蘭性德的經典詩詞《尋芳草·蕭寺記夢》。相比後來那些悼念亡妻的詞作,這首詩詞表達的情感更爲真切。因爲此時的妻子纔剛剛去世,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埋葬,納蘭性德在寺廟爲妻子守靈。

睡眼朦朧中夢境中和妻子相會,醒來卻發現周圍一片淒涼。其中苦澀,只有納蘭性德一個人知道。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開篇就寫納蘭性德的形單影隻,寄居在他鄉。一個人該如何度過這漫漫的長夜?幸好夢裏有妻子來相會。她依靠在窗邊,和自己吟詠詩詞相唱和。這是最讓納蘭性德期待出現的場景,也是爲什麼納蘭性德對亡妻那麼思念的原因。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淒涼,肯來麼”,夢境中的妻子分外真實,契合了此時此刻納蘭性德的心境。她故作嗔怪,強作笑顏道,如果你不是心境如此淒涼,會來到這裏和我相會嗎?要知道,納蘭性德來到這裏是不是妻子守靈的。他的心情自然不會高漲,帶着這份悽苦,才能和妻子在夢境中相遇。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夢境終究還是夢境。夢境中,妻子來去匆匆,給詞人帶來了片刻的安慰。但是他的離去,更讓詞人墜入了失落的空間。正準備讓妻子陪伴自己,一直到晨鐘敲響的時候,不料卻因爲“乍偎人一閃燈花墮”,朦朧中點着的燈花凋落,驚醒了詞人的美夢,醒來只看到“卻對著琉璃火。

詩詞到這裏戛然而止,留給詞人面對的依然是漫漫的長夜。到處都是無盡的黑暗,周圍都是淒冷的一片。但是詞人從夢境中醒來,分外清醒,也分外惆悵。在此時此刻,他用失我愛,對方沉睡,將長眠於地下。只留下他自己孤單的在這個世界上蹉跎歲月。其中悲苦,不言而喻。

今天的我們讀納蘭性德的那些詩詞,很容易被其中的真情所打動。這首詩詞也不例外。他只是描繪的這樣一個和妻子在夢境中相會的場景,但是因爲是在妻子剛剛去世的背景下,納蘭性德爲其守靈的背景下。這樣的詩詞更加地透露出幾分淒涼和悲苦。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經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